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地,只要提起漢森·普勞舍,幾乎人人皆知。他是上個世紀初的一名長跑健將。作為運動天才,普勞舍16歲便在體壇嶄露頭角,并曾一舉打破田徑類所有項目的紀錄。賽場上的他,宛若一匹橫空出世的黑馬。
1908年4月,普勞舍抵達英國倫敦,征戰第四屆奧運會馬拉松賽。一切就緒,只聽“砰”的一聲,上百號運動員絕塵而去。比賽結束后,一件蹊蹺的事發生了:清點人數時,唯獨不見普勞舍的身影。主辦方調集大量警力,把附近的樹林、山坡、農場都搜了個遍,最終還是一無所獲。
當時《旁觀者》雜志記者塔布托,是普勞舍的八拜之交。好友離奇失蹤,讓他無比心痛的同時,又大為不解。此后,他到處打聽其下落,哪怕一絲線索都要追查到底。時光飛逝,眨眼便到了1957年。此時的塔布托已是一名老報人,但依然舊傷難平,每每念起好友,心底的痛又會陡增。當年的失蹤案似乎成了一個永遠的死結。
初秋的泰晤士河,湖光瀲滟,塔布托在悠閑地散步。這時,湖畔出現了一位須發斑白的老叟。他沿單行道,顫巍巍地向前踱著。大約10分鐘后,滿臉滄桑的他停在了倫敦塔下。那刻,老人仰天而泣,老淚縱橫。如此怪異舉動引起了塔布托的注意,出于職業敏感,連忙走了上去。沒想到竟是普勞舍!對方也一下子認出了他。昔時老友,久別重逢,兩人抱頭慟哭。當年的他為何失蹤?去了哪兒?又怎會突然出現在這里?
追問之下,普勞舍將一切和盤托出:1906年,海地內戰爆發,作為一名熱血青年,他加入了地下黨。后來不知誰走漏了風聲,特務盯上了他,而他卻毫無察覺。接著,特務一路尾隨至奧運賽場。就在快到達終點時,手無寸鐵的他被劫持了。就這樣,普勞舍悄無聲息地“消失”了。敵軍的陰謀破產后,他被解救了出來。當時的他遍體鱗傷,奄奄一息。普勞舍說,戰友們都遇難了,只有他頑強地活了下來,并且在49年之后,再度站在倫敦塔下。
一年后,在塔布托的協助下,普勞舍推出了他的自傳。該書曾連續13周雄踞《每日鏡報》暢銷書排行榜首。后來,《鏡報》對其進行連載時,主編寫了這樣一個“楔子”:
面臨威逼和拷打,普勞舍始終不曾泯滅最初的理想。時隔49年后,王者歸來。對他來說,半個世紀或許不算長。為了未了的夙愿,哪怕窮其一生,他都要將之追尋。暗夜再漫長、目的再遙遠又如何?因為,他心底有個至死不渝的念頭——再長的路都有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