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張光北:不管是《芙蓉鎮》中的黎滿庚,《三國演義》中的呂布,還是《亮劍》中的楚云飛,這個米八四的“硬漢”讓這些角色停留在了觀眾的記憶深處。
制片人張光北:將《血玲瓏》、《汗血寶馬》、《青春之歌》這樣的影視劇精彩地呈現在了電視屏幕前,不久前,由他導演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在中俄兩國觀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不管是演,員制片還是導演,我做得都很快樂,因為這些事我喜歡,我愿意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所有的觀眾。”張光北笑著說。
“我是北京的第121個兵”
小時候的張光北就是一個明星,他會拉手風琴,有一副讓人羨慕的金嗓子,還是學校的文藝骨干。12歲時他加入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少年合唱團,從此父母和哥哥姐姐們就常常在收音機里收聽到“老五”(張光北在家排行老五)的歌聲。后來八一電影制片廠去學校挑選《閃閃的紅星》里扮演潘冬子的演員,張光北也是候選人之一。雖然最終沒演成,但他卻領唱了《紅星照我去戰斗》那首到今天依然是經典的紅色歌曲。
因為有一副好嗓子,少時的張光北無論走到哪兒都是焦點。1976年,正讀初三的張光北給當時的西德外交部長演出,歌一唱完,場下掌聲一片。正在外面招兵的一個海軍部隊首長也被他的歌聲吸引了,雖然年齡未到,首長卻要破格讓他入伍。在那個一人當兵,全家光榮的年代,張光北和他的家人自然萬分自豪。
“那年北京計劃招收120個兵,我卻是第121個?!睆埞獗奔拥攸c了一支煙,“記得那時候正在熱播唐國強主演的《南海風云》,當時哪知道唐國強是誰,以為他就是水兵,在我心里他就是一個英雄,所以有機會當海軍的時候,我真的特別激動。”
可電視屏幕里的水兵和現實是截然不同的,張光北很快發現當兵的艱難。在參加三個月的新兵入伍訓練時,除了吃得很糟糕之外,還要在寒冬臘月去野外臥倒射擊,每天反復地踢正步,站軍姿。年紀最小的張光北卻成了整個連隊的排頭兵,因為他的軍姿是最標準的。新兵連結束之后,又趕上青島引河,他們這批海軍新兵又被派去挖河。直到一年之后,張光北被分到了北海艦隊服役,才第一次和大海有了親密接觸,也真正開始了自己的海軍生涯。
在艇上,為了豐富戰友們的業余生活,張光北教戰友們唱歌,讓這個在文藝上一向落后的連隊居然在半年后就可以去青島廣播電臺錄歌,并在全軍匯演上屢獲佳績。當然,作為軍人最重要的還是刻苦的訓練。1978年北海艦隊參加中越自衛反擊戰,“雖然沒有真刀實槍地戰斗,但所有的裝備都出動了,那時候我和所有熱血沸騰的戰友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是戰士,說起艇上的生活,張光北記憶猶新。”
正是因為有了這五年的海軍經歷,讓張光北在未來的演藝生涯中,把一個個戰斗英雄演繹得活靈活現。對張光北來說,他不是在演軍人,他就是名共和國的軍人。
“謝晉是我一輩子的恩師”
1980年,張光北退伍后回到北京愛好文藝的他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被順利錄取。在這個被譽為明星搖籃的學校,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伯樂。
謝晉導演1983年拍攝《高山下的花環》時,演員叢珊力薦還在讀大三的張光北,可是因為角色的年齡定位,謝導認為張光北不合適,這件事在很多人看來就此作罷,無非是張光北和幸運女神擦肩而過。但是讓人意料不到的是,當謝晉第二年拍《美蓉鎮》的時候,又去中戲找演員,并且一眼就相中了籃球場上的張光北,這也就促成了張光北與黎滿庚的親密接觸。對于自己的“處女作”,張光北做了詳盡的功課,在謝晉導演的指導下,成功地刻畫出一個膽小懦弱,委曲求全的黎滿庚。雖然出場不多,但在明星云集的影片中卻顯得引人注目,光輝耀眼。
謝晉是我一輩子的恩師。在中國的電影界他絕對算得上是一位大師。雖然在拍攝過程中很嚴厲,但他會教你很多關于藝術創作的知識。作為一個年輕演員,你就減少了在黑暗中徘徊的過程,為成功奠定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芙蓉鎮》剛剛關機,于彥夫導演的《陸軍見習官》就讓他去試戲,看著張光北標準的軍姿和正步,于彥夫導演當即拍板——更換主演。那一刻,年輕的張光北心里偷著樂。同年他又接拍了孫占林導演的《兩宮皇太后》,飾演了歷史上頗具爭議的恭親王奕,結果好評如潮。人生的前三部戲都是和著名導演合作,讓張光北在演技和人物塑造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從1986年到現在,張光北已經記不清自己拍了多少片子,飾演了多少人物,但是在這些年所演繹的角色中,張光北自己最喜歡的就是《亮劍》中的楚云飛。
2005年,當《亮劍》的導演,制片找到張光北,希望他來演這部戲的時候,他正忙于制作《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他覺得這部片子和原來同類型的電視劇差不多,本來不太想演。他隨手翻了翻劇本,誰知竟特別感興趣,結果一晚上就把整個劇本給看完了。讀完劇本之后的張光北特別激動,他當即決定不管多忙,都要把時間錯開去演。
“看完劇本,我就很喜歡楚云飛,這個人物和以往影片中的國民黨軍人是完全不一樣的,甚至是顛覆性的。他是個學者型的軍人,演戲之前,我查過很多史料,知道黃埔軍校真有這樣的人,所以就想把濃縮在楚云飛身上的精神挖出來。這種精神可能來自很多人的身上,有些散,但聚集在一點就會很有爆破力。”張光北興致勃勃地說。
“有一句臺詞是:‘當兵的要有骨氣,我最恨那些當俘虜的人’,在說這句臺詞的時候,我真是激動萬分。楚云飛說一個當兵的要有骨氣,其實是說一個民族要有骨氣。這種民族精神和亮劍精神是一致的。“張光北說,”楚云飛是一個爺們兒,他是一個有智慧的人。最后他的失敗不是他不明白,而是他太明白了。對上明白,對下明白對自己明白,這太不容易了。我們一輩子往往活的都不明白,而楚云飛卻是一個特明白的人。
不久前,張光北去了趟臺灣,島內一些仍然健在的黃埔老人聽說后,自發為他專門組織了一個酒會。老人們都很感動地拉著他的手說,他們都愛看《亮劍》,因為他們年輕的時候都曾有過“楚云飛”那樣的經歷和情懷。
“導演就是把不可能變可能”
和楚云飛一樣,張光北也是一個特明白的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今天的張光北,除了是一個影視明星還有一個新的身份,北廣移動傳媒副總經理,還要管理公司,看劇本,選演員,做導演,當制片,所有的事情都要統籌安排,勞心勞力。
問起自己生活中扮演的多重角色,最喜歡的是什么?“我都喜歡,要說最喜歡的還是演員。因為做演員比較單純,自己給自己塑造一個角色不承擔風險。但是當我們今天的電影電視作品成為商品走向市場的時候,一個演員真的要為投資方去考慮,要對投資方負責,對自己負責,對觀眾負責?!睆埞獗闭f,“一個老板,一個監制,一個制片人要考慮的就更多。大家都說,寧可演十部戲,也不做一部戲的制片人和監制,因為太累,而且風險太大、責任太大。所以一個演員演戲,成功之后要知道有多少人在為這個成功而努力。只不過演員走在了前面,演員是踩在別人肩膀上獲得成功的。一個演員可以決定一部戲的好和壞,但沒有能力決定一部戲是否成功?!?/p>
說起肩上的責任,張光北雖然有些沉重,但是一直自信地點頭,似乎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對于工作中的困難,張光北堅定地說:“我很喜歡《亮劍》里一句臺詞: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么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管從事什么職業,一定不要畏懼困難要敢于亮劍,因為‘亮劍’才是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