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地理教學;導入;表演;游戲;視聽;競賽;生活探討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09(B)—0056—01
初中地理新教材較之以往更加突出了實踐性和探究性內容,注重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也要求教學內容的組織應以學生參與活動為重要形式。該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地理教學活動呢?筆者認為關鍵在于
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導入上。下面就如何做好課堂導入談談筆者的一些做法。
一、表演式導入法
就是讓學生親自參與,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情景表演,在表演過程中輕松掌握知識的一種導入方法。如在學習“地球運動”一節時,我先讓學生觀察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然后分別讓兩名學生扮演地球和太陽,表演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以便讓學生從中掌握地球自轉的方向、中心、周期、產生的現象等,從而導入對新課的學習。又如講“地圖”一節時,我請三名學生分別扮演比例尺、方向和圖例,并讓他們介紹各自的情況,從而使學生了解地圖包含的三個要素以及各自的概念,讓學生學會識圖。表演式導入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可使部分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
二、游戲式導入法
就是采用游戲形式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如學習“大洲與大洋”一節內容時,課前我讓學生每人準備好一張改正紙,并說明游戲規則:1.不能重復貼;2.記住貼在地圖陸地部分而不是海洋部分。學生貼完后隨即統計貼在大陸和海洋上的人數,并提問:為什么貼在海洋上的人數多,而貼在陸地上的人數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最終得出答案:海洋面積大,而陸地面積小。采用游戲式導入方法,既可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又可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從而加深對地理科學的感性認識。
三、視聽式導入法
就是通過讓學生看圖片、講故事或聽音樂等手段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如講“天氣”時,我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不同的天氣狀況,讓學生認識到天氣是變化的,接著則探討天氣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講“海陸分布”時,則讓學生講“滄海桑田”的成語故事,使其認識到地球表面既有陸地又有海洋;講“四季變化”時,則播放表現春夏秋冬的音樂,讓學生根據聽覺判斷四季,進而認識四季的不同;學習“世界語言”時,就播放不同國家的語言讓學生聽,讓他們認識到世界語言是多種多樣的。視聽式導入法既能開拓學生視野,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又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從這一點看,它與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參與式教學模式是相一致的。
四、競賽、辯論式導入法
就是通過競賽、辯論等方式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如講授“國家”一章內容時,我讓學生以競賽的方式說出自己所知道的國家名稱從而順利導入了新課。又如講“大洲與大洋”一節我則采用辯論方式:設一宇宙法庭,課前將學生分成三組,一組為法官,一組為原告(海洋),一組為被告(陸地)。辯題為:地球不應叫地球,而應叫水球。讓原告組和被告組在課前搜集資料,在課堂上為自己辯護。這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還使學生了解到了一些相關的法律知識,其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五、生活探討式導入法
即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從學生身邊所熟悉的現象入手,通過探究,發現問題,導入新課的一種方
法。如學“氣溫”時,我讓學生談談每個季節自己的衣著變換,并讓他們分析原因;學“降水”時,讓學生們說說本地天旱時,人們抬著神像祈求降雨的情景,并讓學生分析探討:雨是否真是神賜予的?這樣既可讓學生知道降水的來源,了解降水與生活的關系,還可以對學生進行破除封建迷信的思想教育,凈化學生的心靈。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想設計恰當的導入方式,則需要教師轉變思想觀念,不斷學習,日積月累。教師只有擁有豐富的知識,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才能設計出恰當而有積極作用的導入方式,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