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學”為外衣,以企業經營為主題,宣揚當前社會庸俗的“人際關系”——這就是“國學大師”翟鴻燊演講所遵循的“三段論”
近兩年,“批量”浮出水面的“國學大師”一個個擊鼓鳴鑼地橫空出世。一時間,類似“著作等身”這樣的“國學大師”評判標準,儼然成為上個世紀的遙遠回憶。
“國學應用大師”的煽情
不久前,本人親耳聆聽了在網絡和媒體上被譽為“國學應用大師”翟鴻教授的講課。他以《國學應用智慧——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為題。翟鴻以慣有的激情煽動得全場的聽眾如醉如癡,聽眾追隨著他的指令齊聲念誦,會場上不時地爆發出陣陣掌聲。
突然感到非常驚訝,這種場面似乎并不陌生。曾幾何時,那些傳銷者不也是以這種形式來迷惑追隨者嗎?翟鴻“國學”講座現場,試看像不像傳銷中的洗腦術?這個跟傳銷大王陳安之教臺下的人喊:“我是最棒的”有什么本質區別呢?
我們姑且如此理解:在翟鴻的講座中,大家跟著他一起讀某些話的時候比較多,也許一方面是為了活躍氣氛增加講座趣味性,一方面是為了加深印象。
但是,從激情蕩漾的話語中心走出來,不知不覺會問自己:我們剛才追隨著“大師”在喊什么?又有哪些“國學精粹”銘刻在心并將在今后的生活中涵育我們的靈魂呢?
翟鴻教授的影響力是不容置疑的,至少在北京大學、《中國經營報》還是耳熟能詳,況且還有他在北京大學演講的圖片和視頻,能登上北大講壇的人物必有他超常之處。
大師無須問“出處”
我在百度中查詢:翟鴻被許多人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倡導傳播者。其個人簡歷是北京支點未來管理咨詢公司特聘高級培訓講師,中國營銷實戰訓練導師,國學實踐應用學家,經濟與文化學者,北京大學客座教授。現任道昂國際集團董事長、中國國際人才工程學院院長、DAM行銷拓展機構總裁、北京大學中國企業家訓練中心總監、《中國經營報》專家顧問團首席顧問、美國國家大學榮譽教授博士生導師。
說實話,翟鴻的簡歷中很有一些唬人和“忽悠”的東西。聽聽那個幾頭銜就知道其大概情況,沒有必要仔細研究就能感覺出這些信息有多少真實的成份。什么“美國國家大學 ”云云,權當笑話聽就是了。
但是,當我們從時代的角度去理解這一現象,好像也并不奇怪了。當前培訓業是十大暴利行業之首,就憑借著一張嘴讓客戶心甘情愿的掏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運用些營銷手法也是合情合理的。就是那些名牌大學教授出來講課,哪個不是先把自己的學校搬出來給自己先壯壯膽子啊。
我不是在質疑翟鴻大師的出身。英雄不論出處。正如翟鴻在講座里談及人們對另一個“國學大師”文懷沙的質疑,翟大師對此是以如下的“充足理由”解釋的:“你管人家以前是干什么的呢?”。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討論問題應該就事論事,沒事質疑人家以前是干什么的沒意思。
大師的國學“經典”
那么,我們先從內容上來分析翟“大師”的講課過程。首先他深通演講技巧,很會打動人吸引人。這些對各級學校的教學也許是必要的,但過于煽情會削弱實質內容。翟還喜歡領呼某些口號式恒言警句,如小學生語文跟讀。這要是在小學生里是相當必要的教學手段,但是,倘如針對的是大學生或社會成人似乎是多余的。翟還喜歡討要掌聲。這個大師的講座怎么愈聽愈像明星走穴似的?太像趙本山、小沈陽的表演。再說,更嚴重的還不是他的這些花里胡哨的形式,而是他所講授東拼西湊,生搬硬套的內容,稍微有些傳統文化底蘊的人都能聽出來,他講的東西破綻百出。他的賣弄式煽情不大像大學里教書出身的,更像前幾年傳銷的教練。翟鴻酷愛引用古訓,常常一口氣把幾個不同朝代的先賢語錄“打包”拋出,名言警句羅列完畢,偶爾有進一步的注解,也是套用其他名言加以解釋。
可以說,他對先哲經典的理解過于牽強。他經常分析某個漢字的具體含義并和商貿交際相聯系,這種分析缺乏科學性。比如他說:“義”字的甲骨文有人民幣¥或者美元$的符號。忠義成就財富。這豈不是天方夜譚嗎?
我們來重溫“大師”帶領大家齊聲念誦的那些“國學”經典,也許他的“國學大師”的馬腳就不攻自破:
錢少是自家的,再多了就是大家的,再多了就是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幣——這是哪一位先哲的語錄?
這位“國學應用大師”驚世駭俗的語錄還有很多:
“人脈就是錢脈,關系就是實力,朋友是最大的生產力”、“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如果你覺得你的命不好,就去與那些命好的人在一起,你的命就會得到改善”、“領導,就是領袖和導師;領導是不知道走到哪的時候,也有人跟你走”。
“跟我說——人際溝通,最忌諱的,就是一臉死相。”大師說這句話時,他保持著深沉含蓄,他的臉看不出太多內心活動,一如往常地漠無表情。與此類似的領讀在翟鴻的演講中頻頻出現,“跟我說一句話——從今天起,我發誓,再也不想掙錢了,我要賺錢!”“賺錢的‘賺’是一個‘貝’加‘兼’,去兼并,去合作。”對于文字的另類解讀不僅是翟鴻的演講特色,也成為他賺取掌聲和注意力的殺手锏。他的邏輯是,“團”字是一個“口”字加一個“才”字,“隊”是一個“耳”加一個“人”,團隊應該是一個口才好的人領導其他用耳朵聽話的人。很多人很佩服他對漢字的理解,其實過去的算命先生都有這種拆字測字的本事!
國學的悲哀
關于將“國學”應用于現代企業管理,這是翟鴻“大師”用來招募企業高管學員的一個響亮招牌。在他的講演中,充斥著批判西方經濟模式的慷慨陳詞,并充滿激情似乎向著地球人宣告“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老子的《道德經》將取代西方現代化管理!”但是,在對“國學”運用于企業管理的高調贊譽聲中,我們仍然聽不到有關多少“國學”的信息與真諦在起作用。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和值得爭論的問題。固然,公司管理要靠制度,制度最后畢竟需要人與人之間配合來執行。這時候,個人的價值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在所處特定環境下、特定角色中心態產生的變化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制度的運行。在這方面國學體現出了它宏大的價值。但是,西方管理學及其相關學科在這方面超越我們的不是一星半點,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尚無任何一個有說服力的國內成功企業案例能夠說明“傳統文化”在其中的豐功偉績。顯然,以國學和所謂的中國式管理等學說為核心來構建企業管理架構分明是行不通的。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認清時代潮流,不能動不動就被民族情緒所煽動。
以“國學”為外衣,以企業經營為主題,宣揚著中國當前社會庸俗的“人際關系”——這就是“國學大師”翟鴻演講所遵循“三段論”。
事到如此,我不妨還要問一句:在優秀的中國人血脈里流淌著的祖先創造的可以培育那種“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那種“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那種“見危授命”、“士可殺而不可辱”氣節的燦爛的“國學”,如今,被這一位打著“大師”旗號解構得體無完膚,這種“國學”對我們的身心還有什么滋潤作用?中華文化之根難道真的要到韓國或日本去尋其本源了嗎?
編輯|陳海chenhai@sem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