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教育不僅僅是英特爾的企業責任,還是其為主導產業格局栽下的常青藤。
2009年1月的《經濟學人》將奧巴馬評為了美國最具科技含量的總統。這位動用了最多高科技力量而生的民選總統,輔一上任就宣布:新內閣將任命一位首席技術官(cTO)。就在奧巴馬就職儀式之際,英特爾cTO賈斯汀通過公司博客,發表了致奧巴馬政府cTO的一封信。
賈斯汀在信中表達了對奧巴馬政府加大科學、教育和創新投資的期待。他認為,政府應該加大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投資,將國家科學基金會和能源部的研究預算增加一倍,同時支持寬帶革命。只有保持創新精神和創造力,才能有效應對當前經濟面臨的重大挑戰,最終造福社會。
在奧巴馬眼中,美國目前對科技領域的投入并不夠,聯邦政府的科研投入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持續下降。他希望能夠在教育基礎設施上加大投入,讓學生有實力參與全球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奧巴馬承諾,未來10年基礎研究的經費將翻一番,要加強美國在科學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
事實上,中國同樣迎來了高科技的發展機遇。8月24日,2009英特爾中國大學峰會在廣西北海拉開帷幕,英特爾與學術界分享了英特爾公司最新的技術創新和產業趨勢,對自主創新和人才培養進行了廣泛交流,“英特爾在cPu上面有大量的專利,這是很多技術糅合產生的,與大學的合作項目是其中之一?!庇⑻貭栔袊鴪绦卸赂昃Ρ究浾哒f。
中國缺不缺人才
“近些年來,歐美一些國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選擇了‘急功近利’的專業,比如金融、投資等等,這個現象已經引起了奧巴馬政府的警覺,美國已經出臺了一些舉措了著力培養數學、物理、計算機等理工科人才?!庇兄嗄炅魧W經歷的戈峻如此說道,表面看來,中國似乎并不需要這方面的擔憂。
據北京大學網絡與信息系統研究所李曉明教授介紹,全國有800多所本科院校開設了計算機專業,每年40多萬在校生,中國在計算領域極為豐富的人才儲備。然而,豐富的人才庫背后是關于教育同質化的擔憂。
“其實,計算機專業含義非常寬廣,如果我們辦學僅僅用一個模式,肯定不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痹诶顣悦鹘淌诳磥恚嬎銠C教育至少應分為三個大類:科學、工程和應用。計算機科學的應用正在跳出單一科學領域,開始向著社會的信息化轉變。
李曉峰所代表的學術界曾經做過一項調查,中國的地震系統、天氣預報系統、民航、石化、保險等大型行業里面的“信息部門人員”占到了全體人力資源總數的2%~3%。企業的IT支持已成為計算領域的下一個增長點,計算已經蔓延到不同的學科和領域當中,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不僅是學術界,也是眾多跨國公司關注的焦點。
如果為計算機科學的外延賦予跨學科的延展性,那么中國仍然存在人才缺口,于是,中國的教育界把目光投向了代表著最新發展趨勢的跨國公司,跨國公司們也把橄欖枝伸向了中國的人才腹地?!跋裼⑻貭?、IBM這種企業能夠給高校提供第三個層次的東西,就是關于技術發展的勢態和新勢態下學校應該教什么東西?我覺得,這是著名大型IT企業發揮的重要作用之一?!?/p>
這不難解釋英特爾投資教育的熱情,希望不同領域的技術人才能夠最先獲取英特爾公司最新技術,并把英特爾的產品和架構帶到不同領域中去。
雙贏的社會責任
從2003年開始,英特爾已經連續七年主辦英特爾大學峰會,隨著英特爾技術路線圖的推進,英特爾已經和超過loo所中國高校達成了直接合作,與英特爾最新技術結合的課程影響了超過20000名國內高校計算機相關專業學生。而英特爾在教育界最大的項目——“英特爾求知計劃”已經培養了30萬學生,“未來教育計劃”則培訓了超過130萬教師。
在戈峻看來,英特爾之所以積極投身教育領域,一方面希望與學術界對技術的最新趨勢進行交流,使它們可以在教學方面得到應用;另一方面希望可以在產學研中建成一個橋梁,在計算機和半導體領域創造出新的成果以造福于人類;另外,與老師和大學之間的合作可以對新一代的學生產生影響,使得他們在這個領域里面學有所成,今后貢獻社會。
這不由得讓人想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但和那些只把“責任”掛在嘴邊的企業不同,穩健、務實的英特爾還強調了責任背后的回報?!捌髽I不能脫離商業的規則,作為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一定要回報社會,企業越大越成功,社會責任越重。但最持續的社會責任是雙贏的社會責任,如果一家企業不停的付出而沒有回報,這個企業是無法很好完成社會責任的,我們希望通過努力達到共贏?!?/p>
英特爾所講的回報可能至少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從和學術界共同搭建的教育平臺或聯合實驗室獲得靈感和人才儲備;第二,英特爾對產業界持續的影響力和領導力。
剛剛退休的英特爾前董事長貝瑞特,現在已經全身心地投入到他心愛的教育事業中去了。這位把英特爾帶到巔峰的老人,總是喜歡笑著對記者說,“無論在什么樣的國家、地區和課堂中,教師永遠是最好的‘技術’?!比绻⑻貭柕募夹g能化身為“教師”,把越來越多的“聰明人”都收歸于其技術語境中,英特爾所獲得的收益將難以估量,甚至遠遠大于其對教育投入的總和。
圈未來
“英特爾希望將來所有的機器都用英特爾的芯片。”華中科技大學的金海教授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笑言。
英特爾的擴展脈絡似乎剛好佐證了金海的話。以PC處理器起家的英特爾,正在一步步把自己的LOGO植入數據中心、服務器、家用電器、工控設備、上網本甚至手機等更加貼近生活的設備中去。
“中國市場的下一個增長點將更多的出現在消費電子、掌上手持設備等多元化的產品?!备昃Α痘ヂ摼W周刊》說,“中國人口多,應用模式廣泛,大家的需求也不一樣,如果把這些技術帶給農村、農業,市場的增長點是不可估量的?!?/p>
對于嵌入式領域的長期關注和培養,正在幫助英特爾實現不同機器之間的互聯互通。除了每兩年一次的“英特爾杯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嵌入式系統專題競賽”之外,英特爾還將在今明兩年設計一個針對嵌入式的大學合作項目,開墾英特爾架構在嵌入式領域的影響力。而對于多核模式下的并行計算的教育投入,則是英特爾為其高端產品做下的市場鋪墊。“多核的程序設計非常重要,現在的筆記本多為多核產品,如果不讓所有的核心都運作起來,就會帶來資源的浪費”,清華大學鄭緯民如是說,“而利用多核編程就會提高效率”。
為了讓產業界更好的利用多核技術,英特爾與高校進行了更深層的投入和互動。金海教授給《互聯網周刊》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
華中科技大學正在準備一篇論文,試圖挖掘在傳統的操作系統上面如何修改寄存器的值來使它節能,但高校往往沒有這種設備,于是英特爾邀請了一名華中科技大的學生到英特爾的實驗室中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研究和測試。
“英特爾不僅僅是旁觀者,他們給了我們很多渠道,包括測試工具,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就算再有錢也做不了?!?/p>
如果英特爾的技術能化身為“教師”,把越來越多的“聰明人”都收歸于其技術語境中,英特爾所獲得的收益將難以估量,甚至遠遠大于其對教育投入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