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人大常委會在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時,為避免會議“冷場”,推行“中心發言人制度”,即預先安排確定發言人。但有人認為,這不僅不是提高常委會會議審議質量的治本之策,反而為不作或不愿作審議發言的組成人員提供口實。
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人大常委會滕修福不是治本之策
一些地方人大常委會為避免常委會會議審議發言“冷場”,推行“中心發言人制度”,可能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不管初衷如何,“中心發言人制度”不是提高常委會會議審議質量的治本之策。
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本級“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是行使監督權的主要形式。按照監督法第二章規定的步驟、時間等法定程序嚴格來執行,是提高常委會會議審議質量的法定的、首要的前提。常委會相關工作機構按照監督法的規定,做好會前的專題視察和調查研究等工作,及時向常委會各組成人員提供相關的材料、資料等,為常委會組成人員提供必要的服務,才是提高常委會會議審議質量的必要條件。常委會組成人員盡職盡責,積極主動地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相關工作機構準確匯總常委會組成人員意見,及時交有關機關研究處理,跟蹤督辦、督查,切實推進“一府兩院”的相關工作,才是真正提高常委會審議意見質量和效果的本質所在。
金華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唐宇熒中心發言人制度應力戒形式化
不可否認,推行中心發言人制度,對于提高人大常委會的審議質量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現行的制度設計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形式化的弊病。
中心發言人事先挑選確定,只占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極少數。他們的履職積極性和責任心得到了調動,但其他沒有中心發言任務的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惰性”就容易滋長。而且,很多時候中心發言人往往是由常委會相關工作機構負責人擔任,更難調動平時發言就較少的兼職委員的履職積極性。在發言內容的形成上,一般是由常委會組織調研,吸收中心發言人參與,然后選擇若干個重點內容形成發言材料。這種操作程序,由于會前基本確定了發言的基調,其他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意見和建議也較難得到吸收和體現。在中心發言時間的選擇上,有的在常委會會議審議之前,中心發言人先在大會上作發言;有的在小組討論時,先由各組中心發言人發言,這兩種做法,雖然起到了引思路、抓重點的目的,但也容易框定其他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思路,不利于集思廣益。
為了有效避免中心發言人制度這種形式化的傾向,筆者以為,在程序設計上,會前調研至少要有半數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參加,尤其是要擴大兼職委員的參與面,并在會前準備好發言提綱;中心發言的時間放在分組審議之后,由各組根據審議情況,從小組成員中推選中心發言人,匯總歸納小組討論意見,結合會前調研所得形成中心發言提綱,在大會集中時作發言。同時規定,每位常委會組成人員在若干時間段內必須至少發言一次。這樣,既可以增強常委會所有組成人員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又能在確定發言重點的同時兼顧各方意見,真正體現民主集中制,保證審議意見代表大多數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意志。
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人大常委會劉家華可行且有實效
一些地方人大常委會在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時,預先安排確定中心發言人,是為提高常委會會議審議質量,在實踐當中創新形成的制度。在監督法實施后,許多地方人大常委會又根據監督法的規定對這一制度進行了完善。筆者以為,可行且有實效。
有的地方人大常委會根據審議議題,選擇對該議題比較熟悉了解的常委會組成人員作為審議發言人,并在會前通過走訪座談、實地察看等多種形式,進行調查研究,由此形成調研報告,在審議當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還有的明確要求中心發言人在審議發言時,對“一府兩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留情面,實話實說,杜絕了只表功不言過的現象。從一些地方的實踐看,確定幾名常委會組成人員為中心發言人,讓其及時搞好調研并作好發言準備,實現講實話、舉實例、出實招、見實效的良好作用,審議發言針對性增強,審議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當然,中心發言人制度也并不排斥自由發言,只是中心發言人可以使審議發言更加系統,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而已。
桐鄉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呂春燕對審議起著明方向見實效作用
近幾年來,桐鄉市人大常委會采用與中心發言人制度類似的小組召集人發言方式,實踐證明,對“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能更系統、完整地進行分析闡述,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并激發其他組成人員的發言熱情,進行論證和補充,從而大大提升了審議的質量和實效。筆者認為,建立中心發言人制度,在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實踐中利大于弊。
有利于提高審議質量。被確定為中心發言人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往往對專項工作十分熟悉,他們的發言可以更專業地指出“一府兩院”工作的優勢和不足,所提的意見、建議更具有現實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無疑提高了人大常委會會議的審議質量。
有利于明確審議方向。眾所周知,絕大多數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不是從事會議所審議的專項工作的,熟悉程度不盡相同,中心發言人的發言,可以起到突出會議審議的重點和明確審議方向的作用,避免了其他常委會組成人員泛泛而談、擊不中要害的現象。
有利于提升審議實效。一些常委會組成人員因不熟悉專項工作,不愿或極少發言,容易造成“冷場”,中心發言人制度不僅能有效避免時間的浪費,而且能啟發、引導其他常委會組成人員進行補充發言,保證在有限的會議時間里,提升審議的質量。
淳安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王順民安排“中心發言人”有法律依據
安排“中心發言人”是改進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方式、提高審議質量的有效舉措。首先,體現了審議發言的深度。一般在會前開展審議議題調研或視察檢查時就確定中心發言人,作出明確要求,推動了發言人深入調研,掌握真實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其次,拓展了審議發言的廣度。中心發言人的發言一般比較全面,往往是肯定成績、指出問題、提出整改要求,其他同志的審議發言則以提意見、建議為主,不講重復話,既保障每個人的發言權利,又體現常委會集體行使權力,而且還可以有效防止發言“跑題”。
2009年4月新修訂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規定:“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或者聯組會議安排對有關議題進行審議的時候,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要求發言的,應當在會前由本人向常務委員會辦事機構提出,由會議主持人安排發言順序。”這就是說,常委會會議的發言對象可在會前確定,這也可以視為是安排“中心發言人”的法律依據。
要避免人大常委會會議出現“冷場”,根據當前我國地方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結構現狀,關鍵是要積極創造條件,保證每一位組成人員都能知情、知政,使他們有話可說。這就有待于人大常委會辦事機構、工作機構的努力了。
舟山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馮國海常委會組成人員都能成為發言主角
推行中心發言人制度,一個明顯的變化是,一改常委會會議審議時,相關工委負責人讀一下調研報告,常委會分管副主任講幾點的發言模式。中心發言人是有備而來,較之沒有準備的“聽說、大概、可能”更能讓人信服。
中心發言人制度也完全可以讓每個常委會組成人員都有機會成為發言的主角,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從被動發言到主動發言的絕好機會,而絕不會像有人認為的那樣,反而為不作或不愿作審議發言的組成人員提供了口實。這里的關鍵,在于人大常委會工作部門的組織安排。對于那些不愿作審議發言的,即使你沒有這個制度,也還是會“悶聲不響”作壁上觀。而有了中心發言人制度,則有可能打破這些人的“金口”,因為每個常委會組成人員都有可能成為中心發言人,其間接的鞭策作用不容小覷。
本來,常委會會議上發言機會人人均等。什么時候大家都能夠從不自覺到自覺,從被動思考到主動思考,常委會會議上的發言出現了踴躍場景,到時中心發言人制度才真的可以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