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印象中的東京在八月中旬是安靜的,多數畫廊放假和寥寥無幾的博物館展出。今年是一個例外首先,是對臨近的日本大選的期待,這是日本自民黨從50年代年開始執政后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被其他黨派取代。另外,青年群體的失業率不斷上升,由于缺乏變化帶來的沮喪直接導致草根階層對現狀不滿情緒的膨脹和對改變的積極訴求,例如投票支持民主黨這種情緒改變了日本八月的氣氛,也就是我想說的,這不再是一個死氣沉沉的東京。不論是什么原因,我極其欣喜的在日本北部地區的青森具發現了個新開張的令人驚奇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和田市現代美術館,在此我也有幸欣賞了一系列優秀的展覽
在南條史生加入森美術館之前,他建立了個叫南條聯合會的藝術咨詢集團,主要從事區域性博物館的公共雕塑項目和日本市政府的一些藝術項目。在南條史生出任森美術館的館長后,將同時繼續管理由他名字命名的南條聯合會。
南條聯合會最成功的項目之就是位于本州島北端,緊鄰北海道的青森縣的和田市現代美術館。我參加了在和田市現代美術館舉行的韓國藝術家崔正化的個展“崔正化:0K!”(2009年4月25日~8月23日)的閉幕式,同時也是和田市現代美術館建立一周年的紀念活動。我完全沒有想到這個為藝術家崔正化舉辦的展覽閉幕式會是個持續兩天的有著街頭狂歡色彩的藝術活動。
崔正化的作品總是能夠將展覽館大門之外的公共空間和他的藝術相結合。同樣的,本次閉幕儀式就像是和田市現代美術館用其特有的方式所寫下的“感謝信”。感謝他在邀請街頭小販和商店售貨員一起參與他的藝術創作展覽。崔正化邀請當地群眾做為藝術協作者們參與創作展示,這些“志愿者”們在本次藝術中心展覽中,與崔一起經歷了將近四個月的合作。
就在我和崔正化一起在美術館附近散步的時候,他就給我指出了差不多十五處有他藝術創作展示參與的相關場景。包括花店,園藝工具店,服裝店,陶器店,美容院,兒童玩具店,小吃攤兒,還有商店街兩旁的拱廊。和田市的日常生活已經有太多部分和崔正化的藝術融合在了一起,我開始把這種形式就看做是他的創作了,甚至不愿意去承認幾天之后這些作品就會被拆掉或被移走。我很好奇為什么崔的作品不能夠永久的作為商店街的一部分存在下去呢?
在展覽結束的前一天,當地電視臺記錄了在商店街專門為崔正化而辦的派對,第二天他們又在藝術館采訪了他本人。展覽拆除前的最后一天,我和崔開玩笑說他現在已經開始看起來像和田市的市長了。
崔正化是和他的家人一起來的。他的兒子是一個狂野的音樂人,他的音樂屬于慵懶并且吵鬧的新派搖滾,經常會在首爾的一個爵十酒吧他和他的雙人樂隊演出,晚上我們在當地的爵士酒吧里慶祝,歌舞表演,街道派對,當然少不了燒烤和啤酒,深夜,還自人唱卡拉0K,就首當地風味兒小吃。然后騎馬短途返回我們入住的當地最古老的一家日式溫泉酒店,如果所有的藝術家都能在辦展覽的地方得到這么棒的接待,這將會是個多么美好的世界啊。
不論用什么做為評判標準,和田市現代美術館都是有國際水準的。已經創辦一年的美術館。致力于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室內外制作永久的雕塑作品。室外裝置藝術區,主要是在和田市中心靠近博物館的地區,發展的最快速的是在博物館對面的停車場,現在被稱為“即興的雕塑公園”。主要的作品包括藝術中心門前草坪上由崔正化完成的一個巨大的“花朵駿馬”,一組由奧地利藝術家歐文沃姆創作的帶有日式郊區風格的“胖房子”和“胖汽車”雕塑,由比利時藝術家漢斯歐普·德·貝克完成的街邊餐廳的黑色內部設計,澳大利亞藝術家羅恩·麥克創作的一個名為“站立的女人”高達三余米的雕塑。由臺灣藝術家林明弘繪制的花朵地板,由英國藝術家吉姆·蘭比裝置的條紋地板,一個由阿根廷建筑藝術家托馬斯,薩拉瑟諾創作的名為“在云端”的漂浮藝術作品,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由日本年轷新銳藝術家創作完成的裝置藝術作品中國藝術家劉建華也將在今年年底為和田市現代美術館獻上一件永久的裝置藝術作品。并且日本當代藝術史上最具爭議的藝術家之一,草間彌生將于明年年初在和田市現代美術館舉行比較大規模的個人展覽。
博物館本身是由日本建筑設計師們設計的,它是由一系列的連接在一起的白色樓宇群落組成的。每個樓群中間的空間可以為獨立的藝術展示提供相對獨立的空間。樓群不受固定的門窗位置,房頂高度,或者墻體走向等限制,可以很靈活自由的為了各藝術家不同的要求作隨機的改動。就連內部的白色墻面也是可以更改的,由英國藝術家保羅·莫里森創作的黑白兩色蘋果樹構成的巨大壁畫。含蓄的邀請觀眾,“用自己的想象為作品填色”。
還是繼續說東京,我在東京森美術館看了艾未未在日本的第一場個展。此次“艾未未:起因于何?”是由片岡美女士(Ms,Mami Kataoka)負責策展。片岡美女士現在同時負責東京森美術館和倫敦海沃德美術館。艾未未的這次個展對于美術館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并且突出的體現了艾未未在攝影,影像,雕塑。裝置藝術,表演藝術,和建筑設計藝術等各方面的精湛造詣。他的藝術創作淡化了各藝術領域之間的界限。正因為如此。我不禁要問:“為什么藝術和建筑要被區分開來?與其讓他們互相排斥,倒不如認可艾未未有這種在多種媒介中自如的,幽默的,感性的,流暢的運用其表達方式的可能性。”
艾未未共26件展品,其中6件為專門為此次展覽創作的新展品。在本應該處于“低谷”的八月,受到了很好的反響。我就目睹了很多日本年輕觀眾帶著語音解說器看展覽。還一邊不時拍照。并且認真的閱讀艾未來刻在墻上的話語。帶有鮮明艾氏風格的話語和迅速擴大起來的艾未未博客粉絲團無疑將艾未未塑造成為了當代藝術世界中杰瑞,加西亞或者鮑勃·迪倫式人物的接班人,
從森美術館走到六本木山商業中心,大概就是東京的中心區。由三宅一生基金創辦,建筑設計師安藤忠雄設計的21—21設計視覺美術館就位于此。這里專門舉辦與視覺設計相關的展覽,主要涉及藝術設計建筑三個領域的融合。就像是艾未未的創作一樣,也是著力于淡化傳統定義下對于藝術門類分割界限。
由山中俊治(Shunit Yamanaka)創作的“骨頭”(Bones,2009年5月29日—8月30日)是一個國際性群展,主要是關于有機無機結構的骨架構成。從而討論不僅是有生命體的骨架構成能夠揭示創造的秘密,就連無生命的工業制品的框架形成也是一樣的道理。通過這些“骨架”我們可以得到更多有關工業制造業歷史演進的信息。展出作品包括巴西藝術家歐內斯特奈托(Ernesto Neto)的一個倍受啟發的新的建筑設計作品,日本自動化藝術大師玉谷昌平(shoheiTamaya)的一些作品,還有很多日本設計師,藝術家,建筑師的藝術作品。這個群展再一次的體現了以設計為基本的藝術創作。和藝術到設計界限的淡化過程,這也是21_21設計視覺美術館一貫推廣的藝術作品和設計之間本身就不是互相抵觸的理念。
東京中城由拱廊街,庭園,廣場組成,三得利美術館坐落在東京中城商店區的頂層,今夏,在這里舉辦了從美國西雅圖美術館遠道而來的亞洲藝術珍品展。
距離不遠的銀座,法國奢侈品牌愛馬仕大樓的頂層是一個享有盛名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叫做“銀座愛馬仕藝術空間”,博物館建筑采用了意大利設計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的玻璃墻體設計。大坂雕塑藝術家名和晃平(Kohei Nawa,生于1975年)的個展“L—B—S”(2009年8月19日,9月23日)就是在這里舉行的。藝術家的個展以三件新作品構成“細胞”的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叫做“液體”的房間里,作品“棱鏡,飽和2號”用硅液體和空氣壓縮不斷地制造泡泡,在平滑的液體表面,泡泡不斷爆破就像是炸雞蛋一樣。意在質疑我們對干重力,復制,視覺認知的慣常觀點看法。
第二個房間“水滴”,一個巨大的“棱鏡,駝鹿2號”被水晶和玻璃小球覆蓋著。翻折射出的光線致使觀眾看到小球下面覆蓋的動物表面,同時也看到雕塑的外觀。
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空間“浮渣”里,名為“絨毛”的混合媒介裝置,由聚氨酯樹脂和空氣噴霧反應所產生的一種凹凸不平的類似皮膚的物質覆蓋在其他多種物質上。殘余的廢渣就像皮毛一樣可以在其他物體上作為修補之用。同時也擴大了這個由怪異的人工材料所產生的表面。
名和晃平,公認的日本現今杰出的有創新力的青年雕塑大師,將會在未來的幾個月中于日本博物館舉行更多的個展
愛馬仕藝術空間,向公眾免費開放。絕對是藝術愛好者們在銀座地區必到之地、因為并沒有被太大規模的宣傳或推廣過,這里還可以算是日本的最一流的幾個私有博物館之一。
這次日本之行,我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關注低盈利或非盈利的藝術空間上這類空間在東京乃至整個日本還是很多的我選擇拜訪的這些恰巧有我特別關注的藝術家的展覽,簡短的行程表里,我也不想錯失好的機會。
接下來就該說說東京歐派拉城市美術館了。東京最重要的音樂廳就在這個建筑里鴻池朋子女士的個展“鴻池朋子:與神話嬉戲的人”(2009年7月18日—9月27日)將觀看者緊緊的連接在身體上和精神上深層的盤旋上升的過程中,在觀看藝術家作品的過程中,進入對于鴻池朋子的經歷,恐懼,思考更深一層的理解有意識的展監布局,是觀眾更好的跟隨作者的想象力理解作品。帆布卜和傳統日式屏幕上藝術家的作品,投影在桌子上書本表面的繪畫和動畫。素描本和雕塑物件,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觀看者能夠體會藝術家的創作意圖,一直上升到閃閃發亮的球體的中心,野生動物,人體部分鴻池朋子是當今日本活躍的女藝術家中非常有潛力的一顆新星,同時在國際藝術市場也很受歡迎。
大卷伸嗣在東京都藝術村舉辦了個展。澀谷每年都舉辦很多年輕藝術家的個展,逐漸成為了一個很有競爭力的項目。東京都藝術村是一個致力于支持新興藝術家,并為他們提供海外旅游津貼的非盈利藝術空間。
大卷的個展占了三個展室,通過運用沙子,汽油,水,船只和視頻完成的裝置藝術,從而挑戰了室內室外景貌的隔離,同時也檢測了人們對于本來屬于戶外的景物被移到室內之后所產生感知和相互的影響。
對于我來說,如果不去一下原美術館(HaraMuseum),就相當于沒有到東京。在我看來,這里是有著全東京最精良的當代藝術收藏的私人博物館。今夏的展覽就是原美術館的藏品精選之系列展。其中還包括一些來自中國的作品,比如艾未未的完成于1985年的一幅《毛》的油畫作品,當時艾未未在紐約,此次森美術館艾未未個展中幻燈展示的攝影作品中就出現了這副油畫作品,這些反映了藝術家在紐約生活的作品非常有意義。同樣還有來自曹斐的視頻作品“人民幣之城:第二人生城市規劃”這也是該作品近期完成后首次展覽。還有由劉建華創作的巨型瓷盤“玩”(Play,2001)。在原美術館的永久裝置藝術作品中,有一件作品是在美術館二層復制了藝術家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的工作室,還有一件是法國藝術家雷諾(Reynaud)完成的白色瓦片空間,還有一些固定的日本藝術家的空間,包括:Miyajima。還有一個精致的雕塑公園,其中有由野口勇和其他一些藝術家創作的雕塑作品,同時巴西藝術家歐內斯特·奈托近期完成的“我們在干什么?”最近也被收藏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