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肥料市場,可以用“云詭波譎”來形容,很多肥料企業被滔天巨浪打得頭暈目眩,迷失了方向。年輕的山東歐化依托科技創新,在競爭激烈的肥料行業內立穩了腳,開始展現出自己的特色,發出了自己的聲音,讓歐化的大旗在齊魯大地獵獵飄揚。
山東歐化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定位于化肥生產、貿易、研發和農業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化肥企業。經過4年的滾動發展,公司現有員工800余人,具備了氨化造粒、高塔造粒和硫脲噴漿造粒三種生產工藝流水線,年總生產能力50萬噸。歐化用不斷進取的步伐闡釋著這個創新型肥料企業的經營理念,用與時俱進的服務詮釋著“潤澤三農”的真諦。從成立之初的艱難險阻到目前的碩果累累,歐化化工一直將科技創新作為第一生產力,以創新謀發展。
科技創新
提升核心競爭力

企業要發展,就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才能夠保證產品的特點和優勢。因此歐化化工從創立伊始就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4年多來不斷與國內科研組織和院校進行交流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5年8月,公司與中國化工學會化肥專業委員會簽約,長期聘用化工學會化肥專家為山東歐化化工有限公司技術顧問,現場指導公司的化肥生產與技術研發。
2006年2月,公司與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簽約,聘請,作物營養專家為山東歐化化工有限公司管理顧問及農化服務顧問,定期指導公司的管理及農化服務工作。
2007年2月,在上海化工設計院的支持下,在山東歐化化工有限公司原有氨化生產線基礎上,改進了工藝,試產有機無機氨化造粒復合肥產品。
2007年4月份,高塔生產線動工投建,于2008年3月份投產;
2008年3月份,山東歐化化工有限公司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技術推廣單位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以國家“十五”攻關項目;
…………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看一個企業能不能長遠和健康發展,關鍵是看他有沒有科技創新的核心競爭能力。如果不能堅持科技創新,即使有一時的效益,有較大的規模,甚至是高速的增長,企業也不可能持續發展和生存。因此,科技創新不僅是企業長遠健康發展的需要,更是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企業要想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實施科技創新戰略,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實現企業發展的新跨越。
選準方向
創新才有生命力
在創新項目的調研中,歐化化工一直把握住兩個重點:一是滿足市場需求,為農民創造效益;二是順應時代發展,為社會創造效益。
肥料業面臨這樣一個現狀:長期大量使用無機肥料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不足,肥料養分利用率降低,農產品品質下降。為了確保產量,農民施肥量逐年增加,致使農民的投入產出比逐年下降。雖然國家已經啟動了推廣使用有機肥的工作,但是多年來形成的“重無機、輕有機”的習慣,造成了有機肥料的生產和推廣遠遠滯后的現狀。有機肥的生產仍然停留在簡單的低養分復混生產,甚至是雞糞烘干就叫有機肥的程度。有機肥料魚龍混雜,普遍存在著無害化處理不完全,導致土壤污染;生產工藝落后,難以解決水分過大,易結塊、強度低、易粉化,不便于儲存運輸和大面積機械施肥的缺陷。
基于這種現狀,歐化確定了有機無機復合肥生產項目,使有機無機肥料在更科學的生產工藝條件下,產生化合和螯合的反應,不僅突破了普通復混型有機無機肥料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且將有機無機優勢相互促進有了新的提高。舉個直觀的例子:冬季的蔬菜大棚追肥,農民都有這個常識,普通肥料含氮量大于25% ,就會出現因氨氮揮發而熏棚的現象。菜農為了保證產量,只能用進口螯合肥或激素類調節劑,不是增加了投入就是降低的蔬菜品質。
歐化化工有機無機復合肥在生產工藝中有螯合過程,氮含量即使達到30%也不會造成熏棚,既降低了農民投入,又提高了蔬菜品質和銷售價格,從而提高了農民收入。現在歐化在壽光等地的大棚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使用。
讓科研成果落地是
發展方向
與中科院“化肥養分固定化技術”的合作,是由于這項技術能夠有效地控制肥料養分揮發與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農民投入產出比,同時又減少面源污染,減少資源浪費。這點在各項試驗中已經有了明確的對比數據。因而從技術演變成為產品,可以解決農民用肥和控制面源污染的矛盾,既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效益又兼顧了保護環境的社會效益,是非常有潛力的新型肥料,也給今后的肥料業帶來了新的思路。
山東歐化化工有限公司雖然是一個年輕的企業,在技術創新的路上,一直有不懈的追求。歐化人深信:技術創新是發展的永恒動力。作為一個肥料企業,時刻保持著同科研院所專家們的密切交流與合作,為了肥料生產工藝和技術的提高,為了引導農民科學用肥,為了給農民更多更好的肥料產品,為了中國農業的發展,貢獻出他們的力量。
昭昭日月,醇醇芳華,豪情似火,壯志彌堅。“歐化”人以滋養大地的壯志,以俯身為農的情懷,秉承“樹著名品牌、創百年歐化”的遠大目標,攜手四海賓朋,共圖宏偉大業,歐化正以更加創新和開放的姿態,以強大的生機活力和嶄新的品質形象穩步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