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未知數:高價終結后,熱點在哪兒?
背景數據
當代藝術高價行情“終結”
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中國油畫與當代藝術都不斷有成交紀錄創出,幾乎是每過一個拍賣季,當代藝術的最高價都要易主。據統計,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共有54件中國油畫與當代藝術品的成交價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其中4件拍品成交價格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而反觀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春拍為止,只有16件油畫和當代藝術作品的成交價格超過了1000萬元,在5000萬元以上的交易沒有出現。
指標性藝術家價格下滑
從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中國油畫和當代藝術成交高價前10位就可以看出這部分市場中的交易熱點發生了變化。2006~2008年市場最為活躍的張曉剛、岳敏君、方力鈞、王廣義以及曾梵志和劉小東、蔡國強的作品,只有張曉剛,蔡國強仍有作品創出高價,其它幾位藝術家的作品在這一年度鮮有成交價格超過1000萬元。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年度張曉剛只有5件作品成交價格超千萬。岳敏君2008年底到2009年只有《醉人春光》這一件拍品拍到了1012萬元。曾梵志的作品在2008年下豐年至2009年上半年卻沒有1件拍品的成交價格超過千萬元大關,成交價格最高的一件是北京保利拍賣的《面具2001》,成交價在806.4萬元。
數據的對比可以清楚的看出油畫和當代藝術高價拍品數量和價格有明顯的減少。可以推測出油畫與當代藝術從2006年開始的高價滿天飛行情將暫時“終結”。那么。高價時代之后的中國當代藝術如何度過調整期?誰又能成為下一波價格之王?
張丁元—當代藝術種類不豐富
Q:佳士得今年日場和夜場中。作品價格的分布是不是還是延續一貫的傳統?如何看待高價、超高價作品少的局面?
A:佳士得今年日場的作品價格總體比較平穩,價格較高的作品都放到了夜場。至于高價和超高價作品少是目前在整個市場上都是一個共性的局面,高價、超高價作品并不多見。從我們拍賣行來說呢,也不能拋開作品的歷史、藝術家資歷等因素而單純從價格來看,還是要看作品的出現。
Q:佳士得秋拍精品中提到中國藝術家的隊伍有點單薄,為何如此?藝術家的選擇跟之前比較是否有所調整?
A:是這樣,收件沒辦法完全按名單集中在一部分畫家。在夜拍上,中國當代藝術家有6位,日本4位,韓國1位,印度兩位,所以中國藝術家還是最多的。最近之所以一直有人覺得日韓藝術占風頭,主要是因為日韓藝術手法比較新興,相對中國當代藝術,給人留下的印象會比較突出,但對我們而言,中國當代藝術一直是占數量優勢的。不過也遇到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當代藝術種類不是太豐富,藏家對大部頭的藝術家已經很熟悉了。除非是很精品的東西,不然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相比之下,日韓和印度的藝術更加多元化一些。
Q:此次秋拍中裝置和多媒體作品比例很小,是什么原因?
A:從市場說,過去十年,裝置和多媒體在拍賣場上的比例一直都不大,如今這一塊可能會是亮點,但由于收藏和其他的原因,比重始終不會太大。帶點雕塑性質的可能更多一些,但純裝置和多媒體比例是比較小的,架上繪畫作品一直是重頭。
林家如—要推廣更加多元化和廣泛的藝術家
Q:在當代亞洲藝術專場,蔡國強、徐冰、黃永砯是今年主推,而并非張曉剛、曾梵志等。這是出于什么考慮?
A:我們希望能夠推廣更加多元化和廣泛的藝術家,張曉剛、蔡國強、黃永砯、徐冰都是知名的藝術家,是我們的重點,但是我們每次拍賣也都是以多元化為重點。所以像“觀念藝術”這樣以前比較少有了解的,我們也會去大力推廣。
Q:是否認為一線藝術家的價格有所下滑?
A:如果是和春拍以及去年秋拍相比,那么我覺得不但沒有下滑,反而是有所回升了。在這次拍賣中,有一件張曉剛的作品就超過了百萬美金。今年大家比較熱議的一個話題就是張曉剛的作品價格又回到了百萬美金以上,對于業內人士來說這是很開心的。我們可以看到市場有一些恢復了。
Q:是否認為裝置及多媒體藝術將會成為下一個熱點?
A:現在已經是熱點了。因為從春拍開始,繪畫單元相當成功,也有很多收藏家開始關注到觀念藝術這一塊,相對繪畫作品來講,觀念藝術作品的價格實際上更有沖擊力和吸引力,這是收藏家們開始關注這一塊的原因。而且這些觀念藝術的藝術家本身都是相當有國際知名度的,像黃永砯、陳箴。都是在國外有非常豐富的美術館展覽經歷的藝術家。
孫佩韶—市場波動僅僅是海中的浪花
Q:泓盛曾經主打亞洲藝術(日韓)專場,今年還將繼續把重點放在這里嗎?
A:泓盛拍賣由始至終都沒有主打過亞洲藝術(日韓)這個概念,事實上過去除了日韓藝術家的作品還有東南亞、印度乃至國際大師的作品,比如達利和阿曼都曾經上拍。我們的目的,是推出國際范疇的理念,從亞洲出發,著眼國際領域。自從2006年開始推出這個理念以來市場反響相當不錯,拍賣的結果更是可喜。但是,對于此版塊,相對于泓盛主打的本國拍賣而言,比例仍舊比較小。推出國際藝術品的目的是為了給國內客戶提供多方面多層次的選擇,不過任何對新的方向的開拓,都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未來泓盛有信心把這個國際版塊做得更好,更有吸引力。
Q:您如何看待未來拍賣市場的走勢?熱點會出現在哪個版塊?當代藝術什么時候能夠回暖?
A:我很看好中國拍賣市場的未來,這基于我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樂觀預期。如果把藝術市場比作大海,那么每次市場的波動僅僅是海中的浪花而已。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能僅僅憑借某次的成敗論英雄。對于未來的熱點,上海泓盛會保持敏銳的嗅覺,把握市場的脈搏,進行變化而順應市場的發展。
譚波——不再選擇那些圖式化、符號化、價格虛高的作品
Q:與2008秋拍相比,誠軒2009春拍油畫雕塑專場在成交額和成交率上有了顯著的提升,但是仍然無法和2008年春拍以前相比,誠軒未來會有什么舉措來挽回這部分市場占有率呢?
A:其實不只是誠軒,我覺得所有的拍賣公司09年春拍都有一個調整,08年秋拍的成交率普遍都比較低。正好當時經濟危機剛剛爆發,買家的信心很受影響,另外拍賣行組織拍品的時候,估價還是按照之前08春拍不錯的行情來進行的,而到了今年春拍的時候,大家對拍品的結構、估價都做了相應的調整,策略和方向都有所不同,所以春拍普遍都比較好。
我想亞洲的油畫雕塑市場都遇到了一次調整,經過了05年到08年春這種快速的成長,本來就在震蕩和調整當中,加上經濟危機的影響,就顯得形勢更加嚴峻。所以在這種大環境之下,我們當代的數量會少一些,加大20世紀藝術的數量,而且在中國當代藝術的選件上我們會選擇繪畫性更強、趣味性更強以及在繪畫史上更重要的作品,之前那些圖式化、符號化太明顯、價格虛高的作品就不會選擇了。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我們最近的幾場拍賣可能都是這種策略。
Q:那么今年秋季熱點將集中在哪些版塊?
A:以現在的狀況來看,書畫市場還是會持續火熱,古董雜項的部分應該也會很不錯。以中國油畫雕塑部分來說,中國早期油畫的價格在穩健中還會有所攀升。當代部分應該還是比較持平吧,但是這個價格肯定不能跟高峰時相比較。
我覺得現在書畫和瓷器的市場熱度很高,書畫市場在05年秋、06年春也經歷了一次大的震蕩和調整,之后油畫非常熱,但是現在好像風向有所轉變,又轉到了傳統經典的近現代繪畫上面去。但是,從油畫的版塊來講,之前市場好的時候都是中國當代藝術在紅,近現代這些油畫大師的作品其實并沒有漲得特別高,我覺得在接下來的藝術市場下,藏家的眼光可能會放在油畫雕塑版塊的近現代部分,也就是20世紀早期藝術這一塊。跟中國書畫市場比較起來,像吳大羽這些畫家的作品還是很便宜的,因為油畫的數量非常少,而書畫的創作相對來說是非常多的,比如說衛天霖,他一生留下的油畫可能就700幅,關良的油畫可能200幅,但他的水墨創作可能有幾千幅,一幅非常好的水墨畫是40萬人民幣,但關良的油畫也是4、50萬人民幣,作品的稀缺程度和價格相比并不太合理,所以我覺得有想法的藏家可以從這方面來人手。
董國強—市場的信心仍在
Q:您認為中國當代藝術這方面,今年情況會如何?
A:對于當代藝術層面,匡時拍賣一直重視。中國當代藝術主要分為兩方面,當代油畫和當代水墨。此次蘇富比秋拍剛剛結束,當代油畫部分成績還是不錯的。我個人認為,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回暖的信號,市場的信心還在,在逐漸恢復中。而對于當代水墨層面,匡時拍賣過去幾乎沒有涉獵,未來是否會開設也要看市場條件的成熟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