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名牌欄目,是中國最具權威的音樂品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媒體,十大文化推動力品牌”,這是“同一首歌”的欄目介紹。在中國除了春晚,觀眾看得最多的晚會就是“同一首歌”。這檔創辦于2000年1月27日的央視王牌節目,按理說不會遭遇被停播的命運,但事實往往令人意外,2009年10月,同一首歌傳出被停播的新聞,雖然央視出面證明這是謠言,但同一首歌的收視率降低,觀眾流失卻是不爭的事實。

“同一首歌”的糊涂賬
演出商:“同一首歌”報價100萬-500萬左右不等
“同一首歌”的主持人梁永斌說過該節目“探索電視文化產業化、開創演唱會新模式的的實踐,是央視的第一個改革試點”。事實的確如此,每到一個地方由當地政府或演出商買單、大量的植入廣告模式,用演唱會的形式贏利……“同一首歌”在創辦之初贏利甚豐。“同一首歌的報價是100萬-500萬左右不等。”成都的演出商林先生告訴記者。“一般一個地方想請同一首歌過來,同一首歌就會給出報價,100多萬的價格都是政府買單,而且這個價格請不來什么大的明星,都是一些小明星在上面唱歌,但是如果選擇500多萬的,這個就會來一些港臺明星,然后政府出一部分,演出商出一部分。”

要想請同一首歌,沒個100萬以上是下不來的,既然如此,這上百萬的費用中包含的究竟是什么?“同一首歌”的制片人孟欣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過“80%的費用都是演員的出場費,10%是制作費,10%用在錄像、吃住上。”但林先生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他們給的費用清單上有演員費用、節目播出費、制作費、還有些比較雜的費用。其中節目播出費是大頭,而且同一首歌請歌手過來,都是打著公益的旗號,給的費用比那些歌手平時正常的演出費用要低得多。”既然如此,那么所謂的吃住費用呢?“吃住都是當地演出商買單,通常都是星級酒店。只有機票是同一首歌自己負責,但是機票是包含在演出費用里的。”
除了林先生的說法,在2006年也同一首歌的收費明細也曾被曝光,同一首歌走進寶雞的演出,當時同一首歌給當地政府的費用清單則是包含這幾項費用:“一般演出的成本基本上包括三個部分:演員,舞美,燈光。但‘同一首歌’的成本里還包含了很重要的一塊是播出費用。最后支付給同一首歌的接近700萬元演出報酬里,演員費用200多萬元,播出費用160萬到170萬元,其他還有一部分制作費。”
上述說法,和林先生給出的解釋不謀而合。
參演藝人經紀公司:小藝人就1萬多,其他的有點名氣的藝人出場費比正常價格低一半
演出商表示藝人的出場費被“同一首歌”壓得很低,而“同一首歌”的制片人孟欣卻表示演員費用占了總價格的80%,兩個完全不同的答案,究竟哪一個才是準確的?記者采訪了一些旗下藝人曾經參加過的“同一首歌”的經紀公司,“同一首歌給的都是公益價格。”其中一位經紀公司說。“所謂的公益價格,肯定比我們藝人正常的市場演出價格要低很多,因為同一首歌說是公益性質,我們也就不好抬價。打個比方來說,如果藝人的價格是10萬,那么同一首歌只會給5萬左右。”另一位經紀公司的員工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港臺的藝人有名氣的會給得稍微多一點。像小藝人,比如說從韓國來中國發展的SARA,最多只給1萬多,這是沒辦法的事,大家都想上這個節目,畢竟傳播率比較高。”
燈光師:一場演出舞臺燈光布置不超過100萬
除去演員費用和播出費,孟欣所稱的10%的制作費究竟是多少呢?記者采訪了曾參加過同一首歌燈光舞臺布置的一位燈光師,“同一首歌來我們這里演出時,他們都是自帶設備,要求我們提供相應的設備,我們當時的設備和他們的要求不符合,還到處去借,都是為了配合演出。不過他們的舞臺確實比較專業,最后大概花費了接近100萬,才達到同一首歌節目組所要求的效果。”
賬單:“同一首歌”的賬單明細
根據以上說法,按照500萬的規模,邀請10個有名歌手和10個不知名歌手,100萬的制作費用,不妨給“同一首歌”算一筆帳。
總價格:500萬
演員費用:
1個有名歌手5萬,10個就是50萬。
1個不知名歌手1萬,10就是10萬。
演員費用共計60萬。
節目制作費用:100萬
食宿費用:當地買單,免費。
其他費用(機票、節目播出費等、人工費)100萬
一場演出贏利:500萬-60萬-100萬-100萬=240萬
“同一首歌”的未來
同一首歌:沒接到停播的通知,將要改版升級
照以上的算術題看來,同一首歌辦一場演出可以贏利百萬以上,對于這樣一檔高收入的節目,為何會傳出被停播的消息?被停播究竟是真事還是謠言?該節目的主持人梁永斌在自己的博客上寫了這樣一段話來澄清事實:“有人說節目商業味日濃,但在突發重大災害海嘯地震面前,及時舉辦賑災義演慈善活動;深入基層,子弟兵;走進社會主義新農村;走進敬老院,關愛白血病兒童…這一切大家都歷歷在目吧?剛接到欄目組通知, 10月16日回北京錄制《同一首歌走進中國人保》,晚會也將在10月23日播出……我唯一堅持的答案就是:我沒接到特別通知。”
而制片人孟欣日前到上海為即將迎來60周年慶典的上海電影制片廠籌備《走進上影》(暫定名)慶典晚會。在準備過程中,孟欣稱這臺晚上是“同一首歌”的升級版,將于在11月20日于央視三套播出。而對于停播傳聞,孟欣則不愿意多說,她只表示:“可以說是一臺全新的節目。”
演出商:再也不接這樣的演出
雖然同一首歌方面表示節目將要升級改版,但演出商卻不買賬。演出商林先生怨聲載道地說:“誰愿意接這個節目?現在同一首歌收視率很低,而且要價依然居高不下,當初大家都要拉同一首歌來演出是看重這個節目的價值和傳播率,但是現在的情況是政府不愿意請,觀眾不愿意看,更別提我們這些還指望賣票賺錢的演出商,我有個朋友曾經接過同一首歌的演出,他說票都賣不出去,都是靠送。這種只賠不賺的節目我們肯定不會冒風險去投資。再加上現在央視還有幾檔類似同一首歌的節目,比如說歡樂中國行、中國情這兩檔節目,他們定位更加準確。價錢也沒有同一首歌那么貴,我們肯定選這些節目了。”
經紀公司:以前不敢惹央視,現在有各地方電視臺節目,不用上央視也能紅
在同一首歌創辦多年以來,曾參加過演出的藝人不計其數,但有意思的是,同一首歌早期請來的藝人都是周杰倫、王菲等天王天后級歌手,而現在的同一首歌大多數時候則是龐龍、鳳凰傳奇等三線歌手在撐場。至于為何會造成這樣的接過,北京一家經紀公司給出了答案:“藝人不愿意參加早就成為公開的事情,以前上同一首歌,是因為這個節目收視率高,覆蓋面廣,我們寧愿對方少給出場費也想要參加。但是現在節目收視率下降,而且仍然打著公益的名義來壓藝人的錢,之前誰敢惹央視?但是現在像湖南衛視、江蘇衛視這些省級電視臺有很多綜藝節目,收看的觀眾也更適合藝人的定位,我們當然就不愿意參加了。”
觀眾:都是老歌手,還假唱,節目不創新就沒看頭
名嘴崔永元曾經對于節目說過“收視率是萬惡之源”,對于一檔節目來說,沒有收視率,節目再好也沒用。而這關鍵的收視率則是掌握在觀眾手中。對于“同一首歌”的收視率下降,一些觀眾表示,“歌手都是假唱,翻來覆去都是那些老面孔,唱的永遠都是同樣的歌曲,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呼應同一首歌這個節目名才這樣的,看多了就膩了。”還有的觀眾說:“節目沒有鮮明的主題,商業氣息很濃,感覺是一堆明星在唱堂會,沒有一點新意,而且現在打開電視機,到處都是有明星參加的綜藝節目,節目內容也新奇有趣,干嗎還看同一首歌?”雖然批評狠毒了點,但對于同一首歌的停播傳聞,不少觀眾在接受采訪時則表示“希望節目創新一點,不要每次都搞的像居民大聯歡,時尚感更強一些,如果能做到這些,節目應該還是能夠繼續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