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營造寬松的交際氛圍,善意地與人交流
口語交際可以說是綜合語文能力的訓練,具體地進行交際,不是件易事。學生很容易產生畏懼心理,這無疑會壓抑他們進行口語交際的欲望。因此,教師必須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
1.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每一位學生身上存在的發展潛力,發現學生在表達過程中的閃光之處
在學生說話后要有鼓勵性的評價,發現學生有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表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他們當眾說話的勇氣和信心。對于不足之處,教師要善意地指正,以使其正確把握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并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按照說話訓練整體規劃,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有步驟、分階段地對學生進行系統訓練;要善于設計適合不同程度、不同年齡學生感興趣的說話題目,因勢利導,采取靈活多變的教法,觸動學生說話的興奮點,使學生有內容可說,逐漸從不愿說到爭著說。訓練中還要不斷變換形式,以競爭來調動學生積極性,可指名說、串說、小組選代表說、自由爭議等,增強他們的表達欲和爭辯意識。這樣使學生把長期的、嚴格的口頭表達能力訓練,轉化為自覺自愿的、富有情趣的情景對話活動,在“寓教于樂”中獲得口語水平的提高。
2.要處理好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面:在評價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的發言時,多數學生會把他批評得一無是處。這樣不但不利于其改正缺點,反而會傷害其自尊心。這時,尤其需要教師及時給予引導,使學生懂得如何去評價別人,如何善意地與他們進行交流。因此,在課堂教學,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創設自由、民主的語言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心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學習的情趣,使之有積極的語言表現,理應成為優化學生語言發展、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舉措。
如何看待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地位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分水嶺。根據基礎教育的改革精神,教學過程是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發生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被理解的權力。所以教師不應該以絕對權威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不能只是教師講、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應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要給學生創設“敢言”、“樂言”之境。
如在教學《想飛的烏龜》一課時,讓學生展開討論:想飛的烏龜是可憐、可笑,還是可敬、可嘆的?學生們大膽發言,各抒己見,有的學生說:“烏龜想和鳥一起飛上藍天,飛得高,看得遠,它很勇敢。”有的學生說:“想飛的烏龜從天上掉下來,光滑的殼,摔了許多裂紋,真是太可憐了。”還有的學生說:“烏龜的殼一片一片的,原來是摔的,真是太可笑了。”不同的看法反映了夢想的不同,既應該敢想,有追求,又應該防止不切實際的空想。因此,答案應是多選的,教師不應該給學生加框框,不應以自己的好惡引導學生,對學生的發言,教師要給予鼓勵、表揚,如你說得真好,你很愛動腦筋等等,滿足學生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引起他們愉快的情緒體驗,使其能充滿信心地進行語言表達。在這種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言語表現欲望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強烈,口語交際能力也會得到發展和提高。
二、規范交際語言,使學生“說對”“說好”
1.指導說對
剛入學的兒童,其口語普遍存在著缺陷,如有的語態不雅,說話粗俗;有的拖泥帶水,夾帶方言土語;有的用詞重復,說話沒條理等等。教師應注意用書面語言來規范兒童的口頭語言。首先,要求學生說普通話,并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為激發學生說普通話的內在動力,我充分發揮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監督作用,每周民主推選一名堅持說普通話并且發音較準的學生,送給他“小小播音員”的稱號。然后利用每天晨讀的時間請“小小播音員”帶領大家吟誦古詩、朗讀課文,進行普通話訓練。由此,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提高了,不僅堅持說普通話,而且力求說好普通話。其次,學生口語表達時,教師要隨時糾正其語病,提高其用詞的準確性,并提醒他們表達完整的意思,逐步使學生樹立“動口即是練說”的觀念,從而自覺地隨時隨地培養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2.指導說好
語文課程標準口語交際的目標中指出:“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禮貌不僅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直接關系到口語交際的實效性,俗話說:“問路不施禮,多走二十里”。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注意說話的儀態和用語,恰當使用稱謂,對別人多用敬語,對自己多用謙詞,對不便直說的事情多用委婉語,并配以恰當的體態語,做到言之有禮。
教師應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說話要得體。如:在寫字教學中,請學生來評價他人作品時,我要求學生在說出自己真實感受的同時,應多用“假設……”“如果……”等假設性詞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在指出朗讀同學的不足時,應多用“我想提醒……”之類的禮貌性用語,告訴學生這是表示對人的尊重,并可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團結。
另外,在指導學生說的同時,教師還應注重指導學生傾聽。口語交際重在交際,即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聽和說是口語交際的基礎,聽說并重。新課改理念中提出“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這一情感態度必須在認真傾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內容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因此,指導學生學會傾聽是非常必要的,它為學生互相評價、互相交流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把這些生動鮮活的教學方式運用到我們的口語交際課堂中,定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無限的生機與活力,讓孩子們快樂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