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會自己料理生活的能力。如大班孩子午睡前會把自己脫下的衣服折疊整齊,會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帶,會疊毛巾被、會疊被子、掃地、擦桌子等。幼兒期是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的關鍵期,通過自我服務、勞動鍛煉,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是形成幼兒自我服務意識的基礎。陳鶴琴先生曾說過:“習慣養得好,將終身受益。”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會給兒童的生活帶來便利,也能促進兒童身心活潑、健康成長。
幼兒園把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作為幼兒園教育目標之一,是為他們以后能自立于生活奠定基礎,使其終身受益。然而目前許多幼兒家長沒有意識到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認為這些瑣事,大人隨手就可以做的,何必讓孩子勞神;還有的認為孩子還小,缺乏應有的能力,一切代勞也是理所當然;他們以為這是愛孩子,而實際上是害孩子,因為長此以往會使孩子的自理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使孩子產生一種依賴心理。長期實踐表明:光靠幼兒園的培養、不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資源,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將會事倍功半,因為孩子的成長有賴于家庭和幼兒園保持教育的一致,雙方互相配合、支持、取得協調,才是有利于孩子良好發展的教育合力?!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可見,家園配合,培養大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我在大班做過一項調查,88.6%的孩子脫下來的衣服不會疊,95.4%的孩子不會疊毛巾被,有63.6%的孩子穿脫衣服也有困難,還有100%的孩子不會系鞋帶。針對這種情況,我開展了家園配合,培養大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與探索。
二、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式、內容、方法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需要多種形式、方法,但是我認為,通過比賽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使教育目標能真正落到實處,不失為一種好的形式方法。于是,我制定了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計劃——“誰的小手最能干”系列比賽活動,比賽主要包括:疊毛巾被比賽、疊被子比賽、穿脫衣服比賽、系鞋帶比賽、擦桌子比賽、掃地比賽、收拾玩具比賽、洗手絹比賽等,相信通過一系列的比賽活動,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會有所提高,家長的育兒觀念會更新,家園合作的力度會增強。
三、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原則
在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家園配合為主
開展各種活動,讓家長重視起來、參與進來很重要。家園必須一致并一貫地堅持。家庭中家長角色態度不一的情況較多,這對孩子會產生模棱兩可的影響,使孩子形成兩面性,家園教育易產生脫節現象。例如我們班姓丁的一個小朋友,為了逃避穿脫衣服、疊被子,讓他的媽媽向我們求情:“孩子不愿意脫衣服睡覺,不會疊被子,就別讓我們干這些了吧?!泵鎸ΨN種問題,我們沒有放棄,而是先耐心地給這樣的家長做思想工作,讓她明白,這樣做的意義和重要性,再給孩子講道理,這樣家園才能達成同步教育。由此看來,家園配合很重要,要指導家長在忙碌的工作中、閑暇的空隙中抽出時間討論、統一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并與園方密切配合、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鼓勵表揚為輔
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過程中,我們始終以鼓勵、支持、表揚和肯定為輔,幫助孩子樹立“我能行”的信心,盡量讓孩子自己來。如我們班姓李的小朋友,雖然已經在大班呆一年了,但自理能力并不比別的孩子強。開始學疊被子時,常常把被子橫過來疊,一點兒也不整齊,他也特別著急,說:“老師,我怎么總也疊不好呢?”我們耐心地和他一起找原因,并且告訴他:“你疊得很好,只是因為被子的方向搞錯了,所以才不整齊。只要你認真去做,你一定能疊好!”慢慢地,這個小朋友越疊越好,在十月份的疊被子比賽中,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對在比賽中獲勝的幼兒,給予小小的物質獎勵,一方面是對孩子們取得的進步予以肯定、鼓勵,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比賽的積極性。
3.循序漸進原則
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九月份,我們利用孩子們喜歡的小手絹,教會他們疊被子的方法,每天利用來園后、離園前的自由活動時間反復練習,比一比誰的小手最靈巧,誰疊得最整齊,在孩子們熟練掌握了被子的疊法后,再練習疊毛巾被,因為毛巾被較薄,孩子們很容易掌握折疊的方法,同時,也為疊被子奠定了基礎。因此,十月份孩子們學習疊被子時,就容易多了。很多孩子在家都是父母幫助其穿脫衣服,所以,當我們要求他們脫下外衣和褲子上床睡覺時,很多孩子不愿意脫。我們從練習穿脫單衣開始,到穿脫毛衣、毛褲,再到穿脫棉襖、棉褲,孩子們都輕松地掌握了穿脫衣服的本領。
4.堅持不懈原則
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過程中,我們讓孩子們明白一個道理:“堅持到底,就是勝利”。起初,有些孩子的確是手忙腳亂,總也做不好,但是,只要老師有耐心,一遍學不會學兩遍,兩遍學不會學三遍……慢慢地,孩子都學會的。在學習疊毛巾被過程中,有些孩子為了省事,午睡時干脆不蓋毛巾被了,把毛巾被枕在枕頭下面,起床后稍微一整理即可。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沒有訓斥這些孩子,而是讓孩子們明白毛巾被的作用,以及學疊毛巾被的意義。孩子們明白道理之后,自然會很樂意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我們堅持讓孩子每天起床后先整理床鋪、疊毛巾被,很快,大部分孩子都能達到要求了。
5.互幫互學原則
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大帶小、能幫弱的互幫互學原則。發動孩子們互相學習,效果非常好。因為讓能力強的孩子當“小老師”,不僅使他有自豪感,而且能調動他的積極性,他會非常認真地去教,直到他的“學生”學會為止;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小老師”,一是新鮮、愛學;二是沒有壓力,學得也相當刻苦。這種互幫互學的方法,效果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