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于湖南省教育廳課題: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的實現途徑與對策研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實現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的對策,設計了我國電子商務配送模式,提出了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的實現途徑。
[關鍵詞] 電子商務 物流 物流配送
一、實現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應遵循的原則:
1.在政府宏觀指導下統一規劃,穩步發展,分類指導,分步實施。中央主管部門負責跨省一級物流配送中心的規劃建設。各級地方政府負責其他各級配送中心的規劃建設。
2.適應國情,注重規模效益,可以先在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城市建立示范點,逐步向中西部推開,優化流通結構,實現物流合理化與規模化,最終形成一個遍布全國的物流配送網絡。3、充分利用現有基礎,避免重復建設,利用現有儲運、批發企業的場地、設施,進行改造、擴建,按現代企業制度來組建各級物流配送中心。
二、實現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對策分析
1.選擇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物流配送模式,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集約型物流配送模式。二是虛擬物流企業配送模式。三是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在上述三種配送模式的基礎上,本文提出第四種物流配送模式,其方案構想如下:首先在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北京設立一個一級物流配送中心。該中心裝備一臺大型計算機主機,建立一個全國性的信息廣域網,負責處理來自全國各地的物流配送信息,并向全國所有物流企業和非物流企業以及所有物流配送服務需求者發布信息。此外,還要協調其下一級配送中心的配送業務。其次在各省會城市或中央直屬城市建立二級配送中心,各中心也安裝一臺計算機主機,與一級物流配送中心相連接,接受來自上級的委托任務,并負責加工處理和發布本區域內的配送信息,并在實體配送企業之間調節業務余缺。再次在各地方城市行政中心所在地設立三級物流配送中心,與二級配送中心相連接,完成來自上級的委托任務,并負責收集、加工、處理、發布區域內的配送信息和調節配送業務余缺。最后,在各大城市、縣、鄉按人口分布分別建立配送點,與相應區域配送中心相連接,完成來自上級的委托任務,并負責端對端的配送服務。各級物流配送中心都建立數據庫,存放所轄范圍內所有配送企業的全部信息。通過在全國設立三級物流配送中心,就可以掌握全國所有實體物流企業,物流配送網絡見圖1。在這種物流配送模式下,假設有一位物流服務需求者,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的情況下,不知道把配送服務委托給哪家配送公司,才能為自己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優質量的配送服務時,他就會與同一級或上一級的物流配送中心取得聯系。配送中心根據需求者提出的要求(包括商品信息如貨源、質量、新鮮度、時間性、配送質量等)在數據庫中尋找能滿足需求方要求的最佳配送代理方,當物流配送中心在自己的數據庫中找不到最優代理商時,就會與上一級或下一級的虛擬配送中心取得聯系,由它們去尋找最優秀代理商。
2.制定一套適合電子商務發展的完整的、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要制定一套適合電子商務發展的完整的、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必須做好一系列工作。首先,要合理定位銷售區域。在電子商務發展的初級階段,電子商務的銷售區域很難覆蓋因特網所及的全部地區。所以,電子商務經營者應根據消費者的收入、需求偏好、地理分布等條件的不同,合理定位銷售區域,對不同的銷售區域可采取差別性的物流服務政策。其次,要認真篩選銷售品種。銷售商所經營的商品品種越多,進貨渠道及銷售渠道越復雜,商品種類越多,數量越小,組織物流的難度就越大,成本也就越高。為了將某一商品的銷售批量累積得足夠大,從而減少物流環節的成本和費用,銷售商就必須認真篩選商品品種,確定最適合自己銷售的商品。再次,要精心策劃配送方案。配送方案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須由專業人員精心策劃。最后,要不斷降低物流成本,合理控制庫存。降低物流成本,關鍵在于電子商務經營者必須不斷擴大銷售區域內消費群體的基數,以確保一定的物流規模。電子商務經營者比有店鋪銷售商更難預測商品的銷售量,會遇到更為復雜的庫存控制問題。因此應采用較為規范的庫存控制技術,對實時數據、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參照模型對未來需求進行長期預測或短期預測,從而合理確定庫存。
三、我國電子商務模式下物流配送的實現途徑
1.加強政府的宏觀指導職能。積極發揮政府對物流發展的促進作用,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對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系統的建設進行支持和幫助。首先,建立統一管理全國物流的機構或權威性的組織協調機構,由其承擔組織協調職能。其次,政府要制定規范的物流產業發展政策,確立物流業發展總目標,以政府為主導并引導企業共同加大對物流業的投資力度,統一進行物流發展規劃,重點建設和科學分布物流基礎設施,以改變當前物流業不合理的布局狀態,并以此為基礎,建立起我國物流實體網絡,為物流產業整體發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最后,政府要在高速公路和鐵路、航空、水運、信息網絡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以保證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暢,形成覆蓋全社會的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為發展電子商務網絡配送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2.制定物流行業標準。電子商務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打破國界,那么物流業也必然跨越國界發展,建立適應國際化發展的物流標準化體系隨著電子商務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國際化物流是物流業發展的方向。要發展國際化物流必須實現國內物流與國際物流標準的接軌,包括物流術語標準化、物流條碼標準化和物流設備標準化。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及行業組織要加強對物流標準化工作的重視。一方面要在計量標準、技術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物流作業和服務標準等方面做好基礎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標準化工作的協調和組織工作,對國家已頒布的各種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深入研究,及時淘汰一批落后的標準,增加通用性較強的物流設施和裝備的標準制定。
3.培養高素質的物流經營管理人才。首先,應由政府教育管理部門牽頭行動,著手建立包括高校學歷教育、物流職業教育、企業崗位教育、社會培訓機構繼續教育互相結合、多種層次、互為補充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啟動我國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其次,加快我國高校的物流教育工程。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門,應當積極鼓勵各高校結合本身的特點探索物流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學生的培養問題,以各種形式推動我國的物流學歷教育,擴大物流管理專業的教育規模。最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是培養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方式,如開辦物流職業技術學校或者培訓班。通過大學教育,能為物流業培養既懂IT技術又懂電子商務同時又懂現代物流的有創新思想的復合型人才。通過職業教育和培訓體制,能為物流業培養操作嫻熟的一線工人。
4.加強物流配送體系的硬件、軟件建設。建立現代化的物流配送體系,應從硬件、軟件兩方面著手,首先做到物流企業配送手段機械化、自動化和現代化。目前,貨架、叉車式的設備和人工分揀的工作方式已不能滿足完善的電子商務的需求。本文認為我國物流企業今后可采取以下措施:貨物的包裝實現標準化、通用化、機械化、集裝化、大型化,包裝容器依據統一的模數制成,同時與倉庫設施、運輸設施的模數統一起來;貨物的分揀、裝卸、搬運過程實現機械化、自動化;采用條碼技術以實現信息錄入的自動化;建立高度自動化的高層立體倉庫等。其次做到物流配送管理現代化、規范化、制度化。電子商務模式下的物流要求采用現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技術和管理手段,改革和優化物流企業現有組織結構,把顧客服務作為一種經營理念,實行過程管理,從重視利潤管理轉向利潤率管理,依據實際需要重組企業業務流程,拓展業務范圍,實現物流全程的一體化服務等。制定科學、規范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體制,從而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服務水平以及物流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術水平。最后做到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配送信息化具體表現在:物流信息收集的數據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
參考文獻:
[1]何世明 孫建軍: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初探[J].科學管理研究,2001,(3):45~46
[2]劉 靚:基于現代物流的電子商務[J].計算機世界,2004
[3]杜紅權 郭耀斌:如何建立電子商務物流體系[J].商業時代,2004,(15):41~42
[4]楊 靜 符少玲: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配送模式[J].經濟論壇,2005,(9):71~72
[5]鮑吉龍等編:物流信息技術.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6:13~18
[6]朱隆亮等編:物流運輸組織管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2:133~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