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害動物及產品無害化處理工作,是重大動物疫病撲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事關畜牧業健康發展、人民生命安全、社會穩定的大事,應予以重視。隨意拋棄動物尸體一是具有潛在的疾病傳播危險,一旦將攜帶人畜共患病病原體的動物尸體拋棄在垃圾桶、河道甚至居民區,將會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即便是正常死亡的動物尸體,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如果拋灑染疫的動物尸體容易誘發重大動物疫情,給養殖業生產72./',-體健康帶來危害。呼吁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工作,大中城市應該盡快建立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場所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動物;尸體處理;現狀;危害
中圖分類號:D922.6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6-0096-01
一、隨意處置動物尸體的危害
動物尸體的無害化處理,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據統計,在已知感染人的病原體中,一半以上是人畜共患的病原,而近些年來新發現出現的病原,近80%是人和動物共感或跨物種感染病原,縱觀近年來動物疫病頻頻襲擊人類的事件,從傳染病傳播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三個環節考察可發現,病死動物尸體處理不規范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因素。如2005年,四川省人感染豬鏈球菌病,患者都有宰殺、加工或食用病死豬的經歷;2005年11月23日衛生部通報,中國第三例人感染禽流感者確診病例許某(安徽懷寧縣人)發病前有與病死禽接觸史;又如1996年3月,臺灣口蹄疫大暴發,給發達的臺灣養豬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還因此發出了長達十年禁止臺灣豬肉出口的禁令,其原因就是由于有人將口蹄疫病死的豬尸丟棄到路旁河溝而引發的。各地新聞媒體也多次對不法分子將病死動物制成食品流人市場和消費者餐桌的事件進行曝光。
二、正確處理動物尸體的方法及應注意的事項
根據國家規定的《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GBl6548--2006),本規定規定了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的銷毀、無害化處理的技術要求。
對病害動物、病害動物產品的處理可根據不同的適用對象可采取的方法有銷毀、焚燒、化制、掩埋、消毒。
通過用銷毀、焚燒、化制、消毒或其他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將病害動物尸體和病害動物產品或附屬物進行處理,以徹底消滅其所攜帶的病原體,達到消除病害因素,保障人畜健康安全的目的。
三、目前中國動物及動物產品無害化情況
據我們了解,目前,中國只有上海、北京、青島、重慶、大連等城市已先后建成了規范的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場,多數城市還沒有建立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場,大多病死動物尸體無法得到有效處置,甚至有些養殖戶為了減少損失,低價拋售病死動物。這種處理病死動物尸體的方式,在影響環境衛生,威脅公共衛生安全的同時,隨著病死動物尸體的腐敗腐爛,病毒細菌擴散,甚至由于環境的影響發生變異,造成新的動物疫源,將會給我們正在蓬勃發展的畜牧業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尸體暗流潛在的危害十分巨大。加強動物防疫執法監督就顯得尤為重要,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試行)》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完善監控、報告、處理制度,做到依法管理,規范養殖戶處理病死動物尸體的行為,工商、衛生、公安等部門要嚴厲打擊拋售、收購、販賣、屠殺、加工病死動物尸體的不法行為,只有堵死了隨意拋灑和利用病害肉牟取暴利的渠道,才能斬斷因非法途徑使人類感染動物疫病的鏈條,消除人類健康的隱患。
四、結論
病死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關系到環境安全、公共衛生安全、食品安全和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造文明城市的一項重要工作。建立和完善病死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設施和運行機制,是一項關系到環境保護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民心工程。要建立健全長效的監督機制,呼吁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工作,大中城市應該盡快建立相應規模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場所。當地政府農業、環保部門加強檢查與指導,要嚴格按照規定對動物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確保公共衛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