危機后面對美國經濟的大調整,我們中國巨大的制造能力、巨大的產能怎么辦?
這次經濟危機,從美國政府主觀來講是他們的政策失誤。前總統小布什曾經批評,這是因為華爾街喝醉了。我補充小布什的話,還要再問一句,華爾街喝醉了,酒是誰送的?
我的回答是,酒是中國送的。現在華爾街喝醉了,中國就要考慮擴大內需、擴大消費,但是原來華爾街喝的是洋酒、是XO,我們中國人不喝這酒,我們是北方喝二鍋頭、南方喝花雕。那該怎么解決銷售?其實我們整個的經濟也面臨—樣的問題。
未來美國可能比中國還困難,奧巴馬在搞醫療改革的同時,要加快結構調整,多一點出口、多一點投資。對應來講,中國也必須要結構調整。
我們都知道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不扎實,要解決結構問題。但是,當前主要結構問題是什么?有人說產業結構問題、地區結構問題、企業產品結構問題,這都不是宏觀經濟變量結構問題,高儲蓄低消費才是中國宏觀經濟變量間的失衡問題。所以,中國的經濟下一步要走好,必須要提高消費。
下面講的三個觀點,就是危機后面對美國經濟的大調整,我們中國巨大的制造能力、巨大的產能怎么辦?
第一,我們盡可能保出口、增加出口。我們現在是投資、消費、出口三大比例有點失衡。這是當今世界經濟格局的反映,當然也是我們要致力于調整的方向。但是,我們從世界經濟的歷史看、從長遠看、從中國的崛起看,現在的出口在三大比例中是需要相對調整,但并不意味絕對量需要減少。

中國在崛起、中國在趕超,中國制造的絕對量還要大大增加。我們的出口今年可能是世界第一,但是我們必須清楚,我國出口占全球GDP的比例只不過是百分之七八,2007年是7%左右。而英國在他頂峰時期的出口占全球GDP的比例達到18.9%。美國在他頂峰時期的出口占全球GDP的比例曾經高達16.8%。也就是我們的投資、消費、出口比例現在不平衡,但從中國制造在世界的位置來說,與英、美在他的歷史頂峰時期還差得遠。
第二個觀點,從大趨勢看,今后的10年、20年,金磚四國、亞洲經濟會進一步地快速增長,世界經濟的重心在向東移。因此我們企業的制造、物流、銷售、產品,包括情報收集,包括全球兼并,戰略點要未雨綢繆,要抓住時間點、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向東移,向東盟、亞洲、非洲、拉美國家移,不要光盯著美國、歐盟和日本。
第三,我相信我在去年危機以后說的話,我說美國的金融危機是壞事,同時又是好事。等回過頭來看,也許我們要感謝危機。我認為因為全球經濟失衡,因為各個國家的原有結構走不下去,必須要結構調整。現在中國的政府困難重重,在抓緊結構調整,因此,我相信過三到五年,其中有一個機遇,中國會逐漸成為消費大國。
我們現在在很痛苦地調整,三五年以后,中國居民的消費能力將比今天有快速的增長。因此,我們中國的企業界,要睜大眼睛,抓好中國大消費市場的趨勢。面對不同變化的中國消費群體,我們要研究、借鑒發達國家居民是怎么走過來的,在走過來的過程中,他們的消費興趣是什么。
為此,我個人認為,在這一方面,我們的企業家可以從五個方面考慮。一是開發新產品,加快消費品的升級換代,包括高檔休閑和奢侈品消費。二是順應節能環保的大趨勢,創新各種節能環保的消費品,占領未來幾十年消費品競爭力的制高點。三是細心研究中國農村大市場和準備不斷進城的幾億農民工,研究他們的吃、穿、住、行的消費特點,抓住中國大眾化的基礎性消費的開發。四是圍繞主消費內容,住房、汽車等,仔細觀察、細心研究主消費內容的相關產品。五是配合中國人均收入水平在不斷地提高和中國老齡化的趨勢,不斷地創立和開發新的消費內容,就是老百姓現在沒有想到的消費內容,比如說休閑、醫療養生、老人護理、兒童智力開發、不同內容的家政服務、教育養性等等。
我相信中國企業界只要順應全球的潮流,抓住全球結構調整的機會,抓住中國大市場崛起的機會,埋頭苦干,中國企業界頭頂上的光環,不僅僅是中國制造的光環,而應該產生更多的中國服務的光環、世界辦公室的光環、中國市場開拓者的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