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地方政府眼中,項目帶來的經濟利益至上,法律與之相比不算什么。
戴罪之身如何安然歸國,甚至是滿載榮譽的歸來?曾經的汽車大亨仰融正試圖趟出這樣一條路。仰融已被通緝七年。
2002年10月21日,遼寧省檢察院向仰融發出“批捕令”,其罪名是“挪用資產”。雖然仰融已于當年6月移居美國,至今已近7年仍未歸案,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所以,對于仰融,我們現在還是應稱之為“犯罪嫌疑人”。
如今,這位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可以被視為是正在尋求被免于起訴的機會——以龐大的投資許諾尋求地方政府的庇護。作為華晨汽車最早的掌舵人,仰融曾經將進入汽車業稱為“一條不歸路”,可是現在他卻堅定地走在這條路上,因為這可能成為他歸國的唯一途徑。
仰融的造車計劃甚為龐大:這一計劃將在美國和中國同時展開,其中在美國生產整車300萬輛、發動機300萬臺;在中國投入400億至450億元,生產整車100萬輛、發動機300萬臺、變速箱300萬臺,而這僅僅是第一期。
國內造車的遠景規劃中,仰融提出“831111”概念:8年時間里,在中國整車產能達到300萬輛,創造產值1萬億元,上繳利稅1000億元,解決10萬人就業,工人年均收入10萬元。仰融計劃造的車起點相當高,品牌“正道”將與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直接競爭,在技術上搭載混合動力,并使用第三代內燃機技術,燃油利用率達到95%以上,完全切合國際汽車產業高性能且綠色環保的發展趨勢,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說更是一場變革。
這是一份讓任何地方政府都血脈噴張的投資計劃,且仰融的影子團隊早已入華。據其團隊透露,仰融造車基地選址對不同政府區別對待:依然傾心遼寧,鐵嶺是首選地址。不過,即便仰融早已被塑造為擁有超強融資能力的傳奇人物——仰融是現實逼出來的資本運作高手,早期的華晨因為沒有錢才不得不考慮海外上市和股權置換方式融資——面對仰融的計劃,部分人仍在質疑:質疑其資金來源、質疑其技術團隊、質疑這個項目的可能性。
本次規劃中,仰融的自有資金可以忽略不計,其所需的龐大資金依賴一個名為EB-5的融資項目,該項目實質是向希望移民美國的外國人集資。仰融的算盤很簡單:如果一個外國移民募資100萬美元,一年1萬個移民將輕松獲得融資100億美元。這是一個極度樂觀,又極為理想的融資方案,有多少外國移民愿意出資,這些資金又有多大比例用于仰融的汽車項目,都是未知數。美國移民局也明確規定,移民募集的資金只能用于在美國本土投資,而且將受到嚴格監管。可以這樣說,仰融想在中國投資,必須另辟融資渠道。
然而,再飄渺的希望也具有誘惑力。據媒體報道,遼寧省某市非常莊重地制作了邀請函,內容溫文有禮:謹代表市政府敬邀仰融先生和企業團隊近期來我市考察,并與市長面談。另一城市顯得更為迫切,市長表示如果仰融不方便回國,可以親自去美國與其會面。
這種過度的熱情引人擔憂。因為,在法律與利益面前,地方政府毫不猶豫地偏向了后者,他們選擇性地忘記遼寧省檢察院對仰融發出的逮捕令仍然有效。或許在地方政府眼中,項目帶來的經濟利益至上,法律與之相比不算什么。
仰融的影子團隊放出消息,如果選址在遼寧范圍內,仰融可以不計名分,即公司、股東中不出現仰融的名字。但如果選擇其他省份,仰融的底線是,回國之事可以緩,但要使用其實名,并實際掌控公司。按照這一規劃,仰融的汽車項目如果落戶遼寧,尚可規避法律;如果落戶其他省份,仰融的賬號不知是否會被查封?
如果政府動搖了,我們也樂于見到諸如托普前董事長宋如華、期貨之父田源等人結伴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