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比相聲小品有趣,這是我的感覺,舉數例,以饗讀者。
1.在電臺辦節目時自我介紹:“我姓崔,叫崔永元,‘永’是‘永遠’的‘永’,‘元’是‘元帥’的‘元’”。這兩天收到聽眾來信,‘崔永帥收’,瞬間出一身冷汗,因為最初是想說,‘元’是‘元旦’的‘元’。”
2.一播音員念稿:“下面請聽《臘八舞曲》”,后經查實是《獵人舞曲》。
3.在家休息接一電話,自稱“雷姨”的老太太顫顫巍巍請我轉告母親明天下午開會。我轉告時,母親說:“真糊涂,是我剛才通知的她。”
4.父親生日,我買來一“壽”字大蛋糕,全家享用。為烘托氣氛,我提問:“誰知道‘壽’是什么意思?”快言快語的外甥搶先回答:“壽就是老也死不了。”
5.敬一丹的女兒王爾晴在班上組織辯論,題目是:“古代人聰明還是現代人聰明?”正方說:當然現代人聰明,古代人發射過衛星嗎?坐過汽車嗎?反方說:現代人聰明,你上禮拜五為什么沒完成數學作業?正方說:你還沒做值日呢!于是,后半場改為人身攻擊。
6.在自由市場買黃瓜,小販見到我高興地問:“你是《實話實說》的報幕員吧?”
7.數年前,朋友去廣西北海,司機問:“你們從哪兒來?”“北京。”司機又問:“北京離首都不遠吧?”朋友說:“挨著。”
8.新聞部主任時間組織開會,慷慨激昂地說:“我覺得干電視關鍵要把握住兩點,一是……”這時有人插話說:“說得好,就應該這樣,第二點呢?”時間怔了怔,思忖片刻:“你先記住第一點吧。”
綜上所述,證明一位學者說得確切:“生活中不乏可笑之事,關鍵我們是否長了一雙可笑的眼睛。”
(摘自《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