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篇]
大暑之后,時序到了立秋。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但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高度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從其氣候特點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區仍處于炎熱之中。氣象資料表明,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9月的中下旬,天氣才能真正涼爽起來。
立秋是氣候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一、精神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養: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睡早起,與雞俱興”。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三、飲食調養:《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今,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運動調養: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栽“秋季吐納健身法”。其具體做法是:清晨洗漱后,于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里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腭,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功效。
[處暑篇]
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時節,“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顧名思義,處暑表明暑天將近結束。這時的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故稱“暑氣至此而止矣”,全國各地也都有“處暑寒來”的諺語,說明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但天氣還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此時晴天下午的炎熱亦不亞于暑夏之季,這也就是人們常講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說法。這也提醒人們,秋天還會有熱天氣的時候。
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進入秋季養生,首先調整的就是睡眠時間。早睡早起是人所周知的。但歷代醫家和養生家對睡眠養生的重視就很少有人通曉,其實,科學的養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規律及方法,
秋季養生之所以強調保證睡眠時間,是因為睡眠有很好的養生作用。睡眠的作用包括五個方面:
一、消除疲勞
睡眠時,人提的精氣神皆內守于五臟,若五臟安舒,則氣血和調,體溫、血壓、心率均相對下降,呼吸及內分泌也明顯減少,代謝率降低,使體力得以恢復。
二、保護大腦
大腦在睡眠狀態中的耗氧量大大減少,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腦細胞能量的儲存,幫助恢復精力,提高腦力效率。
三、增強免疫力
睡眠不但是智力、體力的再創造過程,還是疾病康復的重要手段。在睡眠中能產生更多的抗原抗體,增強機體抵抗力,因此現代醫學常把睡眠作為一種治療手段,用來治療頑固性疼痛及精神疾病,
四、促進發育
睡眠與兒童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兒童的生長速度在睡眠狀態下增快,所以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是兒童身高增長的條件之一。
五、利于美容
睡眠對皮膚健美有很大的作用。這是由于在睡眠的過程中,加快了皮膚的再生,使得皮膚因勞累過度所造成的顏面憔悴、皮膚出現的細碎皺紋在睡眠中得以恢復。所以說,睡眠也是皮膚美容的基本保證。
在這里要特別提醒老年朋友,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古今嘉言》認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是符合養生學的觀點的。另外,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時、午時入睡),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極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候氣復。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如果能正常地進入睡眠四期,那么你的大腦將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保證第二天的最佳精神狀態,這就是我們所希望的,也是秋季養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
(摘自新華網天津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