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文為何“躲貓貓”?
《法制晚報》長期以來刊登性病廣告的數量在京城的報紙中一直“名列前茅”,而且這類廣告中的批文批號字體非常小,讀者基本上看不清、認不出。
比如2月18日刊登的《男性生殖器二次發育增長液》,2月19日的《28元給男人雙倍動力》,2月21日的《天價男性產品火爆京城》、《睪丸有病不治不行》,4月4日的《香港快邦片改變男人一生》等廣告中,都有兩行字體非常細小的批文批號。這些廣告的批文批號,即使有一雙1.5的眼睛也全部認不出來,只有用高倍的放大鏡才能看出其中的幾個字。
那么,該報為何不敢理直氣壯地把批文批號的字體印得大一些、明顯一些?為何在性病廣告的批文上“躲貓貓”?有一句俗話:凡事不正常,肯定有貓膩。因為這些廣告的批文大部分不是藥品廣告,基本上屬于食品和保健品,而該報都是將它們作為治病的藥品進行宣傳的,即所謂一吃就靈、一用就好,因而自然不會讓讀者看清。希望該報在刊登此類廣告時要把批文印清楚,讓消費者都明白,不要再玩“躲貓貓”的游戲。
林彪自取滅亡
不是因為“怨女陰氣重”
軍嫂,顧名思義就是軍人的妻子。作為宣傳軍嫂的刊物《軍嫂》,應該刊發反映軍隊家屬生活和支持部隊建設內容的文章。從該刊今年1月刊的內容看,大部分文章遵循了這一宣傳宗旨,但也有少數文章刊登了一些與該刊宗旨不符的文章,比如《守望》。
《守望》一文是林彪原秘書講述的林彪老家的第一個妻子汪靜宜在林彪離家參加革命后苦等林彪、終生不嫁直至去世的過程。該文前邊的“提要”借用林彪同鄉、一位老革命的話說:“家鄉有一種說法,林彪祖居本來是王氣沖天,林彪出來革命后把他的第一個老婆拋棄了,人家終生未嫁,日日對著林彪流淚,怨女陰氣重,把林彪的王氣給沖沒了。”將林彪的自取滅亡歸結為“怨女陰氣重”的迷信,就大錯特錯了。
如此“某”字太多了
《新京報》3月16日A19版刊登了一條綜合報道,眉題是《山西運城整頓警風,處理違法違紀民警》,主標題是《派出所長酒后參會被禁閉》。在這條不足500字的消息中,“某”字就用了10個。現摘錄如下:
“協勤民警王某、胡某擅自撬開該局一位原局領導辦公室房門”,“民警張某玩電腦游戲”,“治安大隊長白某就此作出檢查”,“治安大隊指導員胡某、綜合中隊負責人張某以及違紀民警張某寫出深刻檢查”,“風陵度派出所所長劉某、黃河大橋派出所所長石某、風陵度中隊隊長薛某酒后參加全縣政法工作會議”。這條消息中所有違法違紀民警無一用真名,都用“某”字代替了。
這條綜合報道所用的原稿中是否都使用了“某”字不得而知,但在一條小稿中“某”字如此高密度出現,以致成了一個繞口令,實在有點滑稽。這些被點名批評的人都是違法違紀者,而且都進行了處理,為何不能直呼其名?
長期以來,有些媒體在批評報道中經常用“某”字代替真名,讀者對這種欲說還休的批評也多有微詞。既然媒體想搞批評報道,那么對被批評者為何還要禮讓三分?這樣的批評,其效果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