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九年義務教育是公民的素質教育,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學科。我通過十余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實踐,總結出幾個觀點,探討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體現和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九年義務教育 小學數學教學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09)12-014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規定,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是每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同時,九年義務教育是公民的素質教育,是提升全民素質必不可少的一條路。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生必學的一門功課,其教學大綱和數學教材都更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指出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以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在課堂,實施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我們要改變以往教學中忽視學生能力培養的弊端,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重視科學態度、學習方法和興趣的培養;重視對學生進行關愛社會、關愛大自然等各方面的情感教育,充分體現了貫徹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那么,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要如何去體現素質教育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變觀念,面向學生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相對應試教育而言的,二者之間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從培養的目標來看,素質教育要全面發展,面向全體學生,而應試教育只重視學生智育、重視學生成績、忽視差生。從課堂教學來看,素質教育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活動,變講授為訓練,強調靈活應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而應試教育則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一切為了考試。素質教育要達到當堂所學內容當堂理解。重視能力提高、培養更多優秀而合格的學生;而應試教育卻是題海戰術,學生不堪重負,高分低能。從以上幾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應試教育以片面追求學生分數為目的,扭曲了教育本質,我們要堅決反對,要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這是提升全民素質的關鍵。我們每一位教師均應把實施素質教育的工作落實到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在數學教學工作中,我們要認真領會大綱精神,它是根據義務教育的性質和任務制訂的,我們的工作要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注重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生產實際、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要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均衡發展,我們要把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上,應制訂出每一課時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并在教學中實施。我們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加強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行為習慣,從而使全體學生均能得到提高。
二、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是一門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我們要加強基礎知識的教育,讓學生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問題。因而講授知識要結合學生實際,這樣學生對基礎知識就學得扎實、理解深刻,興趣得以提高、能力得到了培養。
例如,我在講圓柱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時,結合農村學生實際編以下一道應用題:王叔叔要挖一個底面半徑是3米、深5米的一個水池。要挖出多少立方米土?要將水池的底部和周圍糊上水泥,糊上水泥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水池挖好后能裝多少立方米的清水?
土方(即體積)=水的體積
V柱=SH=3.14×32×5=141.3(立方米)
糊水泥面積(即表面積,但只有一個底面)
S表=底面積+側面積
=3.14×32+2×3.14×3×5
=28.26+94.2
=122.46(平方米)
這道數學題,農村學生比較熟悉。我們可以從先該怎樣畫圖、施工、挖掘、計算,以及各方面的聯系相結合,給學生講解,這樣既能讓學生牢記知識點,學生又易于理解,也許將來還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應用,既學習了知識,又培養了技能。
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保證
小學數學教師必須以師德素質、文化素質、綜合能力的提高促進教師育人素質的提高,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創造出適合當前教育發展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加強學習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數學知識,關心我國教育發展及重大的科研成果。以學識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全面的實施素質教育,才能成為時代需要的合格的人民教師。