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擁有“日立”姓氏,但HDS(Hitachi Data Systems,日立數據)正在增加自身的美國味道,甚至中國味道,成為一家全球化的高端存儲公司。
小雨微濕的初秋天氣里,日立數據系統公司CEO JackDomme站在北京萬達索菲特酒店26層的落地窗邊俯視長安街。這是Jack Domme第二次來到中國,但以cEO的身份還是頭一回——今年3月,進入公司僅五年的他代替在日立服務29年的Minoru Kosuge(小營稔),成為HDS新一任CEO。
日本姓氏 美國面孔
在參加日立數據的中國用戶大會之前,許多人都以為會見到禮貌的鞠躬,但主席臺上幾乎清一色的美國面孔讓人幾乎忘掉了其“Hitachi”的姓氏。
“HDs是日立的子公司,但從誕生起總部就設在美國。HDs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與整個日立公司是一致的,但與此同時,作為一家世界級公司我們具有一些世界級公司的普遍價值觀:比如尊重、誠實、正直。”Jack Domme這樣解釋HDs為何是日立系龐大帝國中最沒有“日系”味道的全資子公司。
一個長期客戶曾將HDs比作一個在美國出生的日本孩子——身上既具有禮貌、尊重以及關心質量細節的傳統日本思想,同時具有美國公司的管理文化和管理風格。
Jack Domme被任命為CEO伊始,就有分析師認為這一舉動表明了HDs希望借助一個來自美國或者歐洲的公司領導者加強在美國和歐洲的業務,因為那畢竟是HDs的主要戰場。如今在經濟衰退的大潮下,HDs將眼光轉向包含中國在內的“金磚四國”,看做其歐美市場之外的主要發動機。“我們非常看重中國市場,關注這一世界上最高增長的地區,這里需要規模巨大的新型架構來實現數據管理。”
相比高端存儲市場的另外兩個老對手EMC和IBM,HDS的風格一直是謹慎和低調的。“在高端市場,很多市場營銷工作以及信息傳遞靠的是客戶口碑,HDS能夠贏得沃爾瑪、德意志銀行、富國銀行這樣級別的客戶,并不在于許諾自身的技術有多好。這些企業客戶會詳細的、細節化的去比較HDS、EMC和IBM的技術和解決方案,最后才做出決定。”
當然,在某些方面,HDS也會充分融入日立龐大的工業自動化家族中。近日正式開放的日立設在日本橫濱第三數據中心,號稱至今為止是業內最為“綠色”的數據中心。這座占地面積一萬平方米、充分展示日立集團全方位“綠色實力”的數據中心綜合利用了日立信息與技術系統集團(Hitachi Information&Technology Systems Group,ITSG)公司旗下子公司的諸多創新產品,其中就包括HDs的存儲虛擬化和動態預配置等最新存儲技術,以及基于最高能效比的服務器、網絡、電力、空調、承重、RFID等產品與方案。完善的體系結構設計有效降低IT管理成本,并將該數據中心的碳排放量減少20%,使能源使用效率(PUE)達到突破性的1.6。
這座新數據中心是日立繼“IT節能計劃”和“生態友好型數據中心項目”之后推進的又一綠色項目。這些項目的總體目標是在2012年前減少3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并把數據中心能耗降低50%。
存儲也有經濟學
去年開始的全球經濟持續動蕩,賦予了本屆日立數據系統中國用戶大會更多特殊的意義。過去,許多公司僅僅簡單地采用擴展存儲硬件來滿足數據量增加的需求。每當部署一個新應用程序或者業務量增加時,通常的解決方案就是購買一臺新服務器或者添加更多存儲空間——由于硬盤價格的急速下降,CIO們就更容易作出這樣的決定。
然而,這給許多企業留下了不僅難于管理,更是花費巨大的存儲基礎設施。調查顯示,這些規模宏大的基礎設施由于是由多個供應商的各種未集成存儲資源組成——其利用率往往只有20%~30%。
IDc存儲經濟學白皮書指出,每次額外購買存儲陣列都會帶來各種繁瑣的業務費用,涉及數據保護、維護、人力資源、建筑面積、儲運損耗、增長、管理、遷移和運轉等多個方面。
“但是,這并不表明企業必須停止購買存儲。即使目前經濟形勢比較嚴峻,但是應用程序中的數據增長依然會有超過可用存儲容量的危險。”日立數據系統首席存儲經濟學家David Merrill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克林頓擔任美國總統期間,關于他的全部資料的容量大約是3TB;到了小布什時期,這個數字上升到146TB;而今年剛剛上任的奧巴馬總統,由于他的視頻在Web2.0類網站上的大量傳播,目前的數據量已經達到PB級。
各種非結構數據的大量涌現,應用法規遵從要求以及必須加強服務水平以維持交易數量,這三點像三股洶涌的洪水,導致存儲資源的壓力越來越大,像繃緊的弦一樣一觸即斷。“現在需要的是一種更理智、更明智的方式來管理存儲。cIO和IT人員必須越來越多地提供詳實可靠的預計投資回報率(ROI)分析,將最初成本和正在花費的成本都考慮在內,從而成功地申請投資資金。”David Merrill認為CIO們的挑戰還在于,如何在解決方案的全生命周期內對這些技術帶來的實際財務收益進行量化,從而對自身存儲基礎設施投資的真實回報進行明確評估。
作為業界唯一的“首席存儲經濟學家”,David Merrill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幫助企業用戶準確評估總體擁有成本,識別能夠立即和長期節約成本的領域,并就現有存儲資產制定合理規劃,降低資本支出(cAPEx)和運營支出(OPEx)實現最大回報率。據IDc分析,在整個生命周期內評估存儲基礎架構的運營成本優勢并考慮到一般資本支出(CAPEX),比只關注“GB成本”這樣的簡單數據更為重要——企業應該關注總體擁有成本(TCO),而不僅僅是資本購置成本。
David對構成存儲總體擁有成本(TcO)進行了極其細致的歸類和性質總結,并分解成33類不同的成本。實際案例顯示,結合日立數據系統的存儲虛擬化與動態預配置,客戶將能夠每年節約20%的存儲空間,提高30%~40%存儲利用率,同時降低約30%的總體擁有成本。
目前,日立數據系統的經驗主要集中在三項主要技術上,企業可以通過同時采用這三項技術來打造他們的最佳存儲架構:存儲虛擬化是服務導向型存儲的關鍵要素之一,以往多年的實踐證明,它可以幫助企業降低存儲總體擁有成本(TcO)。虛擬化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構成要素,它同時也是實現其它關鍵功能,如:動態分層存儲和動態(精簡)預配置的基礎。與比較陳舊的存儲架構相比,存儲虛擬化、數據動態分層存儲、精簡配置這三個關鍵要素,能夠使總體擁有成本(TCO)下降20%~35%。
“日立數據系統采用的服務導向型存儲是一個全盤性的方法,它將存儲與業務需求統一起來,為企業節約短期或長期成本。由于每個企業的最佳基礎架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采取服務導向型存儲方法的企業通常把技術要素和專業服務結合起來,從而達到降低總體擁有成本(TCO)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