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三鹿奶粉事件”精辟透徹地詮釋了“做企業就是做良心”之真諦。良心是企業搞好經營管理最基本的道德價值理念。企業堅守良心,具有雙重的價值和意義,它既能造福消費者又會推動企業自身的發展。企業堅守良心,主要是依靠企業嚴格的自律來實現的。如果每個企業都能堅守良心,我國的食品安全生態環境將會從根本上得到改善。
[關鍵詞] 良心 食品安全 企業 嚴格自律
反思“三鹿奶粉事件”,使我想起了一句著名的廣告詞,現略加改動,變成:做企業就是做良心。我認為,它真實準確地道出了食品安全問題的真諦,精辟透徹地告訴了人們一個再樸素不過的真理:保證食品安全,企業必須堅守良心決不動搖。
一、良心是企業經營管理最基本的道德價值理念
所謂良心,古人也叫“良知”,即美好、善良之心也。它通常是指人們內心對善惡是非的一種正確理解和把握,是人之為人所應具有的一種良好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人有良心,往往是通過善行、義舉、做好事等善的行為方式來表現的。譬如,平時人們說某某人有良心,既是指該人有善心,亦是指該人做了善事、實施了善的行為。
而企業之良心,當屬企業倫理或商德之范疇,其如同做人要有良心一樣,是指做企業所應具有的“為善之心”和“仁愛之心”,即做企業應有“道”有德有信用,企業應承擔自己所應承擔的社會義務和社會責任。正如古人所言:“君子好財,取之有道”。如同做人要德才兼備一樣,做企業既要有會賺錢的本領,又要有良心有商德,二者缺一不可。在企業內部,良心準則一經確立,其就猶如“指揮官”一樣,導引著企業“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亦像“檢察官”一樣,審視和評判著企業“哪些行為做的對那些做錯了”。這也就是說,良心準則規定和要求企業應以“善”而不是“惡”來調整規范自己的經營動機和行為;在經營中,企業惟一可選擇的商業倫理價值模式,只能是“利他”“利己”,而不能是“害他”“利己”;在企業盈利與消費者的生命和健康的價值關系中,對于消費者的生命權和健康權,企業只能尊重、保護而決不允許漠視、傷害,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來換取企業自身的利益。譬如,“一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和賺昧心錢、“病弱中國人”,就是企業擁有良心和良心缺失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
所謂堅守,乃是企業對擁有良心所持有的堅貞不渝這樣一種執著的狀態。始終如一地堅持消費者的生命和健康至高無上,視產品質量為企業的生命線,是企業堅守良心的集中表現,也是企業走向成功,做大做強所必須遵循的第一要義和重要的倫理保障。可見,擁有和堅守良心,理當成為企業經營管理最基本的道德價值理念。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曰:“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的星空與我內心的道德準則。”康德之言,擲地有聲,道出了良心,即內心的道德準則也,其應如茫茫宇宙一樣,令人敬畏。而企業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就在于企業用自己所生產或提供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服務并造福于社會,因此,敬畏良心、確保產品的安全健康合格,本是企業固有的本色和使命。
敬畏之,則擁有之,堅守之,它們彼此內在相統一。
二、企業堅守良心具有雙重的價值和意義
企業以良心為理念,其價值和意義是雙重的。它既能造福和發展消費者的生命和健康,又會推動企業自身生命的延續和發展。這就如美國默克公司總裁喬治·默克所言:“藥是為患者生產的,藥是為人服務的,不是為利潤。但做好了,利潤總是如期而來。”嚴格監控產品質量,向市場提供安全健康合格的產品,這既是企業堅守良心、創造價值的良性經營行為,亦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道德底線和持續生存發展的社會基礎。確保不觸及該底線,是實現企業和消費者互利雙贏最基本的前提。否則,就如美國學者P·普拉利在《商業倫理》一書所言:“在商業活動中,經濟人不斷地用一種傷害交換伙伴利益的方式,追求利潤,結果只能導致交換伙伴的離你而去。”這樣的企業遲早要退出市場,被市場凈化掉。這是市場經濟的鐵律,也是企業良心缺失必須付出的代價。
因此,良心之于企業,并非如有些人所說,良心是不值錢、可有可無的東西;恰恰相反,良心是企業的軟實力,是能使企業的身價值千金、值萬金而應倍加珍惜和疼愛的護身法寶。正可謂:厚德方能載物,德不厚,又何以載物!
三、堅守良心主要依靠企業嚴格的自律來實現
良心作為道德范疇的行為準則,一般是靠自律和他律來維持的。所謂自律,即是主體以良心為“標桿”,依靠自我來評判和約束自我。他律則是用外力來使企業堅守良心。企業堅守良心,主要是依靠企業嚴格的自律來實現的。如果每個企業都能嚴格自律,堅守良心,那么,高懸于企業頭頂的他律之劍則只會懸而不落;只有當自律不起作用或曰企業的良心防線失守時,他律才會劍出鞘,“亮劍”之。
那么,企業應該怎樣嚴格自律呢?一是要在企業內部,牢固確立良心理念,在經營管理活動中,“死守”良心之道德底線,決不能見利忘義,有一絲一毫的松動。二是要牢固確立“問題原料”“零進廠”和“問題產品”“零出廠”的管理控制目標,構建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體系,不斷強化企業內部各個環節的自我控制約束機制,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嚴把產品質量關、嚴堵漏洞,切實阻斷有毒有害的原料和產品進出企業的各種通道,以從源頭上構筑起堅固牢靠的“防火墻”。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履行好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神圣職責,保證消費者能可持續地“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故企業能堅守良心,則消費者就會吃著放心、喝著放心、用著放心,企業則會有信譽、有市場、有發展。
試想,如果每個企業都能嚴格自律,堅守良心,那么,我國的食品安全生態環境將會從根本上得到改善。而這正是廣大消費者所翹首企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