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精英》為香港TVB賺足了收視率,也讓觀眾對邊檢站的工作充滿了遐想,邊檢站的戰士是否就和電視里的主角一樣,每天都在演繹與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的驚險鏡頭?
說到普通民眾的期待和疑問鄧凱微微一笑。他是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邊防檢查站的黨委書記和政治委員,而海拉爾邊防檢查站是由國務院批準設在海拉爾航空口岸的國家出入境檢查機關,擔負著海拉爾國際航空口岸和中蒙額布都格季節性陸路口岸的邊防檢查任務。“我每天都做著相似的工作有驚險有忙碌,但絕對不是電視中演的那樣因為我們不是演員,我們是為國家守門的戰士。”鄧凱說。
壯士常懷報國心
2008年1月,時任內蒙古總隊政治部副主任的鄧凱接到組織上的調令,從呼和浩特調到呼倫貝爾市海拉爾邊檢站擔任黨委書記,政治委員。
對海拉爾邊檢站鄧凱并不陌生,它承擔著中國海拉爾——俄羅斯赤塔,中國海拉爾——蒙古國烏蘭巴托和中國額布都格——蒙古國白音呼碩的旅客,員工,公務人員及交通運輸工具的邊防檢查,監護,管理以及孔道口岸限定區域警戒等任務。
這個內蒙古自治區惟一一個既對俄又對蒙,既有航空口岸又有陸路口岸的邊檢窗口單位,任務繁重復雜,加上機關駐地位于呼倫貝爾市中心城區,官兵思想受外界燈紅酒綠影響較大,無論是部隊管理還是邊防檢查工作都有不小的壓力。
“剛接到調令時,我內心的波動還是很大的,到海拉爾邊檢站任職,既是組織對我的培養,也是總隊黨委對我的信任,對我個人而言也是提高工作能力的機會!”鄧凱說。的確,對一直在機關工作,沒有基層任職經歷的鄧凱來說,基層工作經歷可以極大地豐富軍旅閱歷,強化他的工作能力,為今后的各項工作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如何帶領這支部隊全面科學地發展,是否會辜負領導的期望,辜負基層官兵的信任,鄧凱還是有一絲擔心。
“妻子的工作很忙,獨生女兒剛剛步入青春期,這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沒有父親的陪伴是否顯得孤單,在呼和浩特的時候,自己就一心撲在工作上,根本稱不上是一個好丈夫,一個好父親。”如果自己再到海拉爾邊檢站任職,那么照顧家和孩子的重任就全部落在了妻子的身上。愛人似乎看出了鄧凱的顧慮,召開了“家庭會議”,“這個家有我,你什么都不用擔心!”妻子又對著一直不開心的女兒說:“孩子,你要知道,爸爸不僅僅是你的爸爸,還是名共和國的軍人,他是為國守門戍邊,我們應該支持他的決定!”
帶著領導的期望妻子的囑托女兒的期盼,鄧凱走進了海拉爾邊檢站。上任伊始,恰逢元旦春節兩大節日來臨新建辦公樓進入關鍵期,邊檢站黨委成員有四分之三是新調整的,鄧凱與站長也是新上任的,“一方面要保證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連續開展,要把人心攏住把隊伍帶好;另一反面要確保部隊安全穩定這條底線不失,順利歡度佳節”。
“我出生在內蒙古西部,剛開始對呼倫貝爾的寒冷氣候不是很適應,有時還比較想家,想孩子。但這些想法只是閃而過,既然組織把這支部隊交給我,對于我來說,就沒有困難可講,沒有折扣可打,只有一往無前,帶好隊伍。”鄧凱豪邁地說。
不拘一格用人才
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守好海拉爾這一扇門,鄧凱通過召開軍人大會,官兵座談,個人談心等形式了解工作情況和官兵思想狀況,凝聚警心。他主動走訪駐地黨委,政府,口岸辦,海關,檢驗檢疫局,民航等相關聯檢單位,與他們接洽建立聯系制度,親自慰問口岸線執勤官兵,解決了一些實際困難。
隨著對邊檢站任務的深入了解,鄧凱發現由于國際航班在幾年前曾停飛,那時候沒有業務,大家無事可做很多戰士從繁華都市來到偏僻小城,人心思走,部隊和隊伍建設起色都不大。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要想喚起士兵們的斗志,惟一的途徑就是選拔人才,因為人才建設是部隊打得贏,不變質的需要,是部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我認為人才是沒有固定標準的,是多維的,但又具有特殊性。就好比邊檢站,因為是邊防檢查工作,出入境旅客人員復雜,來自大約上百個國家和地區,所以文化素質要高,要有責任心。”鄧凱補充道,“只要你是能人,我就用!”
2008年底,單位編制微調,其中新成立一個副營職崗位指揮中心。誰來擔任主任?官兵們把目光聚集在鄧凱身上。他沒有考慮人情因素,更沒有論資排輩,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三名后備干部進行了考核。結果出人意料,年齡最小、資歷最淺的李光在這次考核中脫穎而出,坐上了代理主任的位置。”事實也證明,李光不負眾望,帶領指揮中心官兵學習研究新設備的使用與維護,做好部隊命令,指示的上傳下達,上報信息被總隊采用率高居同類單位榜首。“年底,這個年輕的主任被總隊評為優秀干部。”
來自興安盟農村的士官小馮,由于沒有“背景”,平時也不懂得和領導套近乎。已經到了三期士官面臨轉業回家。但小馮是一個有能力,有責任心,工作敬業的骨干,他本人也有著長期服役的強烈愿望。看著小馮落寞的神情,戰友們惋惜的目光,鄧凱感嘆:“絕不能讓這么優秀的土官就這么退役!我們的邊檢站還需要他!”于是鄧凱向上匯報情況,又直接與總隊首長詳細匯報了部隊的實際需要和小馮的實際工作表現,極力爭取了一個四期士官指標,小馮也幸運地成為邊檢站組建以來的第一個四期士官。
從李光,小馮的身上,從黨委書記鄧凱的身上,海拉爾邊檢站的官兵們看見了未來看見了希望。兩年來,海拉爾邊檢站的官兵們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在上級組織的檢查評比中取得了大大小小數十項榮譽,在干部任用立功受獎,士兵選改等等問題上,沒有一個人托門子找關系。大家都知道,想進步,在這里沒有捷徑可走,惟一的辦法就是努力實干。
官兵心中領頭雁
正是戰士們的工作熱情高漲,海拉爾邊檢站的工作一年一個臺階地前進,所有人都像鄧凱當初承諾的樣——沒有困難可講,沒有折扣可打,只有一往無前。
海拉爾邊檢站管轄的額布都格陸地口,距離總站機關200公里,基礎設施條件很差,自然條件惡劣,冬季口岸通道經常受暴風雪堵塞,雪災來得速度快,破壞性大。為了確保人員,車輛快速通關,邊檢官兵只有利用休息時司鏟除積雪,開通道路。
2009年3月12日,海拉爾邊檢站執勤官兵接到大慶石油公司次日9時將有31臺車輛出境的通知,恰逢西伯利亞寒流影響,口岸通道的路面一夜之間積雪達到70厘米,第二天凌晨五點,執勤哨兵向值班領導匯報了道路情況,為了不影響正常的通關,值班領導帶領全體官兵,冒著零下36度的嚴寒,迅速投入到清掃積雪的會戰中,最終任務得以順利完成,受到一致好評。
這樣的事情對于海拉爾邊檢站來說并不稀奇。2008年底,海拉爾邊檢站的官兵連續檢查300多臺車,2000多人順利通關后,戰士們終于能稍事休息。然而,凌晨一點他們又接到了大慶石油公司的緊急呼叫,該公司境外施工人員重病、遇險,需要連夜返回中國進行救治。于是邊檢官兵迅速與蒙方進行會晤,得到蒙方的理解與支持。也就是這一晚,連續三次四人通過“綠色通道”快速通關,及時挽救了同胞的生命。
感人的例子不勝枚舉,自開展提高邊檢服務水平活動以來,海拉爾邊檢站完善落實了24小時緊急求助熱線和綠色通道等便民舉措,為受困遇險車輛和人員排險解難。邊防官兵被出入境旅客稱為“遇險群眾的福星”。
一個擁有過硬作風的隊伍不能沒有一個好書記,一個好書記肯定缺不了很高的群眾威信。鄧凱政委在班子里的威信是靠一身正氣樹起來的,那種強烈的向心力也是這么產生的。
眾所周知退伍士兵的安置問題直是部隊的大難題,鄧凱十分重視。他針對退伍老兵的思想現狀,及時制訂出做好老兵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導的方案,組織專題教育,引導退伍老兵用樂觀的心態看社會,看就業前景,增強老兵心理承受能力。鄧凱還和黨委“一班人”為他們做了10件實事;整好一份檔案,填好一份鑒定,做好一件“嫁衣”,當一回“紅娘”,留下一份回憶組織一次體檢……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在官兵中引起較大反響,鄧凱被官兵們親切地稱為“知心政委”。
近兩年來,在“知心政委”的帶領下,海拉爾邊檢站的戰士們專心地守護著祖國的這一扇門,繼海拉爾至俄羅斯航線成功復航,又相繼成功開通了海拉爾直飛日本宮崎,大阪,直飛蒙古國烏蘭巴托等國際航線。邊檢站連續被總隊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安全無事故先進單位,綜合考評位于同類單位前茅。每當談起這些喜人的成績,官兵們都說:“群雁齊飛靠頭雁,咱們站之所以能取得這些驕人的成績,鄧凱政委得記頭功,他就是最好的守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