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松一級公路、76省道復線城南段順利建成通車,60戶困難群眾的危舊房改造順利完成,長潭引水新河、濱海段管線全線接通………
2008年,溫嶺市“一府兩院”規劃的21項重點工作現已基本完成,這離不開溫嶺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更離不開溫嶺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代表分組對重點工作“一對一”的持續監督。
據介紹,這種“一對一”分組監督的方式,既可以整合代表資源、形成監督合力,又可以加大監督力度、增強監督實效,是溫嶺市人大常委會為強化代表監督實效探索的一條新路子。
年初:“一對一”監督
2008年初,溫嶺市人大常委會將“一府兩院”在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出的工作任務,篩選梳理出21項重點工作,由全市374名人大代表分組進行“一對一”跟蹤監督。這一年,各代表小組采取專題視察、走訪座談、聽取匯報、明察暗訪等多種形式,及時掌握聯系重點工作的進展情況,跟蹤監督各項工作的推進落實。同時,在摸清情況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給相關部門建言獻策,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敢于提出批評意見。
“6月份,我們組織對石松一級公路建設項目進行視察,發現碎石、油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影響到了工程進度。”第九代表小組組長金學富說,在發現問題后,代表們馬上與交通部門取得了聯系,要求在抓好工程質量的同時確保工程進度。后來,代表們又多次“光顧”石松一級公路建設現場,確保督查建議的落實。
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各個代表小組根據自身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履行監督職能,重點在知情、溝通、反饋3個環節上下功夫,全力當好觀察員、調研員、評論員和督導員,力求監督取得實效。
年中:“面對面”考評
2008年8月7日,市人大常委會對21項重點工作進行年中“會審”、集體“考評”。審議會上,“一府兩院”各分管領導親自就重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匯報,相關部門負責人對有關問題作出說明解答,各個代表小組結合前期跟蹤監督情況開展討論審議。
代表們普遍提到,大石一級公路改造已喊了多年,但進展十分緩慢。“都說‘溫嶺到,汽車跳’,現在修了這么多年的路還是這個情形,這嚴重影響了溫嶺形象。”
對此,交通部門負責人解釋說,大石一級公路改造和車道拓寬問題,市里早已列入計劃,只因資金緊張沒有展開,2008年市長辦公會議已同意大修,目前正委托設計。
審議會結束時,代表們還對21項重點工作按52個分項,進行了滿意度和可行性測評。結果52個分項,代表們對上階段工作進展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的40個,對下階段工作措施表示可行或基本可行的47個。
會后,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及時匯總整理了《21個代表小組分組監督情況匯總表》和《“一府兩院”2008年重點工作進展情況測評匯總表》,分送“一府兩院”。同時,為增強監督效果,市人大常委會還通過《溫嶺日報》、溫嶺人大網等媒體對審議情況進行了公開報道。
年末:“實打實”問效
2008年12月17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代表小組長會議,從各代表小組匯總的情況來看,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持續監督,“一對一”監督工作終于取得了實效,“一府兩院”的21項重點工作總體完成情況良好。
通過第九代表小組的監督,一度曾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資金短缺等因素進展緩慢的石松一級公路和76省道復線溫嶺段,終于在2008年12月30日正式通車,使溫嶺“大交通”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東門路的拆遷啟用了全新的‘市場+保障+陽光’的模式,考慮到了拆遷戶的利益,保證了每一戶貧困戶至少能住到50平方米的安置房。”監督舊城改造的第一小組組長王于呈也對本組代表的監督實效表示滿意。
“從監督效果看,它不僅推動了政府工作,促進了相關問題的落實解決,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使廣大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大的實惠。毋庸置疑,這正是各級人大常委會在制度層面、在監督形式上推陳出新、探索創新的最終落腳點和歸宿。”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學明說。
作為受監督方,一位政府部門的負責人道出了心聲:“由于多個人大代表盯牢一件事情,無形中對我們工作產生了壓力和動力,這種氛圍對我們推進工作很有利,這樣的監督我們歡迎。”
2009年上半年,溫嶺市人大常委會又啟動了新一輪代表分組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