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筆者所在高職院的教學實踐,闡述了“教學工廠”理念的內涵,給出了按照此理念進行的項目開發、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實踐經驗。
【關鍵詞】教學工廠 理念 實踐 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09)12-0048-02
【Abstract】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practice, described a“teaching factory”concept of the meaning of this concept, and given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projects carried,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 teaching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which all accordance with the concept.
【Key words】Teaching factory ideas practices explore
我院是首批國家示范高職院建設點之一。在示范高職院建設中,我們注重將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引用到我們的實踐教學中,探索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教學效果。下面重點談一下“教學工廠”理念在教育實踐中的探索經驗。
一、理解“教學工廠”理念內涵
“教學工廠”的概念最初是為滿足企業界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學校對實踐能力培養的情況下提出的一個先進辦學理念。它是以學院為本位,在現有的教學系統中,包括理論課、輔導課、實驗課的基礎上設立的,全方位營造項目引導、工廠實踐環境的辦學理念。它不是英式的“三明治”課程安排;也不是德式的“雙元制”課程安排;它把企業實習、教學工廠有機結合。這個理念為學院開拓了極具生命力的發展空間。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完善、更真實的學習環境和實踐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確保課程與企業的需求掛鉤,提高學校專業開發能力和教師專業技能,促進校企共同進步。
二、注重“教學工廠”項目開發
在“教學工廠”理念中,教學是由各類項目貫穿起來的,從課程項目、專能項目到工業項目。我院在教學中,從一年級一直到三年級畢業,項目導向是學生學習和老師教學的主要方法。各個時期有各種不同層次的項目來滿足教學需求。項目使學生能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多元化的、多層次的工作環境里。教師開發的項目要求教師具有把握知識全局和適應學生知識結構的能力,還要有一定的專業開發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研究,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不斷地超越自我。這樣可以保證學院專業開發能力永葆青春。這就要求在學院的課程設計中要取得企業的信息,專業課程的內容要為企業的工程服務,要為未來的工程服務,也就是說學生能夠學到實用而且具有一定超前性的科學知識。這樣學院才會為企業提供最適用的人才和最好的服務,協助企業實現未來的理想,取得對方的信任和肯定,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從而保證自己的學生在未來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力爭不敗。“教學工廠”是學院專能開發和教職員專業培訓的重要途徑。企業項目或研發項目把學生置入一個與企業更真實的學習環境和工作過程。為了讓學生在學院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并且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取得驕人的成就。學院努力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學習環境,將工廠的實際生產流水線引入校園,讓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融合在一起,不僅讓教師能更加真實地教,也能讓學生更加真切地學。大大加快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另外還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工廠真實環境的了解,以便今后能夠更快的融入工廠的生產過程中去,得到企業的認可。鼓勵和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樣的一個真實的工廠工作學習、企業項目的開發中,教師不斷地引導學生大膽創新,開放思維,努力尋求更好的方法,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與此同時,在項目的開發中,學生學會在一起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發揮眾人的機智,取得最后的成果,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意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培養他們團隊精神,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確保課程與企業需求掛鉤,與時并進。
如何設置合適合理的各類項目運用到教學之中。在教學內容上,我們根據企業的用工要求,制訂全新的教學大綱和課程計劃,教師自編活頁講義即校本教材,按照“必須、夠用”的原則,把先問“會了沒有”、再問“懂了沒有”作為教學邏輯,實行以工程項目導入教學,將理論知識、應用技能和工程項目有機組合,形成若干個既自成一體又相互聯系的教學模塊。為此,我們設計的各類項目要具有以下特征:實施初期,要考慮學校現有資源和設施,量力而行,選擇經濟、實用,能代表課程主要知識的項目;實用的項目才有生命力,才有經濟價值,同時對學生今后的工作也會有更大的指導意義;開發的項目要充分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尋求先進的項目,這樣一方面要求學生可以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還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開發能力,同時也可能為學校和社會創造一定的經濟價值。
三、完善教學工廠設施
很多來我院參觀的領導或老師都對我院目前完善的教學工廠設施贊嘆不已,大家深知先進完善的設施是實施教學先進理念的堅實基礎。我院在創業之初,一些教學設施和資源也不很完備。要做的是: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我們的資源,用好我們的資源,逐步使其符合我院的教學體系。完善的教學設施不是一朝一夕建起來的,首先要爭取多元投資主體,從政策、經費、專業等各方面為學院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持。在重點專業建設中,不能停留不前或只是一次投資,必須不斷健全,不斷完善。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緊跟時代節拍,不要做落后投資,在設備資源的投入上,一定要做到實用性和先進性皆備,同時要分時分批有計劃漸進式完善,最好是可以自己繼續開發的功能。如果過分追求先進,就會降低資金的使用效能,如想一步到位,又會在設施更新時缺乏后勁。當前,許多大型企業和外資企業都非常注重與學校的合作,但是往往這些企業多是與國內知名院校合作,而與高職教育聯系不多,這主要是高職教育以往的滯后教育中遺留下來的弊端,那么,在我們高職教育改革的初期,我們除了要加強和這些大型企業建立聯系外,還要把重點放到中小型企業和私營企業中去,和他們進行項目合作,開發產品。我院最近與南京秦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可以說是一項雙贏的合作項目,不僅會提高我們師資隊伍能力,也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較大的空間。與企業合作,我們應考慮企業需要什么,我們能做什么,合作的結果我們得到了什么。另外,應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合理安排實驗實習課程,努力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也是卓有成效的方法,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雙軌制教學法值得我們借鑒。還有可以利用原有落后或廢棄設備改造完善,如電氣自動化系的陳舊電氣設備,可以和企業進行共建項目開發;是否能參與企業項目開發,是衡量一個高職學校產學研能力是否過硬的重要指標。有些項目學校不具備條件開發,可以和企業合作,由企業提供設備與場地,學校參與,共同開發。部分設備如在教學中涉及學校沒有,但共建企業單位有,可以讓學生到企業中現場學習,如通信教學中的一些設備,學校一般不可能引進這么貴的設備,也不可能有現場實習,但如需要,可以到周邊企業、公司中去實地見習,這樣可減少學校的投入。
四、打造過硬的師資隊伍
過硬的師資隊伍表現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群體協作精神、教師的精益求精、教師應變能力、教師的奉獻與敬業精神;表現在教師熱衷于支持學院的專業能力開發活動及自我提升;表現在開拓新領域的先驅意識等等。在這種環境中,老師的學風很濃,他們有干不完的事,每位專業課老師都有自己的研究項目,有的是科研項目,有的是課程開發項目等。學校的教學主體是教師,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需要一線教師的操作,要推行先進的教學理念,就必須培養一支過硬的師資隊伍。為培養師資隊伍,學院制訂了一整套健全的激勵機制,培養出一支政治素質過硬、肯吃苦、能鉆研、樂于奉獻,有很強的團隊合作精神的師資隊伍。特別注重不同層次的教育:如制定培訓機制,加強校內的各種培訓、創造各種去國外學習的機會。幾年來,我校組織了多批次的教師出國培訓,相信很多老師都學習到了許多許多。培訓不是說一定要到國外,國內很多高校或培訓機構都是我們進一步學習的目的地。終生學習應作為一個制度確立下來。我們強調教師要雙師型,不能僅僅考個試,在“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中,要加強教師與社會、與企業的聯系,到企業學習先進工藝,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科研單位、公司進行專業實踐,通過專業實踐,教師可以了解自己所從事專業目前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在教學中及時補充反映生產現場的新技術、新工藝;先進科技,到相關專業的高校接受培訓,是對教師業務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另外,還可以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做教員,利用寒、暑假期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教師也可帶著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請教,在他們的幫助下提高推廣和應用新技術開發的能力。在建設實訓中心過程中也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技術開發能力。要建立繼續教育的培訓制度,根據教師的年齡、學歷、經歷制定出具體的培訓計劃,建立激勵體制,鼓勵進一步深造;建立兼職教師隊伍,是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必要手段,積極引進相關企、事業單位中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他們可以給學校帶來生產、科研第一線的新技術、新工藝及社會對從業人員素質的新要求。
五、采取實效教學方法
“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學過程實施分級模式的教學組織,對每一位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量身訂制”,并在教學方法中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整合式”、“反復式”、“處境式”及“漸進式”等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要有與專業相適應的“模塊式”教學課程,傳統的“學年制”不利于學生自身特長和潛能的發揮,必須采用與“因材施教”相適應的“學分制”。要有適應,保證學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的同時,有相當大的自由度來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課程,被選擇的課程必須是適合當地企業發展需要的,也可以是企業提出要求而特意開設的專業。要有適應“因材施教”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參與教學的教學方法,使教學從傳統的“傳教士”成為新型的“傳法師”。要有科學、合理并與提高綜合職業能力相適應的學習評判制度,即考核制度。這種考核制度應是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以提高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以職業資格證書為標志并充分利用教學工廠這一教學環境和現代化手段的考核制度。
專業課的教學方法應注重“先會后懂”,強調“以人為本”。在國內傳統的“長時間講理論,短時間實踐”的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模式即將或正在被淘汰時,強調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在各高職學院已廣泛地開展。先會后懂的教學方法是以“能力為本位”教學模式的精華所在。“先會后懂”教學方法,倡導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學生必須學會動手做,然后再慢慢弄懂其所以然。學生先進行實踐,再帶著問題學理論知識。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在運用“先會后懂”的教學方法時,可以說比我們更超前一步,那就是加入了以人為本的新理念。他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讓學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發現,自己去學習。在做項目時,任課教師是先按要求把項目做出來,做出來之后,任課教師不是立即講原理,而是提出了幾個為什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解答提出的問題,個別不懂的問題,任課教師進行個別輔導時,也只是點到為止,幫助其分析導致出現錯誤的原因,而不是告訴答案。最終還是讓學生們自己解決問題。新加坡的這種教學方法重點不再是掌握知識的本身,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獲得一種自發的繼續學習的能力,一種獨立思考并帶有批判性的認識能力。這一點值得我們在創示范的過程中借鑒。
六、結束語
先進的辦學理念、高效的教學項目開發、先進的教學設施和過硬的師資隊伍是我們建設高職示范院校的法寶。我們把教學工廠、項目教學等先進理念融入我們的教學,將實際的工廠環境納入教學環境之中,促進學生對理論教學和企業需求的了解,從而獲得理論與實踐的共同提高。借鑒“教學工廠”的先進理念,再融合我校的具體情況加以改進完善,一定能使示范性高職教育更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朱小平、劉根平.關于項目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交通職業教育,2008(06)
[2]洪霄.對新加坡“教學工廠”理念及實踐的思考[J].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2)
[3]狄建雄.電氣自動化技術國家示范專業建設與改革[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76~78
[4]陳革、王健.關于高職實訓教學的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2002(6):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