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印軍不斷落實和推進“懲戒威懾”戰略,印方同時獲得了邊境軍事優勢和“事實占有”兩大砝碼,迫使中國在現在和未來采取一系列戰略應對措施以構建新的軍事平衡。
1962年以來的軍事平衡
毛澤東曾用一句話概括中國在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中的主要目的和意圖——“要打就打出30年的和平”。不理解這句話以及這句話所處的時代背景,就無法理解那場特殊的戰爭。乃至后來許多人在評論這場戰爭時惋惜地認為,中國當時在中印邊境東段不應該撤退得那么徹底,特別是在達旺地區,如果固守達旺以南的西山口,在軍事上是完全守得住的,為什么要放棄呢?
對于中國而言,1962年的戰爭實在是迫不得已。中國剛剛經歷了3年大災荒,在北方與蘇聯的關系不斷惡化,東南方向正值第三次臺海危機,而同為“第三世界”大國的印度此時偏偏在我藏南地區推行所謂的“前進政策”,盡可能地在爭議地區設立軍事據點以造成事實占有,其中某些哨所甚至設立在中國哨所的后方。印度總理尼赫魯當時之所以冒著戰爭的風險推行“前進政策”,主要原因在于當時印度情報機構的評估認為,中國在當時的局勢下不會對印度的“前進政策”作出激烈反應,也不會得到來自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任何支持。
正是由于印度對中國的缺乏了解導致了印度的慘敗。當然,如果戰爭曠日持久,對中國而言將是難以承受的巨大消耗,因此,默許印度在戰后依然將前沿哨所推進到“麥克馬洪線”,實在是不得已的對印度的安撫。通過暫時的讓步,中國避開了與印度的長期糾結,因為藏南地區畢竟不是當時中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至于邊界爭端,在當時的條件下幾乎不可能取得任何對中國有利的進展,只能留待日后國力強盛之時再行解決。
盡管印軍戰后依舊回到了“麥克馬洪線”,但這場戰爭成功展示了中國的軍事實力,給印度造成了巨大的威懾,使得印軍在后來近40年的時間內都在考慮如何防御中方在邊境地區的再次進攻。40年來,中國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優勢和印度對藏南地區的事實占有,兩者之間構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印度陸軍新戰略引發軍事失衡
2004年,印度陸軍出臺了新的軍事學說,即“冷啟動”作戰理論。“冷啟動”這個詞來源于計算機行業,“冷啟動”作戰理論即指軍隊能夠像計算機的冷啟動一樣,不需要“預熱”便可短時間內完成動員、集結和戰時部署,并對敵人發動先發制人的進攻打擊。
“冷啟動”作戰理論的出臺,意味著印度陸軍奉行了40余年的對華消極防御思想終于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強調主動進攻、快速反應、靈活機動的積極防御思想。由于強調“先發制人”,該作戰理論還具有一定的侵略性和威懾性。
該作戰理論的提出具有相應的時代背景。印度在1990年代初進行了經濟改革,經濟實力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和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印度綜合國力加速上升,巴基斯坦對印度的現實安全威脅不斷減弱,客觀上促成印度的軍事戰略重心由西向東、由陸向海偏移。今年7月6日,印度財長慕克吉向人民院提交了總額為1.41萬億盧比(約合280億美元)的2009~2010年財政年度軍費預算報告,該預算較上一年度增長24%,被認為是印度自獨立以來國防預算增幅最大的一次。
印度陸軍“冷啟動”作戰理論和“懲戒威懾”戰略,要求印度陸軍在中印邊境前沿地區維持常規軍事優勢。為此,印度陸軍近年來在中印邊境動作頻頻,包括大力擴充負責邊境防務的三大準軍事部隊和正規陸軍。今年8月,新德里中印特別代表第13次會晤結束后,印軍方宣布將建立沿2000公里邊境線的全球衛星導航監控系統。
對印度而言,“懲戒威懾”戰略是針對中國的一步先手棋。印軍試圖通過在中印邊境地區獲取常規軍事優勢,消除中國在陸地上的安全威脅。隨著印軍新戰略不斷落實和推進,印方同時獲得了邊境軍事優勢和“事實占有”兩大砝碼,中印邊境的軍事天平一度失衡。如何構建新的軍事平衡,成了擺在中國軍隊面前的緊迫而現實的安全問題。
中國軍隊的調整應對
印軍為了落實“冷啟動”戰略,逆裁軍潮流而動,進一步擴充軍隊數量,大量陳兵邊境,隱隱讓人看到冷戰的影子。另一方面,在強調軍事變革的今天,增強部隊的單位戰斗能力已成為許多國家的建軍任務。中國陸軍在不斷裁減的同時,也在不斷增強戰斗力。印度過于自信的主流戰略家們似乎看不到這一點,依然相信印軍最終將取得常規軍事優勢。實際上,在印軍赤裸裸增兵邊境的同時,中國軍隊舉行了數次跨戰區、多軍種演練。由于地理因素的影響——在西藏養活一個士兵的成本是內地的5倍以上,部署的部隊越多,后勤補給的成本就越是加倍上升——中國軍隊沒有選擇在邊境上與印度頂著干,而是重點演練“迅速集中跨戰區的多軍種兵力”,以便在特定戰區構成常規軍事優勢,并贏得一場局部戰爭。
今年8月11日起,我軍舉行建軍以來首次大規模的跨區實兵檢驗性演習——“跨越-2009”系列跨區實兵檢驗性演習。機動過程中,部隊除乘坐空軍運輸機外,還將協調動員、征用較多數量的民航客機和貨機,這在中國軍隊演習史上還是第一次。對此,印度海軍參謀長蘇里什梅赫塔擔憂道,中國正在打造一部“可怕的軍事機器”,印軍現在完全不是中國人的對手。(摘自《南風窗》)
言論
我們唯一能夠重拾道德指針的方法,就是去調查事情是如何發生的,而且如果有必要的話,還要起訴那些肇事者,這不只是為了我們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國家的良心。
——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在文章《拯救美國精神》中對美國過去8年濫用刑訊發表看法
我們能夠往以前看多遠,我們就能夠往未來看多遠。
——丘吉爾
對待富貴之人不是難在以禮相待,而是難在能夠不卑不亢、保全自己的人格;對待貧賤之人不是難在施以恩惠,而是難在以誠相待、彼此尊重。
——面對失意落魄之人,莫夸自己春風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