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朗訊與摩托羅拉之后,又一家通信設備行業的昔日霸主即將淡出歷史舞臺
6月19日,加拿大通信設備商北電網絡宣布,以6.5億美元的價格將旗下的CDMA業務和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資產出售給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公司。剝離這兩塊業務后,北電實質上已退出無線通信領域,在運營商業務方面僅剩光網絡和城域網產品線。

北電擁有114年的歷史,曾憑借“光纖革命”取代朗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信設備商。在1990年代的鼎盛時期,北電曾經有超過9.5萬名員工,2000年營收達到303億美元,控制了全球光纖設備市場的43%,其市值一度達到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的1/3。但也就在該時期,北電超過40億美元的產品積壓成為了歷史上因投機而形成的最大過剩之一。
網絡泡沫破滅后,北電偽造虛假的會計賬目,丑聞曝光后引發內部一系列震蕩,包括遭到股東訴訟,向美國和加拿大的監管機構支付巨額罰款及和解金,最后CEO鄧恩(Frank Dunn)等3名高管被炒了魷魚。
2005年,曾任職于摩托羅拉和通用電氣的扎菲羅夫斯基(Mike Zafirovski)被任命為北電CEO,扎菲羅夫斯基試圖通過裁員和重組公司來重建一家偉大的公司。但殘酷的市場競爭以及客戶大幅壓縮開支,讓整個通信設備行業的格局近幾年發生劇變。在華為、中興通訊等后起之秀的沖擊下,老牌設備商的市場份額不斷流失,迫使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和西門子紛紛“抱團取暖”;同時,由于CDMA在全球2G市場的份額不到30%,網絡建成之后,運營商的投資明顯趨緩。比如隨著中國聯通CDMA網絡三期擴容的完成,2006年其CDMA投資由每年超過100億元驟減至27億元。面對不景氣的CDMA市場,2005年愛立信將其CDMA運營總部關閉,就連CDMA的原創者高通也宣布放棄CDMA系演進技術。
在這樣的大變局之下,業務集中于CDMA市場的北電網絡與朗訊成為下滑速度最快的兩家老牌設備商。2007財年,北電虧損9.57億美元,2008年,北美CDMA市場一片蕭條,運營商Sprint和Verizon都大幅削減開支,導致北電去年虧損額高達58億美元,僅第四財季就虧損21.4億美元,同期債務總額達到了120億美元。2009年第一季度,北電繼續虧損5.07億美元,銷售額只有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又下滑了37%。
形勢所迫,1月14日,北電董事會正式宣布了分別在加拿大、美國和歐洲申請破產重組的決定。當時北電仍然擁有充裕的現金流,2007年12月,北電現金流為35億美元,到宣布破產重組時減少到24億美元,照這個速度,北電還可以維持到2010年底。但經過謹慎的考慮,北電認為主動申請破產重組而不是被動破產清算,是“履行保護創新、客戶關系和員工就業等相關承諾的最佳選擇”。
北電旗下有通信網絡設備、企業解決方案、以太網接入和LG-Nortel合資公司四大業務,自2008年9月以來,北電先后表示其以太網業務、LG-Nortel合資公司股份、運營商網絡部門和VoIP應用業務都將被出售,還將從多倫多證券交易所退市。
據外電報道,2008年華為曾出價4億美金競購北電的以太網業務,但最終因美國政府以網絡安全為由從中阻撓而未達成交易。
CDMA是北電運營商網絡部門唯一賺錢的業務,諾西6.5億美元的收購價幾乎只等于該業務一年的利潤。目前北電在北美CDMA市場擁有30%的份額,客戶包括加拿大最大的運營商加拿大貝爾、美國的Verizon和Sprint等,而該市場是諾西市場占有率最薄弱的地區,諾西2005年退出CDMA領域,這導致它丟掉了北美市場,目前諾西在北美的銷售額位列其六大銷售區域最末一位。加拿大貝爾和Sprint對該項并購都表示歡迎,稱該交易可以保持研發的延續性,消除了行業不確定性。
在無線領域,決定未來市場格局的將是各廠商在LTE上的表現,北電在LTE領域已長期投入,并拿出了接近商用水平的系統設備。同時,諾西非常看重北電在 LTE技術方面的客戶資源,Verizon今年將開始LTE網絡局部的測試,計劃在2015年在全美正式開通,Verizon正是北電最大的CDMA客戶。
這場并購也延緩了華為趕超諾西的步伐。2008年華為的銷售收入達183.3億美元,距諾西(195億美元)僅一步之遙,而完成北電業務部門的收購之后,諾西年收入可達250億美元左右,已經逼近營收252億美元的電信設備商老大愛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