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具有多么豐富的理論知識,教師都必須在真實的教學實踐中去構建自己的實踐知識。實踐知識是“緘默知識”,隱含于教學實踐過程中,它的生成與發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總是與特定的課堂、學生、特定的知識領域相聯系。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知識,難以通過形式化或他人的直接講授而獲得,需要在教師個體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撞擊中實現動態發展。校本教研必須聚焦課堂,發展教師的實踐知識。
一、搜集學習課堂實踐性知識技能
教育既是科學,又是藝術,課堂教學實踐性很強,它需要高超的教育藝術,才能諳熟地駕馭。因此我們邀請專家講座、購買影像光盤、組織教師搜集關于實踐性知識的材料。如:肢體語言運用、語言藝術、捕捉課堂瞬間信息、整合信息藝術、提問藝術、答題藝術、應變藝術、把握動態課堂藝術等。這種搜集研究能夠促使教師形象、直觀地反觀自己的教學細節,達到對照、提升的目的。
二、剖析典型“案例”,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這里的“案例”分析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聽、看、評,而是有針對性的指導,著重在觀察、記錄、分析、調整方面加以指導。使教師做到觀察有明確的目的性、針對性,根據不同階段所研究的問題,選擇有價值的現象作為觀察重點。從觀察到記錄要經過一個由外到內,再由內到外的過程,即把眼睛所觀察到的信息通過思維活動內化為自己的認識,再通過文字記錄下來。記錄的案例是自己親身經歷或親眼所見的,記錄要詳細、具體,為分析提供豐富的、有說服力的素材。分析案例時要把它放在一個完整的情境中進行,既要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又要從教育學角度分析,不僅對記錄的內容表面進行分析,還要進行深層次分析,不僅要分析顯性問題,還要分析隱性問題;不僅要分析即時性問題,還要分析本質問題。案例分析的價值是為了提升自我實踐性智慧,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三、教研員“下水”執教,使教學研究活起來
教研員根據研究需要選擇適當課題,現場執教,把先進的理念在課堂中體現。上課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集體備課后,上課體現研究性;二是按課程標準要求,有準備地上“達標課”,主要體現實驗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課題或某種教學實驗而上“演示課”,體現示范性。教研員上課能起到現場培訓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訓更貼近教學實際,推動校本研修的發展。
四、全程跟蹤教師教學,促進教師個性化成長
每位教師知識、閱歷、經驗不同,在集體教研中得到共性的發展同時。教研員需要注重發展教師個性特長,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我們要求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每學期至少開設一次研究課,具體做法是:教研員跟班聽課多次,掌握教師基本的教學情況,然后在這位教師個體認真備課的基礎上就某一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促使其反思,改進教案,再進行現場聽課、評課,通過教研員、骨干教師點評和同伴實踐智慧的啟迪,促使這位教師進行第二次、第三次反思來改進教學,使其教學質量螺旋式上升。這種全程跟蹤的教研形式不局限于一般意義的聽課、評課,而是對這位教師包括教學設計、聽課、評課、反思、教案改進等相對完整的教學過程跟蹤指導,發揮全體成員的實踐智慧,彌補個體教師經驗的不足,共享群體的教學實踐智慧,最終成就教師個體教學風格。
五、創新科研方式,放大科研效益
中小學教師科研不同于專家式的課題研究,它不是側重探索教育理論發展前沿,而是注重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新現象、新問題。同時,教師的教育科研不僅僅是在從事“具體”的科研活動,也是用科研的意識和態度來面對教育教學實踐當中的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使教師科研體現在平時經常性的教學活動中,但又超越其經驗性、習慣性的教學活動。為使教師科研實現其應有價值,教研員必須作相應指導。
1.樹立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
科研是一種意識,一種思想,而不是單純的行為和技術,也不是單純的手段。技術不可能被人人所掌握,思想卻可以為人人所擁有。只有當科研成為一種思想,并找到對應的依附(課題)且與之緊密結合時,才會滲透到教師的每個細胞,浸潤到教師的每個領域,發揮其特有的價值功能。
2.幫助選擇研究“真”問題的課題
教師課題來源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來源于教師自己親身經歷的直接感受。而現實中遇到的問題較多,宜做選擇,選擇真正有價值的問題研究。課題宜小而具體,并符合實際,因為研究問題還必須具備與研究內容相關的期刊、報紙、書籍等信息資料以及設備工具,大量資料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物質保障,同時也是研究的新起點,新的生長點。
3.幫助選擇恰當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沒有好壞之分,但必須選擇最佳研究方法,只有最佳方法才能給我們的研究帶來方便,才是研究的捷徑。研究方法的選擇服務于研究任務,取決于研究目的,選擇方法既要科學,也要有針對性。只有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才能得出真實可靠的結論,只有用有針對性的方法研究,才能做到研究富有實效。
4.跟蹤研究過程,達成研究目標
要求教師按預設方案投入研究時,同時倡導相互配合。做課題研究不等于單干,它需要利用群體優勢,這樣研究才不至于停留在針對自己所遇到問題的膚淺層次,有時自己苦思冥想而不得要領的東西在與同伴閑聊時就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同時,教研人員要適時對教師的研究工作進行效果分析或檢測,根據研究是否達成有效預期目的而作必要的方案修訂或調整,努力使研究目標達到理想程度。
5.總結推廣,放大研究效益
教育科研的目的不僅僅是個人經驗的積累與科研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把自己或共同研究的結果進行推廣,擴大影響,讓同行少走彎路。因此教研人員要及時匯集科研過程中的所有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總結、概括、提煉并撰寫研究總結報告,并通過召開先進教育經驗交流會、研究成果發布會、專題研討會、校際交流等活動,并在相關報刊發表研究文章,以推廣研究成果,放大研究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