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加強“活動課”的教學是素質教育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江澤民同志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錮在書本上和屋子里,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打開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經驗。”新修訂的《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也明確規定:“用于開展學生課堂活動和相關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少于總課時的20%”。那么,教師和學生應當如何面對“活動課”,對“活動課”怎樣進行評估和考核呢?筆者結合近幾年來的初三思想政治活動課的教學實踐,對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活動課教學進行了探討。
一、更新觀念,正確認識活動課的重要性
更新教育觀念是搞好活動課教學的前提。作為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活動課是在遵循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的基礎上,以各種各樣的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的參與過程和情感體驗,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探究意識,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形式。活動課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以及在活動中獲得的體驗,它對于學生視野的開闊、知識的豐富、情感的升華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更新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創造教學,啟發學生創造性地學知識、用知識,培養創造型人才。
二、創設條件,優化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教學方法
結合教材選擇播放歌曲、錄像、出示掛圖、演小品等手段將活動課內容有機融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活動課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在生動形象的氛圍中學習,往往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如,“營造美好的文化環境”這一課,我們可結合社會問題——中學生中的“上網熱”,置一課堂辯論賽,設正反雙方,展開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對“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就會有一個全面、透徹的了解,繼而就會懂得該如何正確對待“上網”問題,并思考、領悟到周邊文化環境的好與壞。
三、主體參與是活動課教學實效提高的關鍵
活動課的目的是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勇氣,在活動中學生應該是中心和主體。組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活動課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參與是活動課教學實效提高的關鍵。然而農村中學的學生膽子小、活動不活躍、參與積極性不高,卻是明擺的事實。教師應創設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要讓學生不僅注意書本知識的吸收掌握,而且關注社會問題,善于探討現實問題。如初三活動課“守護我們共有的家園”這一課,我們在課前先讓學生去調查周邊環境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寫“關于菜市場周邊環境的調查報告”,學生就會寫出存在如水污染、垃圾成堆等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危害,以及造成這些環境問題的原因等。撰寫社會調查報告是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了解社會現象,活用知識,培養能力的有效方法。學生通過調查,有所發現、有所感觸,就有發言權,教師可結合實際給予適當的啟示。當然,我們不要求學生的說理面面俱到,學生能從某一些方面說出道理得出結論,就應當予以肯定。通過這樣的活動課,學生就會深刻體會到保護好我們共有的家園的重要性,進而讓他們自己提出保護好環境的措施,如開展“減卡救樹”活動,實行“綠色購物”、積極收集廢舊電池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環保活動中來,真正達到教學實效。因此,增強學生參與意識是優化思想政治活動課育人功能,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活動課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
四、創設情境,讓情境進入活動課
情景教學法就是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積極設置課堂教學情景,把教學從“靜態”變為“動態”,由“平面”變為“立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我在初三“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這節課,通過播放歌曲《走進新時代》和錄像“鄧小平同志到深圳視察”片段,展現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境,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好處,說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同時讓學生“模擬角色”,由一部分同學扮演改革開放前的父輩們,訴說他們當時的生活狀況,另一部分同學自己“現身說法”,談談改革開放給家鄉帶來的變化。通過前后對比,讓學生明白正是由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改革開放,才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從而使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
五、客觀評價,體驗參與過程
一堂活動課的成效如何,要看大多數學生學得怎樣,這就要求我們對活動課做出客觀評價。對活動課教學的評價應注重對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一是評價學生參加活動的表現,二是評價學生在活動中取得的成果。評價過程要客觀,同時也要發揚民主,讓學生對自身學習有一種反思;也可采用互評的形式。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基礎上,教師對參與活動學生作出鼓勵性評價,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參與活動的收獲和成功的喜悅。
一次真正的情感體驗和升華,一次又一次激情的迸發,靈感火花的綻開,師生平等交流的開始,學生走出校門進行訪問、調查,都有利于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我們應善于關注學生的情感、個性、態度、價值,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等能力,從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使活動課教學真正落到實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