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提倡人文關懷,對思政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指引大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要與解決大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要充實教育內容,增強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09)12-0039-01
人文關懷是指對人的生存狀態的關懷,主要是對人自身和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的關懷、探索和解答,把人作為一切理論和實踐的主體和目標,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入“人文關懷”的工作理念,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而且更貼近了人的發展,同時還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人文關懷體現了對大學生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關懷,關注學生個體特性,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做到以情動人,用情感人,以理服人,用理教人。人文關懷的缺失會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人文關懷具有重要意義。
一、人文關懷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1.提倡人文關懷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思想教育中要以“學生”為本,注重對人本身的關心。提倡人文關懷,堅持以人為本,既是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在教育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
2.提倡人文關懷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質要求下培養人的重要途徑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重要的是培養人才。提倡“人文關懷”的工作理念,關心學生的精神生活,啟發學生自覺性。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教育人、引導人和鼓舞人的目的。思想教育中注重人文關懷,可以使教育者與學生之間關系融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完成。走進學生心靈深處,做到以情動人、用情感人、以理服人、用理教人,健全人格,實現高校“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重要途徑。
3.提倡人文關懷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精神的具體體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對象都與人密切相關。要做好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需重視工作方法創新,將人文關懷貫徹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觀念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應是空洞的說教或抽象的概念,而應成為激勵學生意志、豐富學生精神需求的精神家園。學生的思想問題是無窮盡的,問題會層出不窮,這也就需要我們深刻領會新時期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合人文關懷的理論精髓,將知識創新貫穿于學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目標中,永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鮮活的生命力。
4.提倡人文關懷可以滿足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倡人文關懷是從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的,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提出的。大學生是獨特的群體,在思想教育中既要尊重全體發展的需要,也要尊重個體發展的要求。大學生在生理上日趨成熟,但在心理上可以說還是幼稚的。當他們面臨學習、人際社交、就業等問題上的困惑時,倘若處理不當,容易誘發心理疾病。因而在大學生日常思想教育中加入人文關懷來解決他們內心深處的困惑,及時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引導他們妥善解決自身的問題。
5.提倡人文關懷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
構建和諧社會,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障。建設和諧校園,是推進高校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廣大師生作為學校的主體,以及和諧校園建設的主要力量,對于高校的改革發展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倡人文關懷,尊重學生個性,激發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求,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證。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人文關懷的基本途徑
1.人文關懷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要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的大學生。大學生作為一名自然人,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他們的成長。大學生思政教育中要體現人文關懷的重要作用,就需要解決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上遇到的問題。目前大學生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比如心理健康問題、就業問題、幫困助學問題、情感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我們在工作中應逐步解決的。
2.指引大學生實現自我教育,形成和諧的學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所謂的“不教”是指自我教育。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必要條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人文關懷,應實施和諧教育。和諧教育要重視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要加強與學生的平等交流。改變灌輸教育,采用人性化的方法,將教育者要說的與學生想聽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平等的參與其中,發揮巨大的能動性和創造性,變被動為主動,自覺進行自我教育,構建和諧的思想教育管理模式。
3.結合大學生需要,充實教育內容
以人為本,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大學生,內容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學生的需要層次是豐富的,涵蓋物質需要、精神需要、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等多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應加入更多人文精神的教育。開展一些形式新穎的文體、社會實踐、思想政治等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思想得到熏陶,充實精神生活。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積極引導學生自覺地進行人文精神實踐。在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中,學生能夠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高級的育人靈魂的教育心理活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貫徹十七大精神,求真務實,推進思政工作中的實踐創新,體現人文關懷,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