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進入新世紀以來,產業間的融合在不斷發展之中,這種現象也存在于旅游產業。因而本文從產業融合的涵義出發,探討了旅游產業融合的范圍和方式。最后以旅行社業為例,分析了在信息與旅游產業融合的背景下旅行社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 旅游產業 產業融合 旅行社
一、產業融合的涵義
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于產業融合的定義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表述,比較有代表性的有:
日本經濟學家植草益認為:產業融合是通過技術革新和放寬限制來降低行業間的壁壘,加強各行業企業間的競爭合作關系。
美國學者格里斯坦和卡恩納從電信、廣播電視和出版三大產業融合出發將其定義為:產業融合是指為了適應產業增長而發生的產業邊界收縮或消失的一種經濟現象。
我國學者詹浩勇將其定義為:產業融合是指從經濟和技術的有機聯系出發,通過技術革新特別是互聯網發展為主導的,建立在數字融合基礎上的各產業間的壁壘逐漸降低,而競爭合作關系不斷加強的一種優化過程。
何立勝認為:從廣義角度講,產業融合就是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不同行業通過相互交叉、相互滲透,逐漸融為一體,形成新產業屬性或新型產業形態的動態發展過程。
對于產業融合涵義的多種不同的闡述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以信息、數字和互聯網技術發展為前提,強調高新科技對傳統產業的滲透作用,從而導致了產業之間的融合現象;另一類是根據全球經濟的發展情況表述了不同產業融合這一趨勢,進而對其進行界定。
二、旅游產業融合的范圍
伴隨著傳統產業發展的融合化現象,作為第三產的旅游業也出現了與其他產業融合的現象。阿方索和塞爾瓦托認為“技術融合并不意味著產業融合,產業融合應以市場為導向,一般要經過技術融合、產品融合與業務融合、市場融合三個階段”,筆者認為這一種觀點雖然不適用于所有產業融合的現象,因為有些產業經過技術融合后并沒有接下去進行產品與業務融合,而是利用新技術創造出了新產品、新業務,進而開拓出新的市場,但是對于旅游產業融合來說,這一論斷是適用的。其原因在于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進行技術融合后所生產的仍然是旅游產品,只是這一類融合后的產品與舊有的產品相比要么是生產流程不同,如網上旅游產品;要么是內涵不同,如農業旅游、工業旅游等。
周振華在討論電信、廣播電視和出版等部門的融合時,認為在這三個產業原先的產業構架中存在明顯的邊界特征,即技術邊界、業務邊界、市場邊界和運作邊界。在產業邊界問題上,旅游業與其他產業也存在著明顯的分立,擁有特定的服務技術、運作方式、行為準則與規范、競爭關系等。因而旅游產業發展的融合化既可以包含技術、產品、市場的融合,也可以是原有運作邊界、產業政策等的融合。
三、旅游產業融合的方式
1.交叉融合
交叉融合主要是指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界限被打破,形成具有新的內涵的產品,比如農業旅游、工業旅游。
以農業旅游為例。農業旅游實現了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之間的融合,陳琳認為農業旅游是農業和旅游業相融合的一種交叉型農業,是以農村景觀和農業活動等為吸引物,滿足旅游者觀光、休閑、求知等需要的旅游。這種融合對旅游業來說增加旅游吸引物,將農業勞動作為旅游者的體驗方式;對于農業來說,實際上是對于農業經營運作方式的改變,即不再是僅依靠出售傳統的農業勞動產品獲得收益,而是將農業勞動過程也作為獲利的一部分,擴大了農業(農民)收入。
2.滲透融合
滲透融合主要是指高新技術向旅游業的滲透,從而改變了旅游業的經營模式,較具代表性的就是互聯網與旅游業的融合。傳統的經營模式是旅游者從旅行社購買旅游產品,旅行社向飯店、景點、車船公司等分別訂購單項旅游產品,而現在旅游者可以從網上直接定購,攜程網、億龍網等就是其中的典范。
在這類旅游服務網站中,旅游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旅游愛好自由選擇搭配酒店和航班。攜程模式對傳統的旅行社業具有很大的挑戰性,特別是在中國散客游占有較大比例的條件下。
四、 信息與旅游產業融合形勢下旅行社的發展
1.旅行社的散客旅游經營現狀
這里所指的散客是針對于組團社安排的帶有全陪的旅游團。一部分游客出行的時間不能夠與旅行社安排相適合,但又希望享受旅行社的服務,因而形成旅行社的散客,這類散客在小型旅行社的經營過程中已占有較大的比例。現在的旅行社在安排散客出行一般都是將散客發給地接社,由地接社拼團,即將可能來自全國各地的散客旅游者在目的地組成一個旅游團。這樣就有可能造成游客付費不同卻享受同樣質量的服務,并且還有一些大型社在較小的旅游目的地的地接社也是小型社,在沒有全陪的情況下,雖然大型社安排有回訪,服務質量仍舊難以保證,從而損壞了品牌聲譽。而且僅憑現行的傳真預定也難以落實不同游客的特殊要求,甚至在人工操作的過程當中造成遺漏,導致游客的不滿。
在信息與旅游產業融合的條件下,類似散客出行的問題將能夠利用網絡系統得到解決,并且吸引自助游游客加入到這種方式中來,擴大經營業績,
2.旅行社預訂系統
現在大部分網上預訂系統都是針對游客的,并且為了方便起見更多是預定酒店和機票,旅行社之間如果能夠建立預訂系統,將個有利于網上虛擬旅行社的形成。
應用在組團社與地接社之間預訂系統,通過網絡系統安排詳細的接待流程,甚至可以使兩社相互了解導游、司機、車輛的安排情況。通過不同地區的旅行社在網絡上的合作,形成具有組合旅游品牌的接待體系,再與攜程、E龍一類的旅游者網上預訂系統合作,而非現在的個別合作,實現網上游客預訂系統地全方位及時反饋,實現真正的旅游個性化,保證無憂旅程,同時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現在旅游行業的無序價格競爭。
3.旅行社傳統角色的轉變
目前游客通過網上預定系統安排自助旅游逐漸形成風尚,這是在旅游消費逐步成熟、大眾化旅游展開后出現的潮流。在此潮流中,旅行社是否會被被經營此類業務的網站取代,是一個存在已久的問題。在此潮流中旅行社不應當悲觀,而是改變經營策略,從原先的組團接團中獲利向旅游者咨詢方向轉化。
首先,由于旅游行業信息不對稱,旅游消費者僅僅根據網上獲得的分散信息,難以組裝成理想的旅游線路,單獨購票和訂房也拿不到十分優惠的價格,這必然影響旅游消費者對旅游的整體感受。而旅行社可以發揮自己的批量采購優勢和信息優勢,根據自助旅游消費者的愿望,幫助其組裝單項旅游產品。第二,目前國內許多旅游網站經營的項目雷同,所涉及的大部分是簡單的企業介紹,國內主要的旅游線路推薦、旅游信息、景點介紹、旅游預定、旅游常識、游記作品等方面,缺乏細化幫助的信息。第三,旅行社提供咨詢服務的過程也就是產品推銷的過程,并且在產業融合的今天,這種咨詢服務不應當局限于傳統的旅游門市部形式,應當走到網上來,這也是虛擬旅行社一種趨勢。
五、結語
在產業融合化發展的背景之下,旅游行業也應當利用這種產業間的發展趨勢增強自身競爭能力。本文對旅游產業融合做了初步研究,分析了旅游產業融合的范圍和方式,針對旅行社業提出了相關發展建議,隨著研究的深入,希望能夠對這個旅游行業做出更全面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陳 琳:從產業融合的角度探討農業旅游的發展[J].黑河學刊,2006(2)
[2]吳 穎 劉志迎 豐志培:產業融合問題的理論研究動態[J].產業經濟研究,2004(4)
[3]郁明華 陳 抗:國外產業融合理論研究的新進展[J].現代管理科學,2006(2)
[4]植草益:信息通訊業的產業融合[J].中國工業經濟,2001(2)
[5]周振華:信息化與產業融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