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是在人胚胎發育時期(懷孕初期2~3個月內),由于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后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在胎兒可能屬正常)的心臟,稱為先天性心臟病(以下簡稱先心病)。
目前,先心病占新生兒出生缺陷的首位,據報道,我國每年出生的先心病患兒約為22萬,每年用于先心病治療的費用高達130億元。5月11日,《英國醫學雜志》網絡版發表了加拿大學者的一份最新研究結果:自從10年前加拿大政府往谷類食品中強制添加葉酸以來,先心痛患兒的出生率明顯下降。葉酸是B酸維生素的一種,先前已被證實可以減少神經管缺陷畸形兒的出生,包括脊柱裂和無腦兒。
加拿大魁北克省自1998年開始往谷類食品中添加葉酸,本次研究包括1990~2005年間在魁北克出生的130萬兒童,其中2083名兒童患先心病。在添加葉酸之前,先心病的發生率沒有變化:從添加葉酸后,先心病的發生率每年降低6%。先心病發病率雖然不是很高。但危害嚴重、花費較高,對此,美國優生優育基金會/畸形兒基金會醫學負責人黛安,阿什頓博士說:“通過一些簡單的干預措施,包括往食物中添加葉酸、鼓勵女性服用葉酸,可以顯著降低先心痛患兒的出生,對政府和個人來說會達到雙贏的效果。”
造成先心痛的因素很多,首先,懷孕早期暴露于不良因素中(如感染病毒、接受放射線檢查等);其次,早孕期血糖較高等,會導致先心病的發病增加:最后,遺傳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孕婦患有先心病,其后代發生先心病的機會明顯增加。
孕婦最好在懷孕之前3個月就開始每天服用400微克葉酸,這樣可以保證“準媽媽”在懷孕早期有充足的葉酸可以利用。懷孕后應繼續服用,以滿足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