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創始人都沒有將“走正道”牢記在心,都犯下了最基本的錯誤,才最終導致了危機的發生。
2009年7月初,蒙牛乳業(HK 2319)發布了重磅消息,中糧集團將聯手厚樸基金成立一家實體(中糧占70%),通過收購部分老股東股份和認購增發新股的方式,持有其20%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此前,這家從創立以來不停狂奔的企業,以及致力于公益事業的創始人牛根生。曾被視為民營企業和創業者的成功典范。
近一年前爆出的“三聚氰胺事件”。一度讓整個中國乳業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作為行業龍頭的蒙牛被推到了風頭浪尖,牛根生的個人形象也受到極大損害。而今年初又發生“OMP事件”,使得蒙牛的聲譽再度蒙塵。危機之下,在業績遭遇嚴峻考驗的同時,股權分散的蒙牛感受到了潛在的威脅,牛根生也因此四處求援,甚至以“保住民族品牌”的名義揮淚拋出“萬言書”。
國企巨頭中糧集團的入主,終于可以讓牛根生暫時緩口氣了,不僅增資的30多億港元能緩解蒙牛緊張的資金鏈,關鍵的是,信心比錢更重要:中糧的影響力,以及掌門人寧高寧深厚的人脈資源,都將給蒙牛帶來巨大的無形價值。
這場非典型的“國”進“民”退在這成交易時,雙方的表態也頗富意味。寧高寧稱:“未來國有和民營企業的合作范圍會越來越多。這可以叫做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目前所謂的解決金融危機的方法。”牛根生則表示,中糧這樣的戰略伙伴進來后,蒙牛這個以前的“地方軍”加入了新血液,走的是一條“新的光明大道”。
而在6月底,另外一家民營企業的代表——國美電器(HK 0493),也完成了傳言多時的融資,貝恩資本以認購可換股債券的方式注入18億港元。因創始人黃光裕在2008年11月被正式羈押調查,國美電器面臨著包括供應商等在內的多方壓力,市場風頭也被最大的競爭對手蘇寧電器(sZ002024)蓋過。
在原永樂電器創始人陳曉(因被國美收購而進入)的帶領下,國美穩住了局面,此次貝恩資本盡管是以規避風險的可換股債券方式注資(并非股權方式),但也進一步向市場傳遞出信心。國美通過引入新投資者暫時緩解了危機,而黃光裕家族仍保持了第一大股東地位。
無論是蒙牛還是國美,它們都算得上幸運。想想曾經的德隆集團、格林柯爾系,在核心創始人唐萬新、顧雛軍出事后,看似龐大的帝國瞬間分崩離析,資產被分割變賣。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民營企業正變得成熟,社會輿論環境也更理性,蒙牛和國美才能暫時將嚴峻的危機化解。
看著這些民營企業的風云變幻,不由讓人想起萬通地產創始人馮侖說過的那句經典三字經:“學先進,傍大款,走正道。”不論是德隆、格林柯爾,還是蒙牛、國美,它們都已是所在行業內的“先進”,蒙牛和國美則在出事后想到了“傍大款”,可惜的是,創始人都沒有將“走正道”牢記在心,都犯下了最基本的錯誤,才最終導致了危機的發生。這句三字經實在值得眾多民營企業創始人反復琢磨,就可能避免悲劇的一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