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生;作文教學;積累;素材;語言;技巧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09(B)—0042—01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作文也是如此。小學生作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們的知識、語言、思想等方面的積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生活積累就沒有寫作素材。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樹立大語文觀,要帶領學生走近自然,走向社會,引導他們進行大量的閱讀,勤于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1.積累素材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只有留心觀察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現象,才能獲取豐富的寫作素材。沒有觀察就沒有積累,作文時自然就無話可說。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時時處處注意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注意觀察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大到運動會,小到同學的課堂發言等;留心家里今天來了什么客人,新增了什么家具電器等。觀察人物要注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觀察事物要重點記下事物的形狀、顏色、大小以及動、靜特點……同時還要注意觀察的方法。筆者認為,寫日記是積累素材的一個很有用的方法。
2.積累語言
教師除了要求學生熟記課本上的優美詞語、詩文外,還應該向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書籍,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各種體裁的課外作品,讓學生充分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增強語言功底。教師要鼓勵他們大量閱讀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和名著,要求他們嘗試用瀏覽、精讀相接合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并布置學生寫“采蜜式”的讀書筆記,摘錄好詞、好句,學寫讀書感受。比如,我新接手四年級四班后,首先對學生的閱讀狀況進行了摸底,然后對癥下藥,規定他們每天閱讀課外讀物不少于半小時,第二、三兩周讀完《魯濱遜漂流記》,計劃第四、五兩周讀完《窗邊的小豆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愛的教育》《夏洛的網》等書籍計劃為本學期必讀書目。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逐漸培養學生養成自覺讀書的習慣,讓他們體驗閱讀的快樂,同時還積累了大量的語言素材。
3.積累技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師要通過對學生進行各種作文單項訓練,讓他們逐漸掌握寫作的技巧。比如,語言表達、選材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習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片斷訓練,如總分式、并列式的語序結構訓練,仿寫擬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訓練,借鑒課文的表達方式進行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神態的描寫訓練,還可以對課文進行擴寫、縮寫、續寫、改寫,可以練習各種形式的開頭結尾,可以聯系課文的題目分析作者的選材、立意的目的。如,《天安門廣場》一文,作者開頭介紹天安門廣場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及天安門廣場總的特點是最廣闊、最壯觀,接著按方位順序寫了天安門、金水河、金水橋、人民英雄紀念碑、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五個代表性建筑,然后寫了它不同尋常的政治歷史意義,最后寫了節日的天安門廣場和夜晚的天安門廣場兩個典型場景。這篇課文是指導學生寫說明性文章的一個很好的范例。學完課文后我向學生總結了這篇課文的寫作特點,并啟發他們思考:如果仿寫我們白銀的西區廣場該怎樣寫?有的學生說西區廣場位于白銀市白銀區西郊,是我們銅城乃至甘肅最寬廣、最美麗的廣場;有的學生說要寫廣場的草坪、大屏幕、12生肖柱子、噴泉等;有的學生說要重點寫夜晚廣場的燈火,如正月十五的燈展,建市二十周年的大型焰火晚會等。我欣喜地看到學生說得盡興,便不失時機地點撥、引導:“如此漂亮的廣場離不開政府的規劃和工人的智慧與辛勞,那么現在讓我們用手中的筆寫出我們心中的西區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