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報道》是財經新聞專業的核心課程,它既關系到學生專業意識和專業理念的培養,又直接影響到學生財經新聞采寫能力的提高,所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對培養財經新聞專業人才至關重要。提高《財經報道》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厘清《財經報道》的教學導向,并在授課導向的指引下對教學內容及方法進行科學的設計。本文試圖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此進行一些思考與探索。
一、《財經報道》教學導向選擇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越來越密不可分、融為一體。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越來越深地卷入內容日益豐富、范圍日益擴展的經濟活動,經濟社會已經形成。社會的巨大變化對新聞界和新聞從業人員提出了具體要求:即掌握財經知識,用通俗易懂的新聞語言為廣大受眾提供有用的財經新聞。
面對社會實踐的變化和要求,財經新聞教學該如何應對?筆者以為,其關鍵在于確定財經報道的授課導向。這種導向的基本理念在于,教學中既要與新聞采訪寫作課有明確的區分,又不單純把這門課作為經濟學課程的簡單重復,從而真正突出財經報道課程教學的價值所在。據此筆者以為這種授課導向的核心就是找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系統,即將不同經濟領域(諸如將經濟領域劃分為公司報道、宏觀經濟報道、貿易報道等)內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分類,根據該領域的一般特點與規律以及從事新聞報道的要求與規律,確定各類財經新聞事件的報道要點,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財經新聞報道操作系統。這樣我們在最短時間內“就可以保證記者抓住新聞事件的核心,掌握新聞事件的全貌,了解新聞事件的意義,獲得寫作新聞的充足素材。”①
幾年的財經報道教學實踐使筆者深刻認識到:財經報道的授課導向就是講清財經與新聞結合部的報道原則,換言之,就是從新聞的視角看待經濟領域的變化,培養學生能夠從經濟領域內拎起新聞點。這樣財經報道課程的講授就既能避免流于基礎新聞采訪寫作課又能區別于一些經濟學課程的簡單重復,從而最大限度地突出財經報道課程的特色,為高質量財經新聞人才培養奠定一個堅實基礎。
為什么說財經新聞各個領域報道原則應該成為《財經報道》的授課導向?董關鵬先生在《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中談到他在英國某著名媒體的一次工作經歷時說:“我獲得了一本該媒體內部‘憲法’加上‘技術規范’的小冊子,條目細致到對高層領導人接受賄賂丑聞和學童課間食品生產線衛生質量接受咨詢等新聞報道的具體操作準則,含有咨詢責任人或授權人的程序、行文方式和報道議程設置等。有人說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記者的創造性,而當時的同事告訴我,這是他們的‘創造性起飛的地方’,因為這個內部的‘準憲法’機制正好保證了記者在第一時間及時、快速反應的能力。”②國外媒體的“憲法”與“規范”恰恰證明了這種授課導向的必要性。
二、《財經報道》教學內容設計
那么在這種授課導向之下,又該如何確定財經報道的教學內容呢?筆者以為明晰財經新聞工作者的知識結構,以知識結構為核心進行教學是關鍵。
⒈經濟學素養的培養
作為財經記者,必須要有相關經濟學專業的知識背景。這是因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如果不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不能夠從專業的視角去觀察和分析新聞事件,就不可能把事情講清楚,更不可能做出準確的報道,其結果就是誤導公眾。財經記者如果想跟經濟學界、實業界、財經界人士打交道,贏得被采訪對象的信賴,就更應該有專業的知識背景,唯如此,才能準確表達被采訪對象的觀點和意見,否則,用經濟學家的話來講,就是文章寫出去以后,詞不達意,或者根本不是這么回事,出現專業方面的失誤、導致公眾對專家和學者的誤解。因此,一個財經新聞工作者,必須要有經濟專業方面的知識儲備,這樣在做財經報道的時候,才能抓住什么樣的新聞是最核心的、是最有看點的,能夠一下子抓住一個問題中最實質的內核。
基于此,在進行《財經報道》教學時,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明確財經記者應該掌握的大致的經濟學內容的框架體系,內容的講授不可能系統深入,但要全面概括凝練。其所以如此是基于這樣一個前提,財經報道的講授是在學生學習了財經方面的專業知識前提下展開的。因此在財經報道課中財經知識的呈現應該是一個框架、一個體系,而不應該是對財經知識的系統深入闡述,否則其課程開設的價值會等同于經濟學課程的重復設置。
據此,財經記者應該具備的知識結構之一首先是概覽性的經濟學知識,具備基本的經濟學素養。古人語:術業有專攻。當今時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領域越來越多,對于精力有限的個人來講是應接不暇,一個人不可能什么都精通。所以,以記者為職業的新聞人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就該有一個方法問題,這種學習不可能是專業式的咀嚼,而應該是捕捉式的概覽。正如著名財經記者艾豐所言,財經記者概覽式的學習就是要善于做框架式學習、框架式思考,即所謂“好讀書,不求甚解。”著眼于大的框架,而不是細節的研究,找出問題在理論框架內處于什么位置,并進行理論定位。這樣的知識框架下寫出的財經新聞就會既有理論高度又不失專業水準。總之,財經新聞記者不僅要有新聞學的眼光,更要有經濟學的視野。
⒉新聞采訪水平的提高
新聞本質上指一種非常態、一種變化或者說變動,這種變化與變動無可質疑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美國新聞學者邁爾文·門徹認為,在任何時代,作為大眾傳媒的新聞總是遵循著兩個基本原則:第一,新聞是從正常的事件流程中脫軌而出的信息,是某種預期的中斷。第二,新聞是一種信息——人們需要這種信息來對自己的生活做出明智的決定。門徹是要向人們說明,作為大眾傳播的信息,新聞具有兩個最重要的屬性:其一,新聞應該是反映生活常態的突破或改變的信息。其二,新聞應該為受眾的生活行為決策提供信息參考。新聞要幫助公眾認識生存環境的變化,并從變化中獲得制定生活決策的信息。人們生存環境發生的反常性變化,往往對人們的生存與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了解這些變化信息,有助于人們維護自身權益并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這也是將新聞信息投入大眾傳播過程的實用價值所在。③
財經新聞是對經濟領域中變動與變化的新聞反映,這種變動與變化對周圍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產生相應的影響,作為新聞記者必須敏感于經濟領域的這種變化,通過自己的新聞專業敏感來捕捉、把握這種變化,并及時的告知公眾,使公眾據此對自己所處的經濟環境進行判斷,進而做出決策。所以把握經濟領域的新聞點,即報道要點、報道視角就是財經報道教學的關鍵之一,即財經記者應該必備的知識結構。
總之,正如著名經濟記者艾豐所說,作為經濟記者必須掌握兩個規律:一是被報道對象的規律,二是新聞手段的規律。用“庖丁解牛”的故事來講就是記者不僅要懂得如何使用刀,即如何利用新聞規律,更要懂得牛身,即作為解剖對象的規律。據此,作為經濟新聞記者不僅要懂得新聞規律這把刀,更要懂得經濟規律這頭牛。具體到經濟記者,必須能夠用經濟學基本原理來解釋經濟行為,必須以經濟學的思維、經濟學的邏輯來看待經濟,以經濟學的話語來敘述經濟問題。財經記者只有掌握了經濟學的知識才能夠明白經濟政策、商業行為、消費行為的變化。新聞記者若想敏感于經濟領域的變化,必須要對經濟學的知識有所了解與掌握。只有熟悉了新聞規律、經濟規律,才能更機敏地捕捉財經領域的各種新聞事件,才能更好地進行財經報道。
總之,應該認識到財經報道首先是新聞,因此做財經新聞首先要有新聞敏感,否則無從確定什么樣的事件構成新聞;其次是新聞從業者必須要有專業知識,否則無從把握專業領域內的變化。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做出優秀的財經報道。
三、《財經報道》的授課方法設計
基于授課導向及教學內容設計,將財經知識與新聞視野有效結合便成為講授《財經報道》的關鍵所在。根據幾年的財經教學經驗,筆者以為應該從3個方面著力:
⒈財經報道教學的關鍵之一:用新聞的眼光看待經濟現象
任何新聞報道首先都應該從受眾需要出發,財經報道因其與受眾利益的密切相關性尤其應該如此。受眾對財經信息的需求可歸結為三個方面:一是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如何?二是這些重要的經濟動態與我何干?三是在這種情況下我該怎么辦?④
以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報道為例,受眾首先不僅需要知道發生了什么,需要對國際金融危機有一個比較全面、系統的了解。而且,以新聞價值的關聯性和實用性為標準進行判斷,要明白受眾更關心經濟危機的發生會對自己產生何種影響?比如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有什么短期和長期的影響?受眾所處的行業(比如紡織、皮革、機械等)會受到何種影響和沖擊?對自身收入等有什么影響,影響程度有多大等等。受眾更需要知道,面對金融危機自己該怎么辦?該不該投資?投到哪些領域?何時投入?敢不敢消費?消費什么?消費多少?面對這樣的影響和沖擊,財經記者要用新聞的眼光對某些重要的行業或產業要給予適當的關注,提供相關信息讓他們參考,以便做出正確的投資理財決策。所以用新聞的眼光看待經濟現象就是用新聞的價值來判斷經濟現象,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⒉財經報道教學的關鍵之二:用經濟學的視野看待社會現象
之所以要用經濟學的視野關照社會現象,是因為社會中發生的大多數沖突與變化歸根到底是經濟利益的驅動,只有探究到這種深層次的經濟動因,才能找到問題、挖掘問題的本質。
諸如娛樂報道,當我們消遣性地看待一個娛樂明星的退隱或淡出舞臺時,大多數人只是在關注娛樂明星,但事實上好多娛樂明星退隱與淡出牽涉到經濟利益,退隱不僅牽涉到明星本人更牽涉到明星代理的廣告,而廣告就意味著經濟利益,因此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去看待這則娛樂報道,便更能挖掘到新聞的價值所在,也更能折射社會現象的紛繁復雜。明星影響經濟僅僅是一個用經濟學視野關注社會現象的案例。學會從經濟學的視角看待社會現實的運動與變化,是財經新聞記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⒊財經報道教學的關鍵之三:財經報道經典案例剖析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高鋼教授在新聞寫作課上對學生坦言相告:我幾乎不能為你們直接移植新聞寫作的才能,但是我會告訴你們培養新聞寫作才能的方法和途徑。他認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一、閱讀!閱讀!再閱讀!二、思考!思考!再思考!三、寫作!寫作!再寫作!學習過程事實上就是認識、模仿和創新的過程,案例為學習過程提供了認識和模仿的范本。通過經典財經報道案例的解析,使學生領悟這些優秀的財經新聞作品傳達了什么樣的信息,再看看它們是如何傳達這些財經信息的;思考有影響的財經新聞作品引起反響的原因,思考其取材的標準、主題設定的原則、結構的奧妙以及表現的技巧。琢磨這些作品究竟為什么會寫得這樣不同凡響;然后從模仿開始,模仿優秀作品的觀察角度、組織結構、語言方式,最后寫出自己的新聞作品。因此,財經報道教學的關鍵還在于財經報道經典案例的剖析。
四、結語
中國的改革正在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在不斷完善,中國經濟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果沒有負責任的財經新聞報道來解釋復雜的經濟趨勢,就不可能出現高效的經濟發展。同時如果沒有受過財經新聞專業訓練的記者和編輯,就不會有高質量的財經新聞,沒有高質量的財經新聞也就不會有健康的經濟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財經新聞教學研究的充實與提高將為培養合格的財經記者做好堅實的鋪墊。
注釋
①高鋼:《新聞寫作精要》,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213頁
② Melvin Mencher:【美】《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清華大學出版社,導讀
③高鋼:《新聞寫作精要》,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27頁
④胡潤峰:《財經新聞報道與寫作》,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蘭州商學院商務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