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伊既是投資人,又是創業者,他曾三進三出蘋果公司,在品牌塑造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編者按
硅谷是全球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又是眾多技術創新的策源地。這里誕生了眾多傳奇的創業者和CEO,正是他們不斷推動著相關產業向前發展。作為《Entrepreneur》雜志的中國獨家授權合作伙伴,《創業邦》雜志從一開始就確立了全球視野,利用自身的獨特資源優勢,將最前沿的資訊帶給中國的創業者。我們將持續尋訪硅谷的著名創業者及CEO,呈現出他們的思想精華。本期我們專訪了蘋果公司前首席宣傳官蓋伊·川崎(GuyKawasaki),請他聊有關創新的話題,下期將邀請Palm公司前CEO唐娜·杜賓斯基(DonnaDubinsky)。
2009年1月,當史蒂夫·喬布斯宣布休病假半年時,全球科技界和投資者最關注的話題是:沒有了喬布斯掌舵的蘋果公司能否繼續保持創新和發展?7月初,完成肝臟移植手術的喬布斯回到公司,不過人們仍對這一事件充滿困惑。
創立于1976年的蘋果公司,是電子工業革命以來最崇尚創新的科技公司之一,創始人喬布斯則因不斷創新和獨特的個性,在業內獲得了至高的地位。喬布斯之于蘋果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健康狀況一度是影響公司股價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作為喬布斯的好友,蓋伊·川崎(GuyKawasaki)曾三次進入蘋果公司工作,并曾擔任首席宣傳官(Chief Evangelist)這一重要職位,對于品牌塑造發揮了關鍵作用。而三次進入蘋果公司的經歷,只是蓋伊職業生涯中的一小段歷史。“我希望能發現一些像蘋果、思科、惠普、Google等一樣從車庫里誕生的偉大公司。”這是他一生最大的目標,正因此,他后來才創立了硅谷知名的早期投資機構——車庫創投(Garage Technology Ventures)。
此外,蓋伊還先后創立了多家科技企業,并在《福布斯》、《Entrepreneur》等多家媒體擔任專欄作家,出版了多本創業類暢銷書,將自己的豐富經驗傳播給更廣大的創業者。
三出三入蘋果公司
蓋伊每次進入蘋果公司,都跟危機相關。1983年,擁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MBA學位,此前在一家教育軟件公司工作的蓋伊在同學的介紹下,第一次進入蘋果公司,并很快和喬布斯成為朋友。當時蘋果公司的Macintosh電腦剛剛推出,看到該產品的功能后,蓋伊很興奮,“我感覺云開日出,就像天使在歌唱。”
不過Macintosh的開局并不好,蓋伊的主要任務就是向軟件和硬件開發商進行推廣,帶領團隊挑戰IBM的主導地位。4年后,Macintosh已被眾多客戶所接受,被公認為功臣之一的蓋伊也從中發現了創業機會。
1987年,蓋伊離開了蘋果公司,創立了適用于Macintosh的數據庫公司ACIUS,依托Mac0S開發出了數據庫系統4th Dimension。之后,蓋伊又與3個朋友創立了Fog city軟件公司,開發出了郵件產品Emailer。此前的1985年,喬布斯被自已從百事可樂請來的斯庫萊(John Sculley)驅逐出董事會。
蓋伊在1995年重回蘋果公司,擔任首席宣傳官,當時公司因各項產品線缺乏市場吸引力而陷入重重危機,甚至被預言將倒閉,他的職責就是恢復和維護蘋果公司的品牌。1996年,斯庫萊被驅逐出公司,喬布斯回來擔任顧問,隨著蘋果公司收購其創立的NeXT,喬布斯于1997年出任CEO。在幫助喬布斯完成了蘋果公司歷史上最強悍的翻身仗后,同年10月,蓋伊再度離開。
10年之后,早已成為業內偶像的喬布斯邀請蓋伊擔任蘋果公司顧問。之前,在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公布的綠色電子排行榜中,蘋果電腦排名最低,被批評產品中含有聚氯乙烯(PVC)塑料,溴化阻燃劑(BFR)和汞等有毒物質。面臨巨大環保壓力的喬布斯交給蓋伊的任務是,將蘋果變“綠”。2007年5月,蘋果公司提出“AGreener Apple”的口號,經過一年多努力,淘汰了多種有毒化學物質,環保形象大幅好轉。
轉做創投服務
1997年10月,再度離開蘋果公司后,蓋伊和硅谷知名律師事務所VLG的創始人克雷格(CraigJohnson)以及時任《福布斯》雜志出版人瑞奇(Rich Karlgaard)一起創立了Garage.com網站,這就是車庫創投的雛形。
Garage.com的創意最早是瑞奇提出來的,蓋伊回憶說,他當時希望建立一個叫做“Booming City”的平臺,來促進全球新興城市之間的商業合作。克雷格則認為,這一計劃太過龐大,建議只做其中的一部分:天使投資。“我們三個都認為這樣做更好。最初的模式就變成,幫助天使投資人和創業者找到彼此,提供小型的投資銀行服務。”
在Garage corn創立初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從幫助企業融資的金額中提取一定比例。當時硅谷正處于第一次互聯網爆發期,Garage.com-路發展順利。最初的5年里,公司曾幫助超過100家硅谷創業企業募集到了4億多美元資金,被外界稱為“創業加速器”。但是到了2。00年,互聯網泡沫趨向破滅,沒有投資人愿意再為科技公司開支票,Garage.com也很難獲得收入。
觀念上的偏見也成為對Garage.tom商業模式的一大制約:許多投資機構不太情愿付錢給投資銀行,即使是很小比例。“如果vC給一家創業企業投資100萬美元,會希望將所有的錢都用于公司建設,不想再分給投資銀行。”另外一個挑戰則是,許多人都會告訴剛起步的創業者,沒有投資銀行的幫助同樣能找到VC,“在美國,只要是好公司,就算辦公室很小,投資人和錢也能找到你。”而當公司要登陸資本市場時,則會找摩根斯坦利這樣的大投資銀行。“IPO往往能募集到數千萬美元,付給投行幾百萬美元的費用,就不太在意了。”
困境之下,蓋伊開始改變商業模式,Garage.com從投資銀行業務轉向風險投資,“自己給公司開支票,這是很大的調整”。車庫創投先后吸引了包括了紅杉資本、德豐杰、MayfieldFund、Advanced Technology Ventures、Highland Capital等知名投資機構,以及硅谷銀行和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退休基金——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等機構的投資,為種子期和早期企業提供50萬美元~300萬美元的投資。
促使車庫創投后來在全球聞名的另外一個策略是,公司提供面向創業者的Bootcamp培訓(一種會議形式的培訓),“互聯網興起時,很多人想從公司里出來獨立創業,所以我們就抓住了培訓機遇。”其中以“創業的藝術”為話題的系列會議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硅谷的創業生態系統,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不過,蓋伊也承認,Bootcamp培訓目前面臨挑戰,不像過去那樣輕松。“很多政府部門和志愿組織也在做類似的事情,提供同樣的內容。盡管我們仍然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但怎樣讓受眾愿意付費確實是一個挑戰。”
連續創業者
除了通過車庫創投來尋找下一個車庫傳奇的可能機會,蓋伊一直也在以連續創業者的身份不斷追求這個夢想。2007年,他又先后創立了Nononina公司和Alltop網站。
目前,蓋伊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Alltop網站上,聯合創始人包括此前一起創立Fog city軟件公司的Will Mayall和Kathryn Henkens。該網站提供來自全球知名媒體和博客中關于某一個話題最熱門的5條新聞和信息,目前已有500多個大的話題版塊,包括創業、融資、創業精神、硅谷創新等。
蓋伊分析了Alltop網站的優勢,以報道中國的新聞為例:如果在Google上搜索“中國新聞”,可能會出來2,500萬個提示結果,很多媒體都在報道,用戶如果訪問每一個網站,可能需要每天保留數十個網站書簽,而登陸Alltop網站的中國板塊,就可以在同一個地方看到這些媒體中最熱門的5個頭條新聞。
被稱為“在線雜志架”(online magazinerack)的Alltop網站現在已開始盈利,收入模式跟Google的搜索關鍵詞有一點類似。該網站中所有的話題都是利用關鍵詞來組織的,“看看這些關鍵詞,你會知道很多美國人對中國感興趣。如果中國的航空公司也感興趣,就可以發布關于它的關鍵詞的航線信息。”作為一個資訊聚合網站,Alltop網站目前并不需要很多編輯,只有3個全職的工作_人員在負責,熱心的志愿者承擔了大部分的編輯工作,“任何話題,只要他感興趣,就可以提供內容”。
蓋伊認為Alltop將會改變人們的新聞閱讀習慣,“以前美國人看中國新聞會上Google去搜索,以后只要登陸Alltop的中國版塊就可以了。”他對于Alltop網站寄予了很高的期待,“希望可以成為僅次于Google的人們最喜歡用的網站。”
對話蓋伊:創新與創業的DNA
劉明君
《創業邦》:您的新書《Fake SteveJobs》中談到了蘋果公司的創新,您認為創新的核心是什么?
蓋伊:創新的核心就是技術人員通過技術創造出自己喜歡使用的產品,這恰好描述了喬布斯所做的事情,他開發出蘋果電腦,正是因為希望電腦能更加方便于個人使用。這與通過市場調研稱某個產品有市場需求,是有很大差異的。但大部分人都是根據市場研究在創造產品,我認為這樣做是錯誤的。
《創業邦》:如果沒有喬布斯,您覺得蘋果公司會怎么發展?
蓋伊:很多人都在擔心,如果沒有了作為靈魂的喬布斯,蘋果公司還能不能繼續創新。喬布斯的確領導了蘋果公司的創新,他也打造了蘋果公司的DNA。DNA意味著,就算創始人離開了,不管是離開公司還是離開地球,公司業務還是會繼續正常運營。所以,蘋果公司的挑戰是,如果喬布斯不在了,公司如何能繼續保持收入增長,但沒人能準確預測。
《創業邦》:您在硅谷生活了很長時間,您認為未來這里還會是全球技術創新中心嗎?
蓋伊:印度、法國、中國等地都在不斷涌出創新的力量,硅谷是否能保持優勢地位,還很難說。但硅谷確實還有一些競爭優勢,其中一點是創業精神受到尊重。如果你在一家硅谷公司工作了好幾年,有人會問你“為什么你還在這里工作,不去創業”;在其他地方,如果你去創業,人們則可能問“你為什么要放棄這么好的工作,選擇創業”。這能反映出硅谷的特點。
《創業邦》:您跟喬布斯交往了多年,認為有其他的企業家能像他一樣嗎?
蓋伊:我認為沒有人想要成為喬布斯,從外部視角來看,大家都希望從他身上學到點什么,比如創新的產品設計。但大家也同樣希望能從杰克·韋爾奇那里學到如何運營和管理一家公司。
《創業邦》:您自己從喬布斯身上受益最多的是什么呢?
蓋伊:我很欣賞的一點是,他對工業設計、用戶界面的鐘情,他很關心用戶體驗。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產品受到客戶投訴和抱怨,其實大部分都緣于用戶體驗不佳。
《創業邦》:您跟很多企業家都合作過,最尊敬的人誰?
蓋伊:當然是喬布斯,他是我見過最有熱情、最有遠見的人,愿意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將事情做到極致,我也可以跟他探討任何問題。
《創業邦》:您也見證了很多成功創業者,認為創業者最應該避免的錯誤有哪些?
蓋伊:一個錯誤是,他們對現金流的預測過于樂觀,認為銷售情況會很好,能取得數十倍的增長,這很常見。有些創始人則對整個進行了錯誤估計,并覺得自己能占很大比例,實際上根本無法轉變為實際需求,這也是很多公司面臨的問題。
另外,有些公司創始人很多,就設立了很多“首席xX官”之類的職位,根本沒有考慮是否合理,是否勝任。這樣的企業文化很不好,在科技型公司中,cTO應該是很核心的職位。在雇傭員工時,有人習慣雇傭與自己背景類似的員工,這樣無法保證人員多樣化,不利于公司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