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中,世界經濟經歷了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危機應對”自然成為2009年夏季達沃斯的重要議題之一。
在過去的一年中,有哪些企業生存了下來?他們采取了哪些應對危機的方式?又有哪些企業從衰退中汲取了營養、從危難中獲得了機會?應對措施一開源節流
《英才》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學者和企業家在2007年秋天金融風暴正式到來之前,就已經意識到了危機的存在,他們果斷地采取措施,縮小生產規模、降低成本。
世界第三大廣告公司、法國陽獅集團董事長MAURICE LEVY表示,自己在2007年夏天開始看到危機的跡象:“當時很多人也看到了端倪,但他們大多認為那只是短暫的困難,可能一兩個月就過去了,但我們認為危機可能比想象中嚴重。”因此,陽獅集團立刻決定停止大規模的整合,盡可能留住原有的人才,同時減少新的招聘。
而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則早在2006年就感受到了危機。無疑,中國制造業是受此次危機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尤其是那些依賴出口的企業。福耀玻璃就是一家典型的出口業務在總體業務中占比較大的企業。曹德旺告訴《英才》記者,自己在去年底果斷地關閉了4條生產線,“這幾條線已經投入了20多億,但該關還得關。”曹德旺坦承,從2006年到現在,由于人民幣升值和產品降價等因素,福耀玻璃的收入已經下降了30%左右,但他還是感到慶幸:“如果不是早有預期、早采取關閉生產線等措施,我們的企業可能已經倒閉了。”
房地產行業是另一個受影響很大的行業。不過,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并不認為削減產能是應對危機的好方法,他的經驗是:“危機到來時,作為企業經營者,不應該簡單地減少費用,而應該進行流程再造和創新營銷,這樣可能會使公司過得更好一些。”
中國經濟的外向依存度達到了70%,主要沿海港口的發展都有賴于過去將近30年的外貿快速增長。因此,港口行業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受到的沖擊也不小。大連港過去連續30年保持20%的業務量增長,在去年一下子變成了20%的下滑。
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宏總結應對危機的三大法寶是:調整投資結構、與客戶抱團取暖、保持穩健現金流。孫宏說,港口建設的周期很長,一般需要5年,在危機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適當控制投資結構;其次,港口業務很大程度依賴于貨主和航運公司,在危機中,大連港開始給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
事實上,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是不少成功渡過危機的企業共同的經驗之談。中德證券CEO王仲何也相信,開發新業務、新平臺、為重點客戶提供增值服務,都能幫助企業在危機中保持、甚至獲得新的市場份額。
而在敦煌網掌門人王樹彤看來,金融危機對電子商務網站的影響是最小的,因為網絡信息暢通、反應靈敏,要調整結構也會較迅速。
保持健康的財務狀況,對于危機中的企業來說,也是生存下來的關鍵因素。2007年,剛好趕在危機來臨前上市金風科技在國內A股上市,順利籌得18億資金,為緊接著到來的嚴冬備好了厚厚的棉衣。
2008、2009年大連港兩次發行了企業債,共籌資5億左右。孫宏認為,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一定離不開進口礦石和原油的支撐,因此,大連港在去年加大了在原油和礦石碼頭方面的投入,這讓它今年的礦石進口份額大大增加,并且業務范圍擴展到了渤海灣其他的港口。
應對措施二
自我調整
不受傷不知道痛,沒經歷過危機的企業看不到自己的軟肋在哪里。在接受《英才》采訪時,不少企業家都表示,正是這次金融危機,讓自己的企業有機會慢下來、踏踏實實地練好內功。
金風科技執行副總裁李玉琢認為,這次危機對企業是一次很好的鍛煉。他說,十年前,金風開始在中國風電領域的發展,一直較順利,在這場金融危機中遇到了嚴重的挫折后,公司組織力量深入研究。現在,公司不再一味地擴張規模,而是把更多的功夫花在管理上、技術提升上,為今后的發展打好更牢固的基礎。
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醫藥行業所受影響相對較小。天士力董事長閆希軍的觀點證明了這一點,他認為自己的企業基本沒有受到什么大的沖擊,但同時,他表示,自己其實并不害怕變化:“變化是常態,企業應該始終處在自我調整的狀態中。企業做事情要學會‘偷懶’——用半個腦子工作,另半個腦子休息。始終要給自己留點休息的空間、警衛的空間,多點置身事外的思考。”
相比而言,金融行業顯然是重災區。但危機對于他們來說,也不全是壞事。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CEO金世祿在論壇上說:“我是2000年到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的,從2002、2003年開始,我覺得金融界已經開始出現混亂的跡象了,但當時我們并不知道風險到底在哪里。直到2007年秋天,做衍生品投資的行業巨頭們一個個出狀況,我們才開始明白,立刻建立了一個全球風險網絡,每周開會。”
阿爾卡特朗訊公司CEO韋華恩也認同金世祿的做法:“越是在危機中,越是要建立更加透明的制度,多開會、多溝通,讓大家了解你在做什么。雖然這樣做似乎有點危險,但是十分必要的。”
顯然,雷曼、美林、AIG們用自己的教訓為同行敲響了警鐘。更多的企業開始警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歷時一年多的金融風暴,阻止了可能更嚴重的危機發生。
除了政策方面的機遇之外,不少企業家還表示,有一些之前沒法做、或者沒想到要做的事情,正好可以趁著這次衰退期來做,比如招聘優秀的人才、給員工加強培訓等。
曹德旺正是這么做的,他邀請了韓國KSA標準協會來給企業做經營管理、節能降耗、降成本提質量等方面的培訓:“我一向覺得韓國企業在效率方面做得比較好,這次正好是一個機會,我們可以好好學習一下。”
轉型重組篇
復蘇中的增長密碼
雖然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經濟走在全球復蘇的前面,但中國國內還有許多深層次的矛盾需要解決。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表示,各國目前最應關注的是如何實現真正的可持續增長,亞洲國家當務之急應是轉變以往過度依賴貿易出口和投資的增長模式,向消費驅動型轉變。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認為,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不是一個短期內可以完成的任務,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
那么,未來經濟的新增長點在哪里?新能源、創新、結構調整、人才等成為最重要的關鍵詞。
新密碼一 綠海
要說在這場經濟危機中,國內受沖擊最大的是哪個行業?無疑是制造業,尤其是處于產業鏈下游的代工業。
被稱為“代工之王”的鴻海集團同樣遭遇了創建35年來最嚴重的打擊,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最近宣布,將斥資百億臺幣在大陸布局3C渠道,并涉足電子商務、太陽能、LED、環保科技、無線網絡及應用軟件等都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天津港將2009年定位為“功能拓展年”,在做港口業務之外,向其他一些產業進行拓展,提供增值服務,比如國際物流業、金融服務、工程建筑等。天津港總經理于汝民告訴《英才》記者,雖然目前來看,由于新的產業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公司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于港口裝卸業,但金融服務領域的利潤率還是較高,而今年光港口建筑業方面就可以達到25億元的營業額。更重要的是,相關多元化使天津港經營更加穩健。
與傳統產業相比,綠色經濟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空客負責可持續發展的副總裁Christian Dumas說,空客研發費用中大約有18%和環保有關,在設計一種新機型以及整個生產過程中都會考慮如何降低油耗,減少碳排和循環利用的問題。
七天連鎖酒店CEO鄭南雁說,他們將致力于打造綠色、環保型的酒店,保持在行業的領先地位。
身處新能源行業的公司也感受到大環境對自身的推動作用。北京桑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文一波對《英才》記者表示,新能源本身是一個逆周期行業,再加上美國奧巴馬政府推出新能源政策,中國的4萬億投資里超過3千萬億投入都在環境生態方面,因此這場危機對新能源行業來說更是一次機遇。
在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一次能源中69%靠煤,發電80%以上來自于火電,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因此水電、風電、太陽能、核電等清潔能源前景廣闊。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明確表示,新能源一定會成為未來拉動經濟的強勁增長點。
2007年我國的風電設備生產商只有30多家,但由于巨大的潛在市場對資本的誘惑力,到2009年已經發展到70多家,出現了暫時的產能過剩。
金風科技是國內風力發電機組整機制造的龍頭企業,2008年之前的五年實現了銷售額年均100%的增長,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同比增長2倍以上。
2008年初,金風科技收購了德國VENSYS能源70%的股權,從而成為具備完全自主研發設計能力和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風機制造商,金風科技副總裁李玉琢表示,這種并購在戰略是必須要做的。
對于風電企業來說,優化產業鏈條,提高相關的配套能力同樣很重要。金風科技計劃成立全資子公司,項目投資總額1.05億元,形成年產300臺兆瓦機組機艙、輪轂的生產能力。
新密碼二 創新+人才
“歷史的經驗表明,每一場經濟危機都會伴隨著一場技術的革命,通過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來滿足更多人民的需求,從而促進經濟的繁榮。”今年初,溫家寶總理在瑞士冬季達沃斯演講時說。
越是危機,越要加大研發,進行創新,這已經成為一種共識。阿爾卡特朗訊CEO韋華恩說,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也是公司的中心。
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對《英才》記者表示,以前中國電子產品是有形的,而未來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無形”產品,因此要加大IT技術的創新,提高服務的水平。同處于軟件行業的TIBCO董事長Vivek說,不管什么事情都有改善的空間,這就意味著要全面創新。
敦煌網的出現本身就是在商業模式、支付方式、物流等方面全面的創新,公司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王樹彤告訴我們,第一代B2B電子商務平臺只提供信息服務,現在正進入第二代,即為客戶提供全面的交易服務的電子商務平臺。
“兩三年之內,這肯定是一種達到百億的交易平臺。”王樹彤說,敦煌網所做的實際上是第二代B2B的倡導者和先行者,包括阿里巴巴等也都在跟進。
IT出身的鄭南雁,一直倡導利用IT技術使酒店服務更多樣化。最近,7天連鎖酒店宣布在其官網上推出“快樂七天”SNS社區,通過網絡、電子技術,把消費的價值鏈兩邊延長,增加客戶的品牌忠誠度,這種做法在酒店行業也是十分超前。
要創新,它的基礎是人才。
在達沃斯的一場發布會上,美鋁全球CEO柯菲德和韋華恩同時表示,這場危機讓他們進一步認識到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
國內的制造業面臨著產能過剩,如何實現升級的問題。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對《英才》記者說,他們公司一不要轉型,二不要多元化,人才的培養是他最為關心的。
今年初曹德旺將70%自有的福耀玻璃股份捐出去成立慈善基金,未來將把基金會一半的錢用來幫助中國企業培養制造業的人才。曹德旺說,他會到每一個學校找最優秀的大學生,先送到各個制造企業工作一兩年,讓他們有一個工業制造的概念,再組織起來送到韓國接受培訓,“這對提升我們企業質量將有很大的幫助。”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表示,為了保增長,國內很多投資都投向了重工業和基礎設施,但這些領域能創造的就業機會并不多,并且會造成產業結構的惡化,因此他建議需要把資金從實物投資轉向對人力資本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