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爾既善于虛心學習,又充分信賴和尊重朋友,這讓他在異國他鄉取得了成功。
美籍以色列人蓋爾·戴蒙特(Gal Dymant)認為沒學好中文是自己的一大錯誤,盡管如此,他的中國故事還是足以寫成一本書。在紐約大學完成MBA學業后,蓋爾進入美林證券擔任亞洲地區的投資分析師,經常到中國內地,覺得“這是個好地方”。他從2000年開始在中國進行天使投資,帶領AsiaDirect基金共投資了8家公司。
天使投資的風險很難掌控,尤其是對于蓋爾這樣的外國人,但他很享受在困難中“和創業者一同成長”的過程。這也是蓋爾不斷和本地人交朋友的過程,他在中國的第一個投資項目就是通過朋友的介紹才達成的。最近獲得投資的益基宏生物科技公司(下稱“益基宏”)總裁周慧君如此評價蓋爾:“有幽默感,關心人,朋友們都很喜歡他。”蓋爾帶著公司團隊去見VC時,周慧君向其他人介紹說蓋爾是老板,他則表示“真正做事情的是這些創業者”。
“只有在中國團隊成員的幫助下我們才能成功。”這是蓋爾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對中國朋友的信賴和尊重,正是蓋爾在異國他鄉仍能夠成功的投資并管理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周慧君所言,“我們互相信任,樂于互動,這是一起做公司的基礎”。
蓋爾在中國做投資的第二個秘訣是虛心學習。2005年,蓋爾在中國電影業剛開始允許民營資本進入的階段,就敏銳預測到其中的商機。但他清楚自己對中國電影工業了解不足,于是找到了英福通娛樂有限公司總裁林密,后者向蓋爾描繪了這一領域,并通過數據來佐證她的觀點:這是一塊私營資金的淘金地,中國電影市場將會高速增長。當時,這些數據和預估還很少有人相信,然而蓋爾的出現讓一直從事電影制作發行的林密找到了知音,“蓋爾比任何人都更早相信了我的預見,對中國電影工業的深度學習是他決定投資的重要因素。”回頭看六年來,中國電影票房正以每年25%的速度飛速增長。
這就不難理解在對中國市場的理解上,已摸爬滾打多年的蓋爾甚至要勝于像周慧君這樣的海歸創業者。益基宏的主營業務是基因檢測診斷,在美國已有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大多直接面向個人消費者。蓋爾則發現了中美市場的不同之處,指出不能簡單進行模式照搬,“在中國,我建議他們向醫院進行銷售,并與政府和公司客戶合作。”益基宏也因此更快打開了市場。對于另外一家被投資公司站臺網,蓋爾也和在海外留學的創始人一起建立本地化團隊,協調政府關系。
不過他也承認:“中國是個很獨特的地方。”蓋爾曾因此碰過釘子:他投資過一家電子商務企業,但終因雙方意見不合而分道揚鑣,“我非常理解創業者,但我們想用更正規的方式運營,有些東西必須要堅持。”不過蓋爾還是對在中國做投資“樂在其中”,他認為中國創業者都很有激情,渴望成功,但20%-30%的人需要花更多時間變得更成熟、更理解商業。“要有耐心”,這是蓋爾給在中國進行投資的“天使”們的建議。
目前,Asia Direct基金總額為4,000萬美元,每筆投資額在1,000萬元人民幣左右。“投完之后,我會考慮成立第二支基金。”蓋爾仍將繼續在中國的天使投資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