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合作學習;討論;練習;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09(B)—0024—01
合作學習是一種體現自我協調和同伴間優勢互補的有效學習形式。這種學習形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教學中,只要教師設計好合作學習的內容,掌握好合作學習的時間,就一定能發揮它的功效,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有所收獲。
合作討論
為了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一個合作學習小組以4~6人為宜,在分配合作小組時應注意各層次學生的優化組合,以便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要使合作學習更加有效,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學習不但要發揮組內每個成員的作用,還要發揮集體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注意調動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在學生已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結論之前可以組織他們合作學習,讓他們通過討論、互相啟發、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出所要掌握的結論。
例如,在學習“年、月、日”的時候,先讓學生提前在家里看掛歷,咨詢父母“年”“月”“日”的知識,然后在課堂教學時利用多媒體出示2007年的掛歷,然后讓學生尋找1年12個月有無規律,學生討論后得出1、3、5、7、8、10、12月是31天,4、6、9、11月是30天,2月是28天。之后再讓學生自己思考:怎么去記住這些月份的日子,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發言。等學生討論出結果后再出示2008年的掛歷,讓學生尋找規律和不同點,細心的學生可以發現2月份是29天,一年是366天,讓學生們說一說還知道哪些年的2月份是29天,鼓勵他們在課外研究、探索。教師要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怎么知道大月小月?怎么去推算閏年?
合作練習
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開放性的練習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開放性練習,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他們以較大的思維空間,使他們樂于交流,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練習:小明去書店買書,他給了營業員5元錢,要買一本3.10元的書,可營業員手頭沒有零錢找,讓學生幫小明想一想該怎么辦。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想出了很多的辦法。比如,回家去拿,跟別人借,明天再買等。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積極投入,思維活躍,甚至超出了練習的要求。
合作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是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學生的回答是全體成員交流合作的結果,代表著小組的成績,所以,教師既要表揚成績好的學生,也要表揚成績一般或成績差的學生;要重視結果,更要重視過程。比如,開始討論時,個人持有怎樣的觀點,怎樣因觀點不同而爭辯,最后如何形成統一意見。要綜合多方面來評定小組成績,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主動合作的意識,還帶動了成績差的學生,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為了使評價公平、合理,對同一問題應由各組成績相當的學生回答,避免組間競爭因評比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得評比不公平帶來學生對教師的異議。
總之,教師要盡量調動學生積極性,及時了解合作學習進展的情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指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鼓勵有創意的見解,科學評價合作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實踐證明,只有以新課程倡導的理念為指導,合作學習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