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廣州市人代會期間,市人大代表梁鳳蓮在分組審議時直言,自己所提出的不少議案建議,最后都被相關部門搪塞了事。“當初被選為人大代表,就真的是希望能為人民做點事,而不僅是要來開個會表個態。”梁鳳蓮說到此處加重了語氣,“我真的覺得愧對代表一職,愧對人民。”
人大代表的一聲“慚愧”說明他們的作為意識強了。從梁鳳蓮的一聲“慚愧”中,我們看到梁鳳蓮們不想當“榮譽代表”、“掛名代表”,他們想做人民群眾的代言人、履行職責的有心人。他們想“有作為”,只是被“耍太極”式的招數所糊弄“難作為”罷了。想必那種“見面拉拉手,會上拍拍手,表決舉舉手,散會揮揮手”,八面玲瓏、一團和氣的好好先生是沒有這種“難作為”的苦惱的。梁代表之所以對自己“不能代表人民”感到愧疚,就是因為她能秉持“人大代表為人民”的理念,渴望名副其實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和義務,說到底,這是作為意識的覺醒,是有所作為的體現。
人大代表的一聲“慚愧”,需要我們在代表聯絡、建議辦理剛性監督等方面多下功夫,消除人大代表履職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