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時代已經來臨,這種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對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而運用新的傳播技術進行經營的商機也大增。這對傳統媒體來說究竟會陷入新的危機,還是從中帶來商機?應當說挑戰與機遇同行、危機與商機并存。就看你能否抓住機會,關鍵是創新能力的強弱。
3G通訊技術的應用,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工作越來越便利。3G手機除了是一部方便的高質量的移動電話機之外,還有不受時空影響的即時上網、存儲和進行數據資料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欣賞,電話會議、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等等。這種數十種功能的小型智能化電腦,誰都可以親身體驗,成為人們無法分割的“身體的一部分”。信息傳播的方便、快捷、互動、海量的優勢突現,這無疑會使部分受眾將傳統媒體拋棄。如果我們的思維方式還停留在原有的框框內的話,毫無疑問,總有一天會被拋棄的。但如果我們也置身其中,積極參與,情況就大不一樣。我們的視野不要只盯住3G牌照在誰手上,而要放得更開闊一些。3G牌照發放,不只是給直接的運營商提供了商機,同時新技術的開發所構建的平臺也給團體單位乃至個人提供了商機,而且有均等的機會。比如,你是某方面的行家里手,你坐在電腦旁,利用新技術平臺給你提供的機會,就有可能讓你財源廣進。所以,當你擁有這類新的移動通信“個人通信終端”,被運營商從你身上取走使用費時,也有可能讓你利用這一平臺經營新項目賺了一把。因此,我們應當摒棄因循守舊的思維,開拓視野,勇于創新,積極應對新形勢下的市場競爭。
就傳統媒體而言,在轉型中就不能停留在原來的一般化的與新媒體的互動上,而是要融合到新媒體中,建立跨媒體平臺,構建多元化的媒體新格局。在這過程中,許多媒體都會一擁而上,但并非誰都能得心應手。創新是至關重要的,這是一場新的創新能力的拚搏。創新,不能理解為棄舊翻新,新的不一定就有創造力。與眾不同,也不等于是創新。
新必須有新意,創就是要有創意。創意是對傳統的框框的突破,就是自我超越中也超越別人。不只是融入新媒體之后的新形態,更重要的是新形態的內涵和品質。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或者是融洽之后的新形態產品,都要在“創”字上下功夫。而且,創新也是不斷地與時俱進的,因為新媒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今天是新形態的產品,明天可能就是舊的了。比如,西方早些年就已經出現的街頭打印版的報紙,中國就不可能再出現了。因為有了移動媒體,誰還會去街頭巷尾刷卡打印報紙。
創新必須搶奪先機,先行一步。由新變舊之后,再進一步推進,步步領先,就步步主動。
創新,還要創建適應新技術發展的平臺。前幾年,筆者曾提出,適應新媒體的發展,建立新的平臺——新聞數碼港(超級編輯部)。什么名稱好,可以研究,但必須構建大傳媒(或全媒體)的平臺,這是融媒運作必須的。與此相適應的應設立全媒體運作機構,改變原有的運營模式、組織結構。報業記者身份也隨之變化:“ 紙”(紙媒)記者——“報”(報紙、網絡報、手機報)記者——大傳媒(全媒體)記者。報業記者的素養也得提升,不能只會文字功夫,視頻、音頻相關的技術也得掌握。完成大傳媒平臺的創新之后,哪一個媒體快就往哪發稿,滾動發稿。當然記者的考核激勵機制也要適應這種變化。
創新求變,就會化“危”為機,商機無限!
(作者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