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禮物或許應該有一種新的定義,讓人們通過不同的方式送出一個別致的祝福。
今年的七夕節,小楊通過手機給女友送了一個別有新意的禮物,那就是帶有他頭像的鮮花,還配上了他自己想說的話和音樂。相比于普通的彩鈴和雷同的彩信,小楊的虛擬禮物顯得獨具創意。就在小楊竊喜之時,不少公司也在對虛擬禮物的形式、運營模式做出新的探索。
虛禮情重
虛擬禮物,就是虛擬世界中的禮物,在虛擬世界中,虛擬角色之間為溝通情感而相互饋贈的物品。數字鮮花、游戲道具、游戲幣等都是虛擬物品。在校內上花5校內豆送朋友一束花或一個動漫的祝福;發送彩信或為朋友購買彩鈴;購買或贈送QQ秀,這都是用戶消費虛擬禮物的行為。
目前中國虛擬禮物的市場,是由現有的圖鈴業務、IVR業務(無線語音業務增值服務)、短信業務以及互聯網增值業務中的一部分組成的。據統計,圖鈴業務中,虛擬禮物應該為總業務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互聯網增值業務中,虛擬禮物應該為總業務量的二分之一左右,節日祝福類短信,則基本上都屬于虛擬禮物。其發展現狀還屬樂觀,但交友網站對虛擬禮物市場的探索卻在加強。
早在2009年之前,Facebook上就有一款“贈送鮮花”的應用,這款應用使美國人癡迷于在Facebook上贈送好友虛擬鮮花,同時也為開發者帶來了數十萬美元的收入。而投資機構光速創投合伙人杰里米·劉在今年2月曾預測,Facebook將于2009年獲得3450萬美元的虛擬禮物收入,而至7月份,科技博客網站Silicon Ailey Insider博客作者尼古拉斯·卡爾森則給出了更高的預期。他預計Facebook在2009年的營收將達到5.5億美元,其中,虛擬禮物的營收預測已經增長到7500萬美元,占總收入的13.6%,遠遠大于5個月之前的預測。
而在國內市場,騰訊作為虛擬禮物營收最豐的公司,其業績有目共睹。2008年騰訊公司的第二季度財報中,非網絡游戲部分的營收為5.85億元,主要也來源于虛擬禮物收入。同時,在各大交友網站中,51.com、校內網、開心網等也紛紛提供了虛擬禮物服務。
然而,在探討虛擬禮物市場的發展前景之時,缺仿佛少了些個性化的因素、創新的產品以及產業鏈的集體發展。
不可復制的祝福
在這樣的發展情勢下,不少公司開始了對虛擬禮物市場的探索。日前,北京踏歌時代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推出了國內首家虛擬禮物個性化生產平臺——《我禮我秀》,其根據人臉識別、人臉卡通、語音識別等主要核心技術所做的虛擬禮物,目前包括手機名片、MTV秀等多款產品,能夠根據用戶上傳照片、聲音及其他信息快速制作個性化的虛擬禮物。
據踏歌時代cEO歐燊平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踏歌時代擁有業界領先的人臉識別與卡通化技術、語音識別與優化技術。一方面,用戶可以分別通過互聯網或者手機DIY自己的個性化名片,模板生動有趣,操作簡單;另外,MTV秀則詠絮用戶在一個超震撼的場景中延長,通過語音優化,讓用戶在保持嗓音不變的情況下擁有明星的唱功,再加上一張個性化的照片,用戶就可以輕松制作一個私人MTV。
歐燊平認為踏歌時代的技術優勢能夠保證其在發展中獲得機遇,在看好虛擬禮物前景的同時,他還需要市場的認可和產業鏈上下端的合作。
目前,騰訊,北緯通信、人保財險等公司已經運用了踏歌時代的虛擬產品。其中,騰訊購買的文字鮮花,在七夕當天就獲得了用戶的眾多青睞。據歐燊平介紹,七夕當天下午4點上線,截止第二天的10點,已經以每朵2元的價格賣出了2000多朵。其展現形式除了比常見的鮮花像素更高、更清晰之外,還配有發送者的頭像,可以向朋友展示獨有的個性化祝福。
在開心網等社區網站中,其專門的虛擬禮物欄目中,也設有購買和贈送禮物等環節。一般花費一些等價物品,就能獲得一個禮物,但是并不具有個性化色彩。
不過,除了個性化之外,技術呈現形式也是主要的。在由我世界的3D虛擬世界中,用戶之間所贈的禮物都是3D技術呈現,包括鮮花、服飾等等,在這個層面上,技術的力量也能夠讓虛擬禮物顯得相對真實。
雖然各家在虛擬禮物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并且各自在尋找不同的發展模式,但不難發現,這個產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產業挑戰
“技術上沒有任何優勢,關鍵是如何增加更多的增值服務。”清華科技園科技投資中心副總經理金松這樣看待踏歌時代的虛擬禮物平臺,他認為,踏歌時代目前需要做的是,在等待虛擬禮物市場爆發之前,如何讓自己生存下來。
而歐燊平認為,禮物作為人們溝通情感的必須品,加上虛擬禮物個性化的色彩,一定能贏得市場和用戶的認可。但作為一家提供技術平臺的公司,他希望踏歌時代的技術產品能夠得到各大運營平臺諸如騰訊等sNs平臺的支持,以幫助虛擬禮物更好地擴展市場。
確實,在推廣層面,各大廠商對于虛擬禮物的前景并不信心十足。就拿sNs網站來說,雖然騰訊在虛擬禮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其他網站認為,騰訊的成功僅僅源于其用戶基數的巨大。
歐燊平認為禮物最重要的是個性化和其因花錢而顯出的珍貴,虛擬禮物的消費沖動與用戶基數無關,只與禮物本身的價值和消費場景有關。
這就引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如何讓虛擬禮物增值?應該用怎樣的場景誘發用戶的消費沖動?
在虛擬禮物的增值方面,歐燊平認為應該用統一平臺制作、大規模生產的方式,既提高效率,又能避免以往小作坊制作虛擬禮物的低質量、低效率等問題,把虛擬禮物的生產逐漸推向規范化、個性化和高效。而在這方面,他正在考慮將踏歌時代的技術平臺打造為一個統一的聯合運營平臺,為其他虛擬禮物團隊提供技術支持。
而關于消費場景,這則需要下游廠商們在增加對于虛擬禮物認識的基礎上做出相應調整。目前,除騰訊外的其他平臺上,關于虛擬禮物的植入都比較僵硬。不少網站設置了專門的虛擬禮物欄目,看似一個虛擬禮物的專柜,實則為用戶消費設置了障礙。用戶可能在與朋友交流的窗口,或者停留在朋友主頁的時候就有沖動送給朋友一個禮物,但卻需要專門的頻道,這顯然并不便利。所以,如果各網站足夠重視虛擬禮物的發展,就需要從場景設置上位虛擬禮物打開一個各方融合的渠道,讓其在用戶剛萌芽出送禮的心意之前,就為他提供一個購買的渠道。
然而,這顯然需要時間。在歐燊平看來,場景設置這一環節,也緊密地聯系著虛擬禮物產業鏈的問題。他認為,在下游的銷售商們,沒有足夠重視虛擬禮物的發展前景,沒有完全把握用戶的消費心里,所以在場景設置方面也采取了較為簡單的措施,而這是虛擬禮物發展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同時,鼎暉創投合伙人王功權認為,虛擬禮物除了完善自身的發展外,還應當主動與國家監管部門接觸,因為這一行業在國家法律法規上仍屬灰色地帶。虛擬禮物應該逐漸走向合法合規,為其以后的發展建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