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感冒的主要癥狀有發熱、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時可伴有嘔吐和輕度腹瀉。尤其是周歲以內的患兒全身癥狀重,多為高熱、不吃奶,甚至還有抽風等。看到這種情況,家長會十分著急,不知該怎樣給患兒合理用藥,以下幾點建議,可供用藥時參考。
(1)不要急于退熱。體溫37.5~38℃為低熱,38~39℃為中熱,39℃以上為高熱。低熱或中熱有利于小兒成長發育。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于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于小兒的正常成長發育。退熱藥的用藥原則是:不到高熱不用藥。體溫達到39%以上就必須用藥,而且刻不容緩。高熱持續過久,會使身體的許多重要功能失調:由于氧氣和營養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臟血管的負擔:大腦興奮過度而導致高熱驚厥,或過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亂:抵抗力減弱,合并肺炎等。
退熱藥副作用大,非萬不得已不要用。無論是撲熱息痛、復方阿司匹林(APC),還是其他五花八門的退熱藥,都離不開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來合成。退熱藥的副作用有:刺激胃黏膜,破壞食欲,使胃潰瘍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腸長期少量出血并由此導致缺鐵性貧血;引發血液疾病:損害肝臟和腎臟:嚴重過敏反應者,表現為剝脫性皮炎,可合并肝腎中毒而致死。除了用藥物退熱外,也可采用物理降溫,即用酒精擦拭額頭、手心、腳心,或用冷毛巾濕敷。
(2)選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小兒感冒不要隨便使用抗生素,應選用一些抗病毒藥物,因感冒70%~80%是由病毒引起的。小兒常用的抗感冒病毒的藥物有:
板藍根沖劑。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開水沖服。
金剛烷胺,每片0.1克,小兒用量按年齡折算,允許連續服藥時間為3~5日,最長不可超過10日。
抗病毒口服液,每次半瓶,每日3次。
抗感解毒沖劑,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開水沖服。
(3)可合用抗生素的指征:服用抗病毒藥物后仍不退熱時。
血象檢查白細胞總數明顯增高。
經常患扁桃體炎者。
出現氣管炎(咳嗽、膿痰)或肺炎征象者。
(4)應用抗病毒藥、退熱藥、抗生素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劑量不得過大,服用時間不應太久。②多喝開水,促進藥物的吸收與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