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湖泊;湖盆;形成原因;歸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09(B)—0064—01
湖泊是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規模的蓄水洼地,是湖盆、湖水和湖中物質相互作用的自然綜合體。一般來說,面積在1平方千米的有水洼地才叫湖泊。湖泊為我們人類提供了灌溉、航運、發電、調節徑流、發展旅游之便。全球各個大陸均有湖泊分布。根據湖盆的成因,湖泊可分為以內力作用為主形成湖盆的湖泊和以外力作用為主形成湖盆的湖泊。前者有堰塞湖、火口湖、構造湖,后者有河成湖、冰成湖、海成湖、風成湖。
一、堰塞湖的形成原因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巖流或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體阻塞河谷或河床后貯水而形成的。其有熔巖堰塞湖與山崩堰塞湖之分。
熔巖堰塞湖是由火山爆發,熔巖流阻塞河道而形成的。如我國的五大連池就是由老黑山和火燒山兩座火山噴溢的玄武巖熔巖流堵塞白河,使水流受阻,迫其河床東移形成的彼此相連呈串珠狀的5個湖泊。
山崩堰塞湖是由地震、山崩引起河道阻塞而形成的。如唐家山堰塞湖就是因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而形成的。
二、火口湖的形成原因
火山巖漿大量噴出并堆積在噴火口周圍會形成高聳的錐狀山體,而噴火口內,因大量浮石被噴出和揮發性物質的散失,引起火山頸部塌陷而形成漏斗狀洼地,之后經積水就造就了火口湖。其特點是外形近似圓形或馬蹄形,四周一般被高聳的山峰所環繞,湖岸陡峭,湖水深邃且碧藍,湖區周邊往往還有著眾多的溫泉。我國火口湖分布范圍很廣,最典型的就是吉林省的長白山天池。
三、構造湖的形成原因
由于地殼內力作用,包括地質構造運動引發的地殼凹陷和沉陷等所產生的構造湖盆,經貯水而形成的湖泊稱為構造湖。我國大多數湖泊都程度不等地受新、老地質構造運動的影響和控制。構造湖具有十分鮮明的形態特征,如湖岸陡峭且沿構造線發育,湖水一般很深,同時還經常出現一串依構造線排列的構造湖群。我國的構造湖有很多,如西藏的納木錯,云南的滇池、洱海,新疆的艾丁湖,臺灣的日月潭等。非洲的維多利亞湖、坦噶尼
喀湖,俄羅斯的貝加爾湖等也都是構造湖。
四、河成湖的形成原因
這類湖泊的形成往往與河流的發育和河道的變遷有著密切的關系,且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由于河道遷徙變動,河旁留下的湖泊,即為河成湖,有時河道發生淤塞,積水后也能形成河成湖。河成湖由于受注入河流的來水影響,當水量較平穩時,河成湖形態較穩定,當水量變化較大時,河成湖形態變化多端。其外形特點多為彎月形或牛軛形,湖底一般較平,湖水不深。我國國土遼闊,河成湖很多。如1194年黃河南移后,泗水下游被擁塞,河水宣泄不暢,不斷貯水而形成了一系列的湖泊,由北向南依次為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和微山湖,總稱為南四湖。江西省的鄱陽湖是由于支流水系的水流因受干道水流的頂托而宣泄不暢,甚至干道流水還倒灌入支流,使支流下游平原因洪水泛濫而形成的。
五、海成湖的形成原因
此類湖所處位置原系海灣,后灣口處由于泥沙沉積將海灣與海洋分隔開,從而形成湖泊,其通常也被稱為瀉湖。如杭州的西湖,大約在數千年前,杭州的西湖還是與錢塘江相連的一片淺海海灣,以后由于海潮和河流挾帶的泥沙不斷在灣口附近沉積,使海灣與海洋完全分離,海水逐漸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六、冰成湖的形成原因
冰成湖是由于冰川挖蝕成的挖坑和水磧物堵塞冰川槽谷積水而成的一類湖泊。其大小形狀不一,常密集分布。如芬蘭、瑞典的一些湖泊,北美的五大湖及我國西藏的一些湖泊。五大湖是始于100萬年前的冰川活動的最終產物,現在的五大湖就位于當年被冰川活動反復擴大的河谷中。
七、風成湖的形成原因
在廣闊無垠的沙漠中,眾多沙丘逐漸流動,形成沙丘鏈,沙丘鏈和沙丘鏈之間,形成了鏈間盆地或洼地,如果這些沙丘間的盆地或洼地有降水或地下水補給,便會形成風成湖。這類風成湖泊都是些不流動的死水湖,而且面積較小,水淺而無出口,湖形亦多變,常是冬春積水,夏季干涸或成為草地。由于沙丘會隨定向風不斷移動,湖泊常被沙丘掩埋而成地下湖。如在新疆塔里木河下游一帶的沙丘間洼地,這類湖泊分布較多,且大多是淡水湖,而愈往沙漠中心,湖泊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