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主持人作為電視節目的協調者與引導者,是連接節目與觀眾之間的紐帶,擔負著指引正確輿論導向的重任。主持人創造性的實踐活動為電視實現有效傳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女性電視節目主持人作為一個具有特殊話語權的傳播群體,更擔負著展現時代風采,推動社會進步的特殊作用。美國知名化妝品制造商玫琳凱曾經說過:“女人有兩種東西比金錢和性更為人們所需要——認可和贊美。”
而主持人與節目的關系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在當今媒介競爭日益白熱化的情況下,浮躁的心態和功利的誘惑使得部分女性主持人變得急切與低俗,甚至在語言和著裝上都表現出了市儈氣,這不是源于追求進步,而是源于追求榮耀。這些主持人并不是為觀眾而主持,也不是為做節目而做節目。錯誤的價值取向導致了媒體的部分節目變得日益淺薄與乏味,嚴重污染了受眾的視聽空間,甚至混淆著受眾對于美與丑的是非判斷——我們應該反思。筆者認為,改變這種現狀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要重塑女性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價值取向。
人格化的女性主持人——情感深度與文化厚度的價值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感人、以情動人是電視傳播的優勢,充分發揮各種藝術元素的情緒感染力,進而強化節目內容的思想內涵,成為現代電視創作的重要表現手段。相對于男性來說,女性具有男性所不具備的生理機能,有著自己獨特的微妙情感和思維。所表現出來的是:思維的被動與細致的融合,情感的脆弱與柔順的交叉,虛榮與嫉妒的隱秘表達。因此,盡管女性常被各種沖突和內心矛盾重重包圍著,但是,她仍具有理性的思考和行動。
而情感性、人情味是電視節目中最能打動人、最能激發興奮點,是使觀眾產生親切感和認同感,繼續往下看的感染力要素。溫情、雅致、重感情、重交流是女性主持人有別于男性主持人的最大優勢。因此,以情感傳播為先導,擴展廣義傳播的豐富內涵,必將使電視更加深入人心,其所傳達的價值觀念和思想也更便于被各階層所接受和認可。能使觀眾為之擦眼抹淚、傾心投入并進而促發其情感思維的優秀電視作品,無不都是情感傳播方式成功運用的點點積聚。女性節目主持人在此類節目中的重要價值作用可見一斑。
在策劃該類節目的過程中,筆者認為,僅僅靠擴充女性節目主持人的智囊,讓女主播掉進書袋來擴大節目影響是不可取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白領主持人楊瀾。2005年1月4日,湖南衛視和陽光衛視聯合創辦了女性訪談節目“天下女人”。作為曾經成功主持過“正大綜藝”、“鳳凰早班車”、“楊瀾視線”和“楊瀾訪談錄”的一名優秀的女性節目主持人,在這些節目中,楊瀾對事物的敏銳的洞察力,對受眾心理的深刻理解力,對節目內容的強大的駕馭能力和處理能力,都讓廣大觀眾對其主持的“天下女人”充滿了希冀。
但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盡管湖南衛視和陽光衛視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節目并沒有產生預期的轟動效應。如果忽略該欄目的形式和因素,單就主持人風格和形象來分析,楊瀾在廣大電視觀眾中的形象一直是成熟、有底蘊和睿智的。楊瀾作為“天下女人”節目的制作人,本身就是一位杰出女性的代表。但是,“天下女人”作為一檔分眾化很強(主要定位觀眾為女性)的節目,其價值相對于楊瀾之前的所有節目是不同的。單純用理智來作為底蘊,單純用知性來替代感性,讓我們看到了欄目的缺憾之所在。當文化的厚度大于情感的深度,當一個知性、睿智的楊瀾替代了一個本真的楊瀾,真實的情感不能和欄目融合在一起,勢必將會讓節目的受眾過于局限。例如在著名笑星高秀敏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的節目中,楊瀾對于高秀敏丈夫、著名小品作家何慶魁的采訪,記錄了高與何相愛、事業上相伴、精神上相隨的人間至愛。但是,通過楊瀾的訪談,我們看到的或許僅僅是一個事件的本身,張弛的節奏感不強,相對于朱軍的“藝術人生”和陳魯豫的“魯豫有約”,楊瀾對于這類故事的悲劇性情節沒有進行細致的發掘,不得不說這是種缺憾。
筆者認為,女性節目主持人,僅僅靠學富五車是遠遠不行的,以為文化底蘊就是所學全部知識的觀點是不可取的,同時主持節目更不是在比拼新、奇、特以及大投入和大成本的制作“語言游戲”。特別在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要把“道德和情義”等諸多方面的元素更多地融入到女性節目當中,挖掘女性的本真——細膩、真我、清雅。所以,人格是魅力主持人獲得成功,博得觀眾喜愛的要素。盡管東方和西方在文化背景上存在差異,但在最高層次上的觀念是相同的,只有真、善、美才是最高標準。因此,在長期為公眾服務的過程中,主持人人格的忠厚、善良是一定會被觀眾所理解與接受的,從而產生一種令觀眾嘉許的屏幕形象。當然,真正意義的真善美的境界是很難達到的,這是主持人在創作過程中必須要追求的。
女性節目主持人以真實的情感打動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使之既具有大文化的厚度、又具有至高情感的深度,讓智慧和情感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主持人鮮明的個性特征。
女性主持人在傳播過程中的話語權的價值——定位角色與溝通
媒體的主持人更是當今媒體的代言人,是節目重要的靈魂。對于受眾來說,是將主持人同節目、同頻道、電視臺乃至地區和國家聯系在一起的。認可了主持人,就等于認可了節目和電視臺。在國外,很多節目的名稱是直接用電視臺主持人的名字來命名的。主持人把握了整個節目的話語權。當年,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欄目造就了楊瀾,“綜藝大觀”造就了倪萍,她們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成功,一夜之間她們家喻戶曉,她們之間共同特點是除了她們都刻苦努力之外,這兩個欄目的風格恰恰適合二人的特點。
雖然,節目主持人同主持的節目是相聯系的,但是選擇什么樣的女性主持人確實是由特定的欄目風格所決定的。只有將主持人的個性和特點與節目風格相結合,才能在節目中如魚得水,節目的收視率也會因為合適的主持人而相得益彰。例如,中央電視臺著名談話節目“實話實說”,曾經讓崔永元——這個原本中央電視臺的“無名小卒”以親切、平實的主持風格一夜之間躥紅。2002年9月,當崔永元因開辦新欄目而離開“實話實說”的時候,和晶作為替補進入“實話實說”,其“陽光、活潑、隨和、深入淺出”的風格基調并未改變,同樣深受歡迎。業內人士和廣大觀眾認為,和晶在節目中的主持表現是非常完美的。如果拿和晶和崔永元作比較,兩人的表現力各不相同,但我們發現和晶作為一名女性談話節目主持人,她有著自己獨特的主持表現力。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在幕后的第一印象其實就決定了其受歡迎的程度。雖然,相對于崔永元,和晶沒有太多崔永元版本的生活化的幽默,沒有小崔那種流溢的“一臉壞笑”。但是她對整個節目的細節、整體的現場操作能力都是一流的,這當中就體現了女性的細膩之處,這種定位是其他男性節目主持人所不能達到的。她以自己獨特的情感優勢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心。一位好的女性節目主持人,其表情、語言、動作都很符合觀眾的心理接受程度,所以,和觀眾的心里拉近了,就能夠占據話語權的優勢。
中央電視臺“新聞會客廳”的節目主持人沈冰則是另外一種風格。“新聞會客廳”立足于會見新聞當事人、解讀各類話題等。沈冰作為當年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大賽脫穎而出的優秀選手,以自己年輕的視角關注世界、關注熱點,解讀著新銳的話題。作為一名年輕的女性節目主持人,沈冰給人青年的朝氣。她大學讀的是經濟專業,但她涉獵的領域極其廣泛,在中央臺的體育節目中也能看到“灌籃高手”沈冰的身影。沈冰是在節目中尋找到了自我,然后再去學習怎么去溝通。雖然,沈冰在節目中也有著不足,但是她卻勇于探索,在節目當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思想。沈冰在選題上的大膽選擇,在訪談中陳設了明顯的矛盾沖突、在采訪話題設問中的鋒芒犀利又不乏清新和恬靜,讓須眉也不得不敬佩三分。
女性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的主體價值
當前,媒體產業化特性日益凸現,電視作為休閑文化的載體日益繁榮。所以,一檔節目的風格成為制勝的關鍵性因素。成功的女性節目主持人的案例,讓我們深深地感覺到,當今的女性節目主持人正在從綜合越來越強向個性越來越棒轉變;從主題越來越強向主持人越來越棒轉變。
節目的風格是指該節目特有的、與其它節目相區別的獨立品格,簡而言之,就是節目的亮點、精彩之處。風格不光是個形式問題,更是個內容問題。用一定手段培養收視習慣和受眾的忠誠度就成為迫切的需要。一般說來,成為一名合格的女性節目主持人要具備這樣幾種素質:
⒈要有很強的思想政治素質。輿論的導向是重中之重,正確的政治價值取向、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對于女性節目主持人是核心。
⒉富有創新精神,讓節目立意變得深刻而有內涵。節目上的創新要從主體入手,主持人的智慧集中表現在主持節目的創造力上。讓節目主持人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具有高尚的審美觀。審美觀是體現主持人文化品位的表意方式,女性節目主持人要學會運用發展和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通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即要學會感悟、理解、想象等感性認知活動,并將之沉淀為理性,讓這些轉化為有聲語言和副語言進行播音主持創新活動。
⒊慎獨、自強,有自己鮮明的主觀見解。靚麗的容貌是表象審美層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漂亮的臉蛋兒絕對不能等同于一位優秀女性節目主持人的全部。如果天生靚麗的容顏外表美無法改變,那么后天社會形成的女性內在美,它是每個女性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達到的,而且內在美與外表美相比,具有更加長久的生存魅力。在這里我們所說的人的內在美也就是精神美,涵蓋了超群的才智、高尚的道德情操。
成功的大型節目之所以得到成功的運作,和那些有魅力、重情感、重底蘊的節目主持人是有著必然聯系的。因為人的人格修養、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知識智慧、理性判斷、靈魂境界往往是看不見的。而她們魅力四射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她們有著自己鮮明的視點和主見,在決策自己話語權上有著獨立的思考和見解,能夠納百家之意,成一家之言,達到形成外在形象和內在精神的統一。
⒋精干的組織能力。隨機應變,調節現場氛圍,合理的運用思維進行編輯和串聯,抓住廣大受眾心理是成功主持人的共性。主持人兼任欄目制片人制度在部分電視臺和節目制作公司已經形成一種體制。我們預言,這樣的機制將在未來傳媒文化發展中,凸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體現欄目或者節目創作者的思想和意圖。而女性主持人獨特的駕馭才能需要的是獨特的精明人格魅力,以便對整個欄目的主創人員、編輯人員、制作人員、發行人員等一個班子進行領導,進而提升整個團隊的情商與欄目的品牌影響力。
女性電視節目主持人作為新的注意力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不再是男性的專利,女性電視節目主持人隊伍的日益壯大,意味著對人類先進文化的自由追求。然而,這一切還需要廣大受眾的思想解放,而解放受眾必須以女性的解放為前提,只有男女共同推動才能加快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因此,女性節目主持人確立特殊的價值取向迫在眉睫,只有確定了正確的方向,媒體才能充分履行其職責,其工作實踐才真正有利于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健康有序地向前邁進。
而堅強的意志、偉大的人格隨著女性意識的解放,將會使女性節目主持人更多地參與到電視節目的制作中。這將提升女性主持人的社會地位,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遮蓋了女性的一些就業特質。越來越多的標榜著女性特征的文化傳媒產品將隨著女性主持人的崛起而增多,女性節目的發生和發展是主流,女性的主體價值將因此而愈加重要。這正是: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
參考文獻
[1]肖建華:《主持人審美修養》,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2]高琳:《女性形象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
[3]高琳:《女性——從困惑走向成功》,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4][英國]戴維·莫利著、史安斌譯,《電視、受眾與文化研究》,新華出版社,2005年1月
[5]瑞祥:《新聞傳播與當代社會—一種傳播社會學的理論視闕》,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3年12月
[6]林語堂:《中國人》,學林出版社,1994年12月
[7][德]叔本華著、李成明等譯,《叔本華人生哲學》,九州出版社, 2003年8月
[8]趙忠祥:《歲月隨想》,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12月
[9]吳郁:《主持人思維與語言能力訓練途徑》,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年1月
(作者孫長虹系煙臺電視臺文藝部編導,周海波系煙臺電視臺新聞頻道副總監、主任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