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趙季平一首鏗鏘有力、氣勢磅礴的片頭曲中,在黃健中一段萬簇齊發、金戈鐵馬的恢弘畫面下,在孫皓輝“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戰”的豪情萬丈里,《大秦帝國》以秦人粗獷驍勇的硬漢本色以及殘酷但不血腥的戰爭美學燃起了觀眾的沸騰熱血。
字字珠璣的臺詞、演技老到的戲骨,使得《大秦帝國》在2009年歲末正式奪回諜戰劇霸占已久的熒屏,讓歷史劇重新回到觀眾視線。事實上,網絡首播已讓這部劇集匯聚了大批粉絲,《大秦帝國》不僅在網上擁有幾十萬的下載點擊率,而且在百度、天涯等論壇上關于該劇的討論發帖量也有十幾萬條。
整部劇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其韻律獨特的語言。其實國內不少歷史劇也都專門設計了自己的語言風格,嚴肅如《三國演義》,輕松如《康熙微服私訪記》,但比較起來,未免一個過于艱澀,一個又太過賣弄。而《大秦帝國》則將那個時代的血性大義表現得淋漓盡致,將語言魅力發揮到極致。
一些簡潔有力的單字,如公子贏虔時常掛在嘴上的“鳥”,士子高論時得到眾人喝“彩”,玄奇說渠梁時的“粗”等都讓人耳目一新。秦孝公與商鞅之間“信君如信我,終我一生,絕不負君!”“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的肝膽相照和英雄主義氣勢如虹。而秦孝公病逝前登臨函谷關一段的內心獨白,以及秦孝公頒發的求賢令更是蕩氣回腸。
配合以或磅礴或純美的風光背景,這些華美至極的臺詞很難不被人牢記。
黃健中的古裝劇總是不乏秀麗風光。比如《笑傲江湖》里令狐沖和任盈盈一曲琴簫合奏,天地悠悠;比如《越王勾踐》中西施與范蠡山澗戲水,瀑聲陣陣;《大秦帝國》,更是集各式風光于大成,既有少梁之戰時長河落日、雁過長空的神圣與悲壯,亦有贏渠梁墨家論政時連綿巍峨的壯麗,更有商鞅與白雪執子之手時紅塵煙雨的柔媚。
這是《大秦帝國》的又一點睛之筆,不過也無形中成為《大秦帝國》的“硬傷”。以景取勝的黃健中雖不乏局部的巧思與聰慧,卻在整體上把握略弱,全劇情節稍嫌拖沓,時不時就出現一次的壯美山川不免讓人產生審美疲勞,且不少更是雷同景觀一再使用。
和場景重復利用一樣的還有那句耳熟能詳的“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雖然是氣勢恢宏的口號,但全劇出現次數太多,幾成爛俗橋段。另外在細節部分仍有瑕疵,贏虔斬斷的食指奇跡復原,已逝的太后眼皮仍然強勁跳動,商鞅忽長忽短的胡須,更有多次在不同國家及不同場合出現的超級龍套兄……
假如這些還不足以影響觀眾心中強大的帝國,那么,商鞅一場夢幻般的感情,則成為這部陽剛至極的劇集最大的敗筆。
高圓圓飾演的白雪幾乎就是個完人,集家世、才華、美貌、財富、忠貞于一體,至死追隨商鞅,然而這般完美的愛情并不符合《大秦帝國》渾身散發出的熱血氣息,總有刻意為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