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氛圍;興趣;意識;質疑;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09(B)—0048—01
一、營造創新的教學氛圍
1.要留給學生足夠思維的時間和空間
創新和自主總是聯系在一起的,就像人類離不開水、陽光和空氣一樣。學生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學習,學到的知識就不能連貫起來。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同時還要組織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思考、討論等來發現新知識,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要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提倡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不僅能有效地改善學生學習的環境,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還有利于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討和思考問題,從而培養其合作意識、創造精神。
二、培養學生創新的興趣
興趣來源于思維,而思維又必須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在教學中提出比較恰當的問題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比如,可以提出“怎樣設計方案”等問題。當然,問題難易要適度,不能太難,也不能過分簡單,這樣才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因興趣而學習,因問題而思考,從而提出新問題,并自覺地去解決問題,便會達到創新的目的。
三、重視實踐操作,增強創新意識
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識規律,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操作、演示、實驗等去理解、掌握所學知識。比如,在“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開展“對稱幾何圖形設計”比賽活動。在平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講一些數學家的事跡、數學笑話、邏輯推理故事等等,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參與創造性活動的信心和勇氣。
四、鼓勵學生敢于求異、質疑和總結,促進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釋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教師要運用有深度的語言激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尤其要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批判性質疑是創新思維的集中體現,科學的發明與創造正是通過批判性質疑開始的。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尤其是同學的觀點,更要敢于質疑。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方法、所學知識等。總結能力是集中思維能力的基礎,這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輔相成的,集中思維使學生準確、靈活地掌握各種知識,將它們概括、提取為自己的觀點作為求異思維的基礎,保障了求異思維的廣度、新穎程度和科學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總結的機會盡可能多地留給學生,包括總結一個問題,總結一堂課的內容,總結一次討論的結果,總結一次辯論的正、反意見等。每次總結,都要挑選多位學生發言,要求他們說出自己的獨特理解,不要眾口一詞,隨聲附和。總結完后,讓學生提出自己發現的更深層次的問題,進一步延伸,拓展思維。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融入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