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任何形式的教育中,提高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都是首要任務。在教學前沿,影響教學質量的核心是教員的主導作用。有效地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做到這些,首先要對教員在教學過程中主導作用有一定認識,而后要在主導作用如何在“教”和“學”上起作用下工夫。
【關鍵詞】教員 教學 主導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09)12-0043-02
任何教學都是由教員和學員參與的雙向信息交流過程。這個過程中,學員是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學員展開,但學員不是教學質量的決定因素,教員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員主導作用發(fā)揮得如何,對教學效果起著直接的重要作用。可以說教員的主導作用才是高校教學質量的決定因素。
一、教員主導作用是由教學目的決定的
教學過程是一個傳授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傳授好知識必須發(fā)揮教員的主導功能,掌握和運用好知識,必須發(fā)揮學員的主體功能,只有充分發(fā)揮好這兩種功能,充分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目的。在二者的統(tǒng)一中,教員的主導作用又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導”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學員的學習興趣和激情,直接關系到學員的內在動力發(fā)揮。當然,主導功能的發(fā)揮是建立在學員主體功能基礎之上的,是通過學員體現(xiàn)出來的,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
二、教員主導作用是專業(yè)課程特點的需要
專業(yè)理論課具有體系嚴密、邏輯性強、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理論抽象、思辨性強、聯(lián)系實際、重在理解和運用等特點。作為教員如何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難懂的理論通俗化,讓學員理解和靈活運用,是要動腦筋想辦法下一番工夫的。作為學員面對著厚厚的一本書,遇到的是生僻的概念,難理解的理論,容易混淆的各種關系,不充分調動內在的積極性,發(fā)揮好主體功能,是難以學好、用好的。因而,用教員的積極性去有目的、有步驟地調動學員的積極性,是搞好教學的關鍵所在。
三、在“教”上發(fā)揮教員主導作用要處理好兩個關系
1.正確處理教員與教材的關系
教材是教員授課的依據,授課過程中要確保教員對教材的相對獨立性。為此要樹立兩種意識。一是適當距離意識。就是要根據教學的時間、對象和學員的實際合理地運用教材,既要有原則性的統(tǒng)一,又不能不分青紅皂白的搞一刀切。為了保持與教材的適度距離,在教學中,要廣采百家教材之長,依據理論的新發(fā)展,同時考慮到與其他理論課的重復,以及學員知識的銜接等因素,對教材的體系進行適當調整,該合并的合并,該刪減的刪減,該簡化的簡化,該增設講座的增設講座。在講授中有針對性地介紹些有爭議的觀點,闡明教員的見解,活躍學員的思維。使教員不做教材的奴仆,而做課堂的主人,既避免照本宣科,又防止信馬由韁,把教材體系轉換成更貼近實際的授課體系。二是適度超越意識。提高教學水平的一個主要點,就是要求教員對教材水平有一定的超越意識。這樣做可以解決部分知識老化、陳舊的問題,還能夠解決一部分基礎好的學員求知欲強的問題。我們體會到,教材上有些理論滯后于現(xiàn)實的現(xiàn)象并不罕見,也是正常現(xiàn)象。要解決好這個問題,主要靠教員發(fā)揮好主導作用。教員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用,必須刻苦學習,努力鉆研業(yè)務,對教學工作全身心的投入。不具備這一點,就不可能有超越意識。
2.正確處理教學傳授與學員接受的關系
良好的教學效果,必然是傳授與接受之間的最佳結合。專業(yè)理論課教學涉及不同對象和不同層次的學員,無論是課前調查,還是教學實施中都顯示出他們的知識結構、接受能力均有較大差別。傳授知識要首先考慮學員的實際接受能力,在傳授和接受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結合點,最基本的就是貫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則。要處理好傳授與接受的關系,一是要選好立足點。解決學員“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問題。二是在傳授和接受之間保持一定的張力。教員既要從學員的實際出發(fā),又不能完全被學員的接受能力牽著鼻子走,要在學員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供最佳的教學信息量,使學員學完后感到沒有實質性困難,收獲甚豐。
四、發(fā)揮教員主導在“學”上的制約作用
發(fā)揮教員主導在“學”上的制約作用主要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軟控制和硬控制,有意識、有目的地敦促、引導、幫助學員較快地發(fā)揮主體功能。所謂軟控制,就是采取引導、激勵等措施強化學員的主體意識。一是加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教員要在備課上下苦功,在選擇事例上下精功,在授課技巧上練硬功。教員授課的吸引力是激發(fā)學員發(fā)揮內在積極性的主要動力。二是加強對學員學習方法的指導。根據教學的特點和教學經驗,通過舉辦骨干培訓班、進行專題講座幫助學員總結課前預習、帶著問題聽講、細做筆記、歸納整理和前后照應、連貫對比、明辨是非、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等方法。讓學員感到,在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很有必要,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鼓勵有探索有創(chuàng)見精神的學員。本著解放思想的原則,讓學員說心里話,亮明自己的觀點的目的。對課堂積極發(fā)言的給予表揚,對學有創(chuàng)見的給予鼓勵和肯定,形成思想活躍,勤于思考的好風氣。
在教學過程中,軟控制措施對那些有自覺性的學員變?yōu)橹黧w是有效的,但對那些自主精神較差的學員作用甚微。因而需要同時采用硬控制的方法,迫使自覺性不高的學員成為主體。我們認為應采用的方法:一是使教學內容產生牽制力。使學員感到不認真聽課,光看教材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所學內容,就完成不了作業(yè),無形中產生一種危機感。迫使學員不能機械地照搬書本,必須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獨立地進行思考,進入主體角色。二是使一部分作業(yè)帶有較大的發(fā)揮性。布置作業(yè)不能局限于書本上有的,課堂上講的,也不能是些是什么、為什么的簡答題,要設計一些具有綜合性、貫通性、運用性的問題。回答好一個問題不是簡單地翻翻筆記,看看書就能做好的,而是要運用不同的原理,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認真思考并聯(lián)系實際才能達到做題要求,促使學員開動腦筋。三是運用好考試杠桿的導向作用。教學伊始,就明確告訴學員,死記硬背的題只占一定比例,大部分的試題都需要理解和運用,看是否真正理解,能否聯(lián)系實際說明、分析和解決問題。對少數不及格的絕不姑息遷就,不搞特殊。引導學員由被動式地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式的學習。實踐證明:采取軟控制和硬控制相結合的方法,可以督促學員發(fā)揮好主體功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鄭付海.教員主導與學員主體關系研究.中國成人教育,2008.9:132~133
[2]汪玉祥.教學中教員主導作用的發(fā)揮.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