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硬碰硬的俄羅斯經濟寡頭開始轉換手段接近權力高層,并與國際資本聯手向執政者施加影響和壓力。
盡管近一年來,西方社會或者利用國際磋商的機會游說,或者通過俄國內親西方的反對派從內部施壓,力圖迫使俄羅斯赦免霍多爾科夫斯基。但是,各種各樣的辦法顯然沒有奏效。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7月5日重申:如果尤科斯石油公司前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不承認犯下欺詐和逃稅罪,他就不會考慮赦免這名俄前首富。
梅德韋杰夫的態度非常明顯:如果霍多爾科夫斯基想要獲得赦免,那他就應該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則執行。
尤科斯石油公司前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在俄羅斯是位響當當的人物。據《福布斯》雜志統計,僅從1997到2003年,霍氏的財富就由24億美元增至80億美元,一度成為俄首富。此后,這位靠倒賣假酒發家的霍氏大舉進攻政壇,公開支持反對黨,挑戰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權威。2005年5月31日,霍多爾科夫斯基被認定詐騙、偷盜以及逃稅等7項罪名成立,判處9年有期徒刑。
但是,霍多爾科夫斯基否認自己有罪。他的支持者稱,實際上,霍多爾科夫斯基是由于積極資助普京的反對派而被捕。
被“重視”的俄羅斯富豪并非只有霍氏一人。6月底,俄羅斯一家法院以侵吞財產為由,缺席判處流亡英國的俄羅斯寡頭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13年監禁。法院認定,上世紀90年代,別列佐夫斯基侵吞伏爾加汽車制造廠和另一家汽車企業洛戈瓦茲公司約200萬美元的資產。
說到別列佐夫斯基,他的資格更老,早在葉利欽時代,他就曾是俄羅斯的首富,并曾位列全球富豪榜的第97位。上世紀90年代,新一代首富開始顯露崢嶸的時候,別列佐夫斯基已經開始轉入政壇,成為葉利欽身旁舉足輕重的人物,被西方稱為“克里姆林宮教父”。
與霍多爾科夫斯基相同,現年63歲的別列佐夫斯基在倫敦也否認了自己的罪名,他稱這是俄羅斯政府對他的“政治迫害”。其原因再明顯不過:2007年4月,別列佐夫斯基曾宣稱將策劃武力推翻普京政權,之后他還涉嫌雇用前克格勃少將刺殺普京。
俄羅斯億萬富豪伊斯梅洛夫5月23日在土耳其為其投資15億美元建成的5星級酒店舉行開業慶典。慶典當天,伊斯梅洛夫邀請了眾多國際明星前來捧場——每人的出場費都接近百萬美元。更為離譜的是,伊斯梅洛夫用私人專機專程從俄羅斯運來大約110公斤的頂級魚子醬。
無視金融海嘯的嚴重沖擊,重資夸耀個人財富的作風招致了普京的不滿。酒店開業幾天后,普京在一次內閣會議上突然翻出去年9月的一宗舊案——在莫斯科一家市場內查獲了總值約20億美元的走私貨和仿冒品,而這家市場的老板就是伊斯梅洛夫。普京震怒的結果是,有關部門已對伊斯梅洛夫展開徹底的司法調查。
是政治迫害還是為民除害?俄高層為何頻頻向寡頭開戰?說起來,原因再簡單不過——俄政府不想受制于人。
在上世紀90年代的私有化過程中,一夜暴富的大資本家逐漸形成一股“經濟寡頭”勢力。他們不僅控制了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等重要資源,還把觸角伸向了政治領域,操縱媒體、左右選舉、干預立法甚至親自出任政府要職。
不過,自1999年從葉利欽手中接過總統職位后,普京就旗幟鮮明地與權傾天下的俄羅斯寡頭站到對立面,曾經顯赫一時的寡頭紛紛落馬。普京的訴求很明確,他要求經濟寡頭“平靜地遠離政治”。而對于寡頭而言,失去政權則意味著失去經濟利益。因此,不能硬碰硬的寡頭開始轉換手段,通過贊助、送禮和賄賂等各種手段接近權力高層,并利用傳媒,與國際資本聯手向執政者施加影響和壓力。這正是俄羅斯領導層最不能接受的地方。于是,就有了上面的一幕幕。
總結這些個案,也許還分析不出俄羅斯的經濟走勢——在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俄羅斯經濟之后,俄政府是否還會允許寡頭們再次趁機攫取非法財富。但有一點再清楚不過,俄羅斯高層一定不會允許寡頭利用手中掌握的經濟杠桿要挾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