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發不出工資、被競爭對手重重追殺的那種壓迫感和極度恐懼感少了很多,”趙立新這樣描述自己2009年心態的轉變,“江湖地位改變了,很多事情就自然可以做得從容不迫一些。”
這份踏實源于他創立的格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下稱“格科微”)2009年的不俗表現。為手機、PDA、電腦攝像頭、玩具等消費類電子提供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設計的格科微利潤增長700%,營收超過6,000萬美元。在蟄伏6年后,格科微在手機圖像傳感器市場的份額從2008年的國內第三變成了第一,目前是全球低端圖像傳感器最大的供應商。
從開始就給自己畫一個還不存在的市場大餅,然后等待著市場形成,這是很多IC設計公司在定位上的缺失,也是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依靠滿足本土成熟市場的當下需求,格科微則從失敗率很高的本土IC設計行業中成功突圍。
2005年初,格科微拿到了PC圖像傳感器芯片定單,這也是公司的第一個訂單。當時很多競爭對手都在炒新,將精力集中在剛開始形成的手機市場。而更早應用圖像傳感器的PC市場實際上在本土更成熟。雖然格科微的產品出現問題,導致延遲6個月才交貨,但后來仍然順利完成了訂單。趙立新很慶幸自己當時選擇了國內市場,公司在2005年賣出了1,600萬顆芯片,獲得了500萬美元收入。2007年底,格科微轉向已經成熟的手機圖像傳感器領域,并在2008年研發出成本低于競爭對手20%的新產品,當年銷售了3,500萬顆芯片,獲得了2,000多萬美元的收入。
“一開始要做國內市場有需求的本土客戶,否則成功幾率很低。”此前曾在硅谷有多年投資經歷的格科微聯合創始人付磊認為,抓住本土市場的成熟行業是芯片設計先活下來的訣竅。以手機為例,在這個國內已很成熟的產業里,養活了很多早期的IC設計公司。展訊早期也正是在手機領域將規模做大的。而專注于市場仍未成熟的TD、數字電視等領域的IC設計公司大都日子比較艱難。
在價格戰猛烈的IC設計行業,成本和品質仍然是取勝的法寶。2009年格科微的高增長正得益于此,公司在上半年推出成本下降了35%、表現上升了40%的新 產品,因此市場份額飆升,成為行業龍頭。趙立新則道出了高增長背后另外一個看不見的原因,“根據中國市場的特點,恰當的市場定位。”國內的IC設計行業已進入了為電子消費品服務的時代,為手機、數碼產品等消費品做設計的公司相對更容易獲得市場機會。
由于今年業務急劇增加,格科微也在“鳥槍換炮”,公司已在5月搬到張江集電潛一座3層的獨棟大廈里,人員規模從2008年的40名增加到了80名,操作工人更是超過300人。趙立新希望公司在2010年實現規模的翻番,并將市場份額提升到80%,“保持增長態勢還是比較容易的,只要把正確的方式執行下去”。
2010年,全球手機傳感器的市場規模仍將保持30億美元的規模。不過也將出現這樣的現象:出貨量增加20%,但是單價下降20%。這意味著競爭將更為激烈,趙立新對公司產品和市場都充滿信心,“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如果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被對手超越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